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正2月13日,正月十七是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一年一度的苗族"芒篙节"坡会。坡会上举行了"芒篙"、芦笙表演和斗马、斗牛、斗鸡、坡花选美,以及山歌比赛等,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县内外成千上万名群众和游客。"芒蒿"是苗族传说中的一种长寿动物。苗族人将"芒蒿"誉为正直、友善、勤劳、勇敢、吉祥、幸福的象征。装扮成"芒蒿",是苗族民间一种喜闻乐见的娱乐活  相似文献   

2.
2月2日,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元宝苗寨举行传统的十一坡会,近千名苗、侗等少数民族同胞欢聚一堂,参加吹芦笙、跳芦笙舞、斗马等活动。热闹的场面,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在快乐之中喜迎龙年元宵节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贵州黄平谷陇芦笙节诞生于苗族先民乞求丰调雨顺农耕文化体系,具有崇尚巫术的内涵。谷陇苗族芦笙节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其中的赛芦笙、斗牛、赛马、民族盛装展示、狗肉汤锅、对歌、做客芦笙场等场景,承载浓厚着苗族的传统文化底蕴、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苗族芦笙节也在世代相传中不断变迁,使黄平苗族传统文化以外显的、物态的形式得到展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吴俸学 《当代广西》2008,(13):55-55
年年坡节,今又坡节。自从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成功地举办了“2000年首届隆林德峨苗族跳坡节”之后,农历正月初九就成了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跳坡节。过了除夕过大年,过了大年等跳坡。过去民间的坡节是大年初二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隆林民间的“了年”,因此,不过跳坡节,隆林的春节就没算过完。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苗族跳坡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承载着民族繁衍的特殊使命。  相似文献   

5.
正三江位于广西北部,湘、黔、桂在此牵手,榕江、浔江、苗江在此交汇,楚越文化在此交替,宋、明、清建筑在此隐居??三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勤劳朴实的侗族人民世代以林为主,层层叠叠的梯田和漫山遍野的茶园是最常见的侗族景致。"百节之乡"、"茶叶之乡"、"楼桥之乡"是三江出场时必须带的名片。60余座古戏台、120余座风雨桥、200  相似文献   

6.
芦笙文化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苗族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文化认同、增强不同父系家族间社区组织的凝聚力、传承乡土知识等社会功能.但由于苗族分布面广、方言土语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不同地域里以芦笙文化为主题的节日活动仪式中呈现出"区域性板块"结构的特征.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从江县岜沙社区苗族芦笙节活动仪式的符号系统及其文化象征意义的研究和分析,从人类文化的视野中初步地揭示了苗族芦笙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11月21日,融水苗族自治县举办盛大的第四届"芦笙斗马节",数万名县内外的各族同胞共同参加了开幕式,热烈庆祝该县成立57周年。融水是广西惟一的苗族自治县,苗族同胞在生产生活或节庆日子里,通过芦笙斗马活动,联结各村寨的情谊,促进生产发  相似文献   

8.
芦笙史探索     
对于芦笙的起源及历史沿革,也只能是探索,换句话说,就是只能提出一些线索来探讨。这是因为广泛使用芦笙的苗族没有文字,任何事物没有记载,考察起来是很困难的。苗族民间故事及古歌中,虽有不少涉及到芦笙(包括起源及使用情况),如“吹芦笙引诱太阳出来照明”、“吹芦笙引诱野兽出来以便捕捉”、“战争中吹芦笙纠集人马”、“诺德  相似文献   

9.
正发展生态经济,抓好精准扶贫,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当前大力推动的两项重要工作。而培育生态原产地品牌,恰是找准了两者间的最佳契合点,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是精准扶贫的新方向、新动力。最近,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申报的"山源大苗山灵芝""大城融水黑香猪""笙鼓之乡融水红茶、笙鼓之乡融水绿茶""贝林融水糯米柚""融水香杉地板""巾英苗寨凤花鸡""苗山金边禾花鲤"等8个产品及示范区通  相似文献   

10.
《今日广西》2010,(5):40-41
正月十六、十七两天,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的人们会举行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龙坡会民间文化文艺活动。而安陲乡素有野人节之称的“芒蒿”节,将使你亲身体验苗族同胞们极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新春佳节刚过,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贫困群众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之中,该县党员干部就纷纷走进2019年苗族系列坡会群(融水的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开始至十七结束,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开展"五送助脱贫五颂感党恩"主题活动("五送"即送政策、送技术、送岗位、送服务、送爱心,"五颂"是指民族歌手唱颂党恩情、第一书记话颂好政策、党员能人传颂致富路、脱贫人家感颂好生活、贫困学子赞颂好时代),与群众同心同乐。参与活动的干部群众普遍反映,今年的春节很有意义,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凝聚了人心、汇聚了人气。  相似文献   

