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网络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网络博客逐渐进入了普通人的视野,草根博客替代明星博客,成为人们的新宠,表现出平民化,大众化的发展方向。但网络博客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而来,也对传统的法律秩序提出了重大挑战。网络博客享有著作权的条件、具体内容、合理使用、侵犯博客著作权的法律责任等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博客2.0是博客在商业化上迈出的新一步,伴随着博客的迅速发展,在其成为人气急剧膨胀媒体的同时,意味着其作为广告媒介的眼球商机的到来。博客因其自身的个性化、分众化、传播性强等特点,使其蕴藏着巨大的广告价值和商业利益。但博客与BSP(博客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博客广告的复杂问题,本文从博客广告角度并结合博客2.0分析了博客的商业化。  相似文献   

3.
法学研究的新助手:法律博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法律博客的概念、一些重要的法律博客及其特点,同时作者也客观地说明了法律博客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钱昆 《法制与社会》2010,(29):253-253
网络环境下,图林博客是图书馆学非正式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围绕图林博客的起源及发展现状,在分析了图书馆学学术信息交流途径这一系统后,指明了图林博客在图书馆学非正式学术交流中所起的的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网络博客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本文着重从博客动机、博客领域和博客发展的角度考察博客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楠 《法制与社会》2013,(11):183-185
律师通过博客掀起刑事案件曝光高潮的同时,对律师博客现象进行法律解读极为必要。刑事辩护律师在博客上"播报"案件,发表评论,并与民众进行网络互动,甚至形成整个行业律师间的"抱团取暖"之势。律师博客现象作为博客时代的正常现象,是刑事辩护律师的自救之举,也是律师对民众参与司法诉求的回应,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双重属性。解决律师博客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必须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寻找平衡。  相似文献   

7.
博客是一种借助网络技术实现的全新的作品创作载体和传播途径,博客作品的权属往往通过著作权人与博客本身的关系来确定.在博客服务已关闭、无法调取注册备案信息的特殊情形下,必须综合运用技术论证、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相互印证等方法,以完成对博客归属、作品创作等方面事实的审查,从而认定作品权属.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博客这种目前热门的网络新生事物的传播的特殊性,分析了在互联网环境下可能产生的侵犯博客版权的几类主体,以及其做出的侵权行为,并指出了目前立法呼声最高的几种解困之道。  相似文献   

9.
博客     
《科技与法律》2007,(4):105-105
全球80%博客含有不良内容,国内首例博客告博客案被告反诉成功.  相似文献   

10.
博客的经济分析及对法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博客的发展特别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然而,博客产生了很多法律问题,比如传统记者的一些特权其是否享有?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制度、传统的行政许可法和合伙法,是否可以不加修正地适用于博客?都存在着很多的疑问.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博客的经济特点来加以解决,而博客的经济特点与博客的技术特点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博客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虽然从本质上来讲,博客空间内作品的著作权也受著作权法规制,但由于其在网络的大背景下,具有自己独特的版权问题。为了能使互联网上公众与作者的利益能够得到平衡,可以引入知识共享协议。  相似文献   

12.
博客作品适用版权授权方式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刚 《知识产权》2006,16(4):42-46
博客版权问题随着博客规模的扩大、博客服务商数量的增加和博客自身认知程度的提高凸显出来,博客是否拥有其作品版权,博客与BSP版权利益分成问题成为了博客作品商业利益纷争中的版权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默示许可使用、创作共用协议、授权要约模式、集体管理制度四种版权授权方式的比较研究,进而对博客作品适用以上授权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BLOG(博客)作为网络知识服务的新方式,以其自身的特点,符合现代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宗旨和目标。博客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有利于图书馆开展个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博客侵权可以用传统侵权行为法的规则进行解决。可根据博客侵权主体和侵权对象的不同对博客侵权进行类型化研究。博客发布者与博客托管服务者等相关侵权主体各自对博客侵权的不同行为承担相应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草案)》对网络服务侵权的规定存在需要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5.
吴灿 《法制与社会》2013,(19):19-20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普及产生了一些网络侵权行为和网络犯罪活动,为了净化网络环境,实名制开始得到推广应用。网络实名制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便于侵权等的确认,但由于网络技术自身的原因以及相关信息数据管理者的个人道德等问题会导致该种信息的泄露等,从而造成对于实名制网民隐私权的侵犯。本文从隐私权入手,在分析网络实名制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有效的民法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博客和博客文化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博客文化对青年一代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提出了克服博客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消极影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田甜 《知识产权》2006,16(4):47-49
网络博客的载体具有特殊性,本文将围绕网络博客是否享有著作权以及发表网络博客过程中相关环节的法律问题,如网络环境下转载、摘编的定性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又称博客服务商,BSP)责任认定等进行探讨,从而探及网民言论表达自由与著作权人利益保护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博客——新兴的“补偿性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这种热门的网络现象,体现了自由的精神与民主的意志,打造了全息化的传播模式。本文旨在探讨博客之道,即这种媒介形式展现给人们的媒介状态。笔者认为,博客之道在于“博”,其精髓是它所体现的媒介属性和传播价值——一种新兴的“补偿性媒介”与全民开讲的传播氛围,为网民们构建了多个可以自由发声的网络空间,其意义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19.
博客侵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益权  王勇 《法学家》2007,(3):67-74
近年来,博客侵权案件不断增多,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博客侵权的现状、博客侵权的构成要件、博客侵权的司法认定、博客侵权民事责任之承担等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博客侵权及其立法规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科技与法律》2007,(6):105-106
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协办的《博客服务自律公约》发布暨“绿色网络文化产品”征集和推介活动启动仪式2007年8月21日在北京召开。人民网、新浪网等14家博客服务提供者签署了《博客服务自律公约》,2006年“社会责任”优秀博客作者王孺童宣读了《文明博客倡议书》,同时,“绿色网络文化产品”征集活动也正式启动,并开通了活动官方网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