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我国城市空间形态急剧膨胀,但在城市空间跨越式向外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空间增长的隐性浪费现象严重,导致我国城市增长效率和城市化质量不高。因此,应当引入城市增长管理理念,坚持高密度、集约化和功能混合地利用城市既有空间,并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更新优化转变,适时进行土地整理和空间置换,秉承速度与质量并重的城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界定了“数字城市”的含义,提出了数字城市架构的参考模型,分析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方面对数字城市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现状,剖析了制约我国数字城市发展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城市空间信息的获取和应用、数据标准体系等五个方面的因素,针对我国的国情和数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与管理职能、依靠市场运作、依靠试点城市全面推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表征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映射城市空间生产与城市权利变迁的逻辑主线,构成城市文化空间与城市文化权利的介质.城市文化空间是城市文化的空间化,城市文化权利是人们享有、参与创造城市文化空间的主体资格、素质与能力.西方城市化过程中,资本积累逻辑诱发城市文化空间与城市文化权利的深层次问题,影响城市正义,约束人的发展,应该引以为戒.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城市文化空间与城市文化权利的问题.要破解这些问题,应以实现人的发展为价值关怀,将直面城市文化正义问题、优化城市文化空间生产、促进城市文化空间共享作为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9)
构建海绵城市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全面发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人本主义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而且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向的实践和反思。本文在分析海绵城市理念构建的关键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从明确人在海绵城市构建发展中的核心位置、海绵城市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应注重绿色可持续性、积极采用大数据管理技术以提升海绵城市信息化控制水平、积极推进与海绵城市发展有关的法治体系构建及注重民主导向的海绵城市决策过程中的公民有序参与五个方面指出了深度发展海绵城市工程的技术及人文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系统科学发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举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市民生活满意度的城市发展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是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目前,城市发展质量评价以客观指标评价为主,无法准确反映市民的感受和意愿。认为城市发展质量的价值取向是让市民满意,城市发展质量评价应从市民生活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城市发展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构建了反映城市发展质量与市民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的透镜模型,讨论并提出市民生活满意度的指标选取和评价的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6.
吴楠 《学理论》2013,(22):93-94
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将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演变过程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是之前的行政型供给机制和之后的多元化供给机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须处理的问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对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群体性社会冲突日渐凸显,已对我国城市的安全和稳定构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待城市社会冲突应成为我国党和政府必须予以关心处置的问题,而在处置过程中改善我国在此方面的法律化解机制非常必要。在所谓城市群体性社会冲突的法律化解机制中,主要做到发生前的立法对策、发生中的行政举措和发生后的司法保障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文化重视不足导致众多问题出现的现状,对城市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宏观层、微观层两个层次研究了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与贡献.文章指出,宏观上城市文化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灵魂作用,微观上城市文化对城市系统中城市居民、城市经济、城市生态之间的协调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尽快建设城市经济化的评价系统,对于政府宏观调控十分必要。城市经济的发展即要看增长速度,也要看增长质量。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一般涉及:价格稳定度、失业率、财政平衡度、社会公平度等九个方面。本结合中国实际从上述方面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5)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文化是特色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忽视了自己应有的文化特色。一个城市在它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在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弘扬方面多下功夫,在未来它就一定能建设成为一个理想城市!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健康城市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减少城市化进程中健康危害的新路径。作为健康城市诞生地加拿大,近几十年健康城市及健康城市项目在不断的实践和发展过程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如健康城市特征的变化,健康城市项目内涵的演变等;此外多伦多等地在实践过程中也经历了高潮和低谷的波动。结合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考察,对加拿大健康城市运动进行分析和剖解,并重点介绍多伦多健康住宅,蒙特利尔城市交通等案例,为我国健康城市运动建设提供了借鉴性的框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突破公共卫生领域,强调健康城市项目包容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跨行业跨部门的健康城市战略框架,面向交通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TOD)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家厚 《党政论坛》2010,(13):36-38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将成为我国大多数人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共同体。在某种意义上,这一共同体是以对城市文明的追求建构其秩序为基础的,从而城市文明凸显出规范城市发展秩序、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价值功能。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上海对城市文明有更高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流法治城市是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重要保障。深圳要抢抓机遇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增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国梦"做出特区新贡献。建议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探索建立"一线一票一考"制度,不断提升依法执政的能力水平;改进立法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建设一流法治政府;推进司法改革,提升司法效能和公信力;创新普法内容形式,全面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韧性城市的理念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处于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中。在梳理安全学科中韧性和韧性城市的代表性理论观点、指标体系和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安全韧性城市的概念与理论分析模型,并在参考已有典型案例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以便为构建安全韧性城市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一个综合、复杂的体系,城市经营和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和管理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和手段。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规划必须贯彻城市经营的理念;而一个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也是城市经营获得良好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自治孕育了政治参与的主体,培育了成熟的社会政治基础,对中国政治民主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城市社区自治在实践中创新了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坚持了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成功纾解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诉求。然而城市社区自治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居民参与动力不足、内部建设缺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外部保障不足等制约因素和突破难点,需要从居民政治素质、制度建设、行政转型以及社会整体性治理四个方面来完善社区自治,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曾宪植 《求知》2012,(8):20-22
北京、天津两个特大型城市,相距百余公里,并同在一个城市经济圈内,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推动区域发展的最大优势。同时,京津合作也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推动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这种优势在我国是仅有的。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在提出"大北京"设想时,称北京、天津为"双核主轴",足以看出京津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权力重构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民主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较快发展,城市社区开始出现从集权治理向分权治理转换的态势,这是城市社区民主治理的历史必然趋向。但是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囿于历史传统与现实国情的制约,城市社区存在着权力结构的困境,导致我国城市社区民主治理中出现了失灵现象。为提升城市社区民主治理的水平,需要继续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优化城市社区治理的权力结构,重建城市社区治理的权力秩序,把我国城市社区民主治理推向深入和成熟。  相似文献   

19.
赵丽红  薛新娅 《学理论》2010,(10):94-95
首先从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由来、现状明确了贫困概念,并根据现有城市反贫困政策中存在的社会工作缺失,导引出社会工作介入的优势。最后,以城市社区反贫困为切入点提出笔者关于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城市反贫困的一些现实思考。诸如可能的介入途径、方法及其具体的介入过程等,以期能够为政府决策者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0.
穆廷云 《学理论》2012,(10):84-85
城市不仅有外在的形式,还有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城市建设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即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城市精神的凝练是城市发展的自觉,城市精神具有时代性,伴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市发展与城市精神要形成良性互动,以城市精神促进城市发展,在发展中塑造和培育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