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秋》2016,(4)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全国性的农村复兴运动风起云涌,先后建立起中央农村复兴建设委员会等农村建设组织。在诸多乡村建设组织中,华北农村建设协进会是其中极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建设活动组织之一。其投资规模最为庞大,科研力量最为雄厚,研究领域广泛深入,且具有国际背景。华北农村建设协进会于1936年4月28日正式成立,以"中华民众教育运动全国协会、清华大学、北平协和医学院、南开大学、农村调查局、燕京大学及  相似文献   

2.
陈春林 《世纪行》2009,(12):14-16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我兄妹三人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坚信“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此,我们兄妹成了武汉市首批下放的“老三届”知识青年。我大妹陈润林(已病故)下放到蒲圻县泉口公社.小妹陈杏林下放到老籍黄陂农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结合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保持农村稳定,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乡风文明岗”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韩晓娟 《人民论坛》2013,(12):172-173
改革开放以来,复兴的宗族已成为全方位渗透到我国农村社会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随着广东农村宗族的复兴及变异,其宗族问题也呈现出新的面貌.对该问题历史由来和现今表现的全面梳理,是构思治理对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治理成效上的突破有赖于超越旧思维的重新审视,尤其应认识到宗族是一种资源并可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5.
李蕊  牛月 《人民论坛》2024,(3):52-54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管好用好作为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要素的农村集体资产。当前,一些地区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面临管理手段单一、理念陈旧、人才匮乏等现实困境,亟需依托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逐步转变轻视非经营性资产管理的陈旧理念,补齐乡村振兴短板,兼顾集体资产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推动对于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及非经营性资产的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6.
《思想工作》2007,(11):26-26
郭玉兰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原有的文化体制已经相当陈旧与落后: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又最现出了一些新的萌芽与生机.各地农村纷纷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抓住地方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开始摸索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新路子。从全国范围来看.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农村文化市场.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进来.而且不断叩问城市文化消费市场。当前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确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障碍.要加大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就必须使农村文化产业真正得以较快发展.为此应当采取以下一些积极对策。第一.找到各地农村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第二,培养农村文化产业经纪人.培育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合作组织.统筹城乡文化人才开发.一方面应重视城市优秀文化人才的下乡.通过完善政策.积极引导城市文化人才向农村有序转移:另一方面要重视现有农村文化人才的培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的方式.重点培养一批文化带头人.使之发挥农村文化生力军的作用。第三.鼓励农村民营经济投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7.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预见未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19世纪初期世界大变局中揭开序幕,发展至今,历经苦难辉煌,进入新世纪以来又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再次迎接历史的大考。社会主义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分化为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两个派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正引领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逐步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复兴两大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8.
应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立政 《中国民政》2009,(11):45-45
当前.农村社会组织特别是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健康有序发展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竹溪村的个案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在我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宗族复兴现象,与上世纪80、90年代的情形有所不同,即不是行政力量从乡村的撤退和村民选举制度的实行等原因所致,而是基层政府对乡村控制仍然过严,村委会行政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村民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参与程度不够而导致宗族的“复兴”。这种复兴只是表面现象,掩盖的是村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实质,即在宗族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同作用下,村庄中的非权力精英如何借助宗族并通过宗族活动达到自己目的的政治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0.
晋城市的各项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村小康建设。1997年提前三年实现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整体达小康和稳定脱贫两大目标,这就基本上解答了怎样实现小康这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课题,同时,历史也把怎样推进小康建设持续发展的主题提上议程。如何把小康社会从初级阶段推向高级阶段乃至富裕社会,这既是党的十五大为农村工作提出的新课题,又是晋城农村小康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我市现有208.4万人口,其中82.8%的人口在农村,这是我们的基本市情。农村能否实现宽裕型小康,农村绝大多数人口能否达到宽裕型…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相关部门对吉林省20县(市)中20个村、546户农户抽样调查,在总共1330名农村劳动力中,2005年外出就业431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2.4%。其中,男性占7212%,女性占27.8%;2006年上半年外出就业比例为35.3%,比2005年提高2.9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28.9%(数据来源: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高出6.4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呈扩大趋势。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及吉林省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农民外出就业政策、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农村干群关系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客观冷静地面对这些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农民主体地位: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群组织的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六个方面来考虑改善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农村宗教信仰的兴起:原因、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中国农村宗教的兴起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宗教成为农民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于未来美好向往的重要载体。对于宗教在农村的复兴和壮大.应该采取辩证态度.不能一味压制。解决农民面临的现实问题.规范宗教管理体系.方能兴利除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刘书平 《新重庆》2006,(12):39-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没有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当前.广大农村面临人才严重匮乏.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促进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农村人才队伍.各级政府特别要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他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江西政报》2006,(19):1-1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体制保障,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采,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譬如小翠     
小翠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借这个名字.看一看农村孩子在城里的情形。 农村空了.除了老人和儿童.青壮年都到城里打工.包括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她们出来不光为赚钱,还因寂寞。空空荡荡的乡村.姑娘守在那里做什么呢?农村的女孩子离不开伴儿.  相似文献   

17.
邻里一家亲     
王伟东 《现代领导》2014,(10):52-53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相邻而居本来就是一种难得的缘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打记事起.就常听父母将“好邻居赛金宝”这句农村人常说的俗语挂在嘴边。事实上,父亲母亲和左邻右舍相处真的如亲人一般,其乐融融!小时候,活泼好动的我.最喜欢到邻居家串门。无论是到大伯家还是到大婶家,我都跟在自家一般自由.甚至享受到比在家更好的“待遇”。  相似文献   

18.
曾海房 《江西政报》2007,(21):45-47
全南县18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13万,非农业人口只有5万人,仅占27.8%;13万农业人口中有农村劳动力(18—45岁)7.06万人(其中:男性3.94万人,女性3.12万人);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3.66万人,占51.9%,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只有3.40万人,仅占48.1%;在全部劳动力中,在县内务工的只有3.18万人,占45.1%。  相似文献   

19.
费杰  代颖 《长白学刊》2013,(6):23-25
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本质及核心是国强民富,归根结底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党的十八大已确立了到2020年实现国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而要大幅度提高国民收入,就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城镇化是农业人口的就业方式、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由农村到城市的转变过程,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  相似文献   

20.
刘誉泽 《半月谈》2004,(15):53-53
据有关信息显示,仅仅半年来.全国收缴的假人民币已高达4亿多元.而参与制贩假币的犯罪分子和误收误用假币的受害者大多来自农村.农村成为假币流通的“重灾区”。假币的猖獗提醒我们:必须警惕身边的假币.尤其是农村。更要筑起一道“防火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