12.
陈炜  李印  杨姗姗 《前沿》2009,(12):93-97
文章以广西柳州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为例,在概述坡会群的发展沿革、保护与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的开发式保护策略。希望通过具体的分析研究,使苗族系列坡会群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进而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若干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长征故地群英聚,诗意浔源百凤鸣。风雨同舟扬国粹,与时俱进展吟旌。"9月19日,来自资源县各地的近百名诗人及诗词爱好者齐聚资源"歌节"发源地、"诗词创作之乡"、"民族团结进步之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水苗族乡,吟诗作对,共庆浔源诗社成立20周年。浔源诗社1995年由在桂林工作的两水籍老教师刘宗  相似文献   

14.
贺倩如 《思想战线》2012,38(5):137-138
"踩花山"是流行于贵州南部、中西部和四川南部、云南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等苗族群体中的制度性的大型节日活动。它大致可以分为祭竿、闹竿、倒竿3个基本程序,具体包括交杂其间的献祭、芦笙舞、对歌、斗鸟等,以及大量的社会交往活动。对越南坡龙"踩花山"节变迁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在当代边境区域民族传统节日的结构演化方式及其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初吹侗笛、玩芦笙、唱侗歌,完全是出于爱好,他没有想到今生和芦笙、侗笛结下不解之缘,更没有想到因此荣膺首届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16.
峡谷风情     
<正>傈僳族阔时节隆冬腊月,怒江水碧蓝,暖融融的阳光洒在大峡谷。野樱花开灿然,傈僳族迎来了自己的新年"阔时节"。在嘎雀(傈僳族对朋友的称呼)盛情邀请下,我到傈僳村寨过年。每年农历十二月五日到次年正月十日是傈僳族的"过年月"。傈僳族过阔时节一般有12天,表示一年有十二月的意思。过年的第七天是女人们的休息日,女人们不干活,不背水不做饭;过年的第九天是男人们的休息日,男人们啥也不做享清福。阔时节第一天最重要的仪式是接祖祭神,供桌  相似文献   

17.
正一、广西是中国长寿第一大省(区)在中国的古代哲学中,一般认为"百"是表示圆满、吉庆的数字,用于表达美好的意思,如"百年好合""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百分之百"等,加上具体的生命生存状况,所以,以"百岁"作为长寿之界定,是最合理的,而联合国也沿用了这个标准。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7.5人,是评定以县为区域的"长寿之乡"最基本的硬指标。截至2014年8月底,由国家老年学学会评定的"长寿之乡"有52个,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长寿之乡"最多的省(区),有18个之多,约占35%,远远超过其他省、市、自治区,是中国的长寿大省(区),这18个"长寿之乡"是:巴马瑶族自治县、昭平县、岑溪市、东兴市、蒙山县、容县、永福县、东兰县、凤山县、凌云县、扶绥县、上林县、金秀瑶族自治县、阳朔县、马山县、天等县、大新县、恭城瑶族自治县。巴马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之一,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31.8  相似文献   

18.
木叶情歌     
胡子龙 《今日民族》2012,(12):31-31
"三天不唱歌心发慌,三天不打歌饭不香",生活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渔泡江畔的彝家人,世世代代对乐器有着特殊的情感.笛子、口弦、芦笙等乐器,是很多彝家人的随身之物,这些乐器成了他们生活甚至生命中的一部分.彝山的每一场热烈的歌舞,都是由笛子、弦子、芦笙等乐器引领起来并推向高潮的;彝山的每一轮月亮和太阳,也都是伴着笛子、弦子、芦笙等乐器的韵律升到林梢头的.不敢想象,没有乐器的彝山,将会变得何等的单调寂寥,枯燥沉闷.  相似文献   

19.
温新建 《世纪行》2014,(8):46-47
<正>又到一年仲秋时节,俗话说中秋胜似年。劳累了大半年的人们,正酝酿着趁这大好时光稍稍停下匆匆的脚步,一家人或一族人齐聚桂花树下,品新赏月。殊不知,在中国古代,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十五花朝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现如今,元宵、中秋这两个节日国人十分看重,国家也单列了法定假日。唯独"花朝"——这个百花仙子的美好节日,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然而,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  相似文献   

20.
<正>春节期间,在地处深山的融水苗族自治县,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的小姑娘、小男孩走出家门、走进坡会,参加吹笙踩堂、接亲送亲、表演节目等活动,在浓浓的年味中快乐过大年。2月19日(大年初一),为迎接农历新年第一天,该县安太乡林洞村培科苗寨的小男孩,早早地起床穿戴一新,成帮结队地来到芦笙坪唱起苗歌、吹起芦笙,苗家姑娘却在动听的芦笙曲中,跳起芦笙舞,祈祷平安、快乐。当天,该县安太乡江竹苗寨的小男孩们,把整张脸涂成大花脸,兴高采烈地打起锣鼓、敲起擦、唱起祝福歌,挨家挨户地进入苗家讨糍粑、送祝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