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要准确认识美国"重返亚洲"的再平衡战略,需要对其重新评估。首先,要判断美国重返亚洲,是一个军事战略,还是政治、军事、经济甚至是价值观的全面战略?我的看法,总体上它是一个以军事力量前沿部署调整为主的安全战略,其他要素则围绕这一战略调整。特别是美国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需要在亚洲军力部署上进行全面调整。  相似文献   

2.
“阿米蒂奇报告Ⅱ”顺应当前世界和亚洲局势的新变化,从保持美国在亚洲主导地位这一核心战略目标出发,对美国面临的挑战、追求的基本战略目标及相应政策提出具体建议。本文在归纳该报告主要内容与核心要点、剖析美国在亚洲的基本战略利益的基础上,总结其亚洲战略可能出现的四个新动向:提升亚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重视与中国在亚洲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重新定位美日同盟,以及重新审视亚洲地区秩序。  相似文献   

3.
汪波 《国际观察》2012,(2):53-59
冷战结束后,美国依仗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在中东全面推行霸权战略,试图以军事干预和政治改造的方式在中东地区建立霸权.然而,美国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却未能取得预期目标,不但大量消耗了自身实力,而且还导致了一系列美国难以应对的结果,其中包括伊朗神权国家强势崛起,恐怖主义威胁不断扩大,平民化伊斯兰革命全面扩展.面对各种反美势力的联合和做大,美国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以收缩平衡战略代替军事霸权.收缩平衡战略强调,美国应把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转交给这一地区的盟友,通过它们和伊斯兰敌对势力形成的均势来遏制对手的扩展.同时,美国必须从中东地区撤出地面军事力量,消除伊斯兰敌对势力鼓动的普遍反美情绪,用更为隐蔽的方式来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和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4.
夏立平 《和平与发展》2012,(2):9-14,70,77,80
奥巴马政府调整美国亚太战略,将美国全球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东亚地区。其主要特点:一是高调宣示"重返亚洲";二是通过加强与盟友关系和建立加入多边组织以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三是加强美国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四是争取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权;五是在地缘战略上以南海问题形成联盟。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将受到经济上力不从心、以军事力量为主要手段支撑其亚太领导地位作用有限等因素的制约。但奥巴马政府调整美国亚太战略将使东亚地区特别是南海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5.
美国重返亚太新战略的重目的是,平衡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保持美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面对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印度如何调整及回应美国的战略,不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印度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的战略独立性、安全及其经济发展与繁荣,而且还将决定未来印中关系以及印关关系的发展走向。根据印度“不结盟政策”的传统,印度未来将在其政策选择中做出足够理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应对变化的战略环境,维持世界领导地位,美国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大战略调整,战略学界也围绕不同战略选项展开激烈辩论,辩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美国经济能否继续负担‘深度介入’"、"‘深度介入’是否适应当今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变化"、"美国应在国际安全事务中扮演何种角色"、"美国是否应致力于推广自由民主的价值观"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大战略总体呈现守势,局部采取攻势,主要表现为在中东、欧洲等地区实施收缩和克制,在亚太地区推行以"再平衡"战略为主要内容的深度介入。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美国全球战略收缩势头有可能加强。美国的战略收缩和再布局,并不意味其要放弃全球领导角色,而是试图避免过度扩张和过多干涉,转而以一种平衡和"可持续"的方式实现自身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加剧了美国自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重建美国力量和影响成为奥巴马政府的核心任务。为此,奥巴马政府提出经济“再平衡”和安全“再平衡”战略。在经济上,改变靠消费信贷和赤字财政刺激的发展模式,重新平衡储蓄、投资、借贷和出口的关系;在安全上,改变以反恐压倒一切而忽视其他重大挑战的做法,强调确保赢得反恐战争的同时,为未来更广泛的安全挑战做好准备。奥巴马政府经济和安全“再平衡”战略,构成了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基本框架,给美中关系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战争与中东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正在改变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 ,拉开了“整合中东”的序幕。中东地区各类国家间开始酝酿新的分化组合。如何稳定伊拉克战后局势、平衡各方各派的利益要求 ,是美国面临的棘手问题。这场战争同时触发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大国间最激烈、最复杂和最深刻的外交较量和利益角逐 ,它对中东地区战略格局的影响将会在形势的后续发展及战后各方利益的摩擦与切换过程中逐步显现。尽管中东地区力量对比和格局因“倒萨”战争而发生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但美国以“倒萨”为突破口“整合中东”的企图难以彻底实现 ,并将为此背上沉重包袱  相似文献   

9.
李长久 《亚非纵横》2011,(1):9-14,21,57
美国推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了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近20年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进行了三次大调整:通过北约东扩,将战略重心从欧洲转为欧亚并重;通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将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向亚洲:2010年是美国战略重心全方位转移到亚洲的一年,其目标是:维护和扩大在亚洲的经贸利益;防止被排挤出亚洲区域合作组织或机制;围堵中国和俄罗斯。在此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新政府的东亚战略及其对朝核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调整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使得奥巴马新政府的东亚战略将具有很强的求稳要求:在以美日同盟为亚洲战略之锚的前提下。努力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力量之间保持平衡。美国东亚战略的求稳倾向可能助长朝鲜的求变心理,美朝关系将进入朝进美退的轨道,而美国内的社会生态又不可能给奥巴马太多的退路。朝核问题的未来走向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亚洲战略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集中关注美国的“反恐”、“防止核扩散”和“大国崛起”这三个方面与亚洲的联系,以及美国战略变化对亚洲产生的影响与冲击。在新世纪美国的主要利益与亚洲息息相关,过去几年美国虽然一直在调整亚洲战略,但调整后的成果乏善可陈。美国面临多层次挑战,却采取权宜之计,在某一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又长期性地损害了其他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为具有深厚地缘政治思想传统的大国,其亚太战略无论是宏观的指导思想还是微观的具体政策,都无法隐匿其中的地缘政治考量。当前,美国深受"亚洲两大全球性强国的崛起"这一重大地缘政治事态的影响,结果使亚太地区成为它实现和维持其世界领导地位的关键地区。据此,美国全方位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投入,其防范和针对中国的一面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 1”事件一年后,美国推出《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明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已基本形成。美国调整全球战略的根本出发点是加强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反恐和安全则是美新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相应从推销美国式“民主”转向维护国家“安全”。反恐斗争为美改善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尽管美国不放弃对中国的防范,但已不再视中国为敌手,增进同中国的接触和合作已成美对华政策的主要方面。中国要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妥善处理和发展对美关系及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4.
陈积敏 《和平与发展》2023,(5):26-51+179-182+173-174
美国推进“印太战略”具有四个方面的资源优势,即与“印太”地区的长期联系所奠定的历史基础、本国强大综合实力所提供的重要物质基础、“印太”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生态所创造的外部条件以及参与并赢得大国竞争经历所积累的丰富战略经验。美国“印太战略”在认知层面、政策层面以及战略层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首先,美国“印太战略”的提出与推进提升了国内两党对“印太”地区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促进了其他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对“印太”地区的关注与政策跟进。其次,美国“印太战略”的总体政策架构已经形成并日益完善。再次,美国“印太战略”对被其视为主要竞争对手的中国构成了较大挑战。然而,该战略的推进也面临着六大制约因素。因而,“印太战略”的前景并不完全取决于美国的意志与行动,还取决于其他诸要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后阿富汗战争时期的美国中亚外交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13年里,阿富汗战争主导了美国的中亚政策。在从阿富汗撤军后,美国中亚利益的结构将发生变化,阿富汗战争不再是美国中亚政策的主导因素,这将导致美国中亚政策的变化。中亚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将下降,美国对中亚的关注将减少。与此同时,美国在中亚的地位也将下降,但美国政策选择的自由度将提高。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将上升,地缘政治将重回美国中亚政策的中心,大国力量对比将呈现新形态。美国将继续推进"新丝绸之路战略",继续参与中亚的"大游戏",但它将以俄罗斯还是中国为主要对手,存在不同判断。  相似文献   

16.
随着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正式启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执行出现均衡推进、瞻前顾后、谨言慎行等细微调整动向,其意图是通过变换和控制“再平衡”的步伐、节奏,以适应中东、亚太局势新变化,防止因操作不当给美国带来新的战略风险和资源配置压力.但总体而言,这些变化均属局部细节性调整,美国战略资源向亚太“再平衡”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但将降速纠偏,从“跃进式”东移转向更加平稳的长期性经营.  相似文献   

17.
近一年来,美国积极实施“整合”南亚和中亚地区的战略构想,美在南亚与中亚除明显加大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投入外,还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这一战略动向显示,布什政府正试图通过推动南亚与中亚经贸等领域的融合进程,维护并拓展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美国的诸多举措业已对有关地区产生一定影响。但从中长期看,美国这一战略构想的实施将受到多种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香格里拉对话会美国抛出“亚太再平衡”战略。l-3日,第11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亚洲安全峰会)在新加坡举行。会议设定五大议题,分别是美国的亚太防务政策、保护航海自由、保证地区稳定、网络战等新型战争形式以及亚太和全球防务挑战。会议期间,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演讲中抛出“亚太再平衡”战略,  相似文献   

19.
自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之内的中美关系经历了1972—1989年、1989—2017年以及2017年之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制衡、塑造与争胜先后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逻辑核心。在第一阶段,美国对华的国家安全战略逻辑是“借重以制衡”,即借助中国来平衡苏联,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被美国视为“友好的非盟国”。在持续时间最长的第二阶段,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逻辑是通过“接触以塑造”,希望塑造中国的政治经济模式以及对外行为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一度被美国视为潜在的战略伙伴。在2017年以来的第三阶段,美国试图通过“竞争以制胜”,防止中国的发展超越美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内的中国以及中美关系全面转向消极。50年来,中美关系经历过两次转向和重构,目前第二次转向和重构仍在进行中。过去50年,中美关系总是关系到美国全局性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涉华部分超越党派之争,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很多议题和提法都长期存在,或者早有伏笔。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涉华议题的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中美关系的合作面和竞争面都有明显增长,但竞争面的比重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20.
在北极地缘形势复杂化背景下,美国北极战略在认知、议题、合作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美国北极战略调整旨在应对北极地区日益凸显的安全风险,确保美国在北极区域和全球秩序中的领导地位,增强自身参与北极治理的能力建设。美国北极战略新动向将对北极安全治理、发展治理及以北极理事会为核心的区域治理机制走向产生关键性影响。中国应妥善处理与美在北极的竞合关系,维护在北极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