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俄关系正面临全新调整,并将不断走向深化。明确中俄关系中的中国国家利益是保障中俄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维护中国安全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未来很长的历史时段里,中俄关系中的中国国家利益在于:进一步巩固中俄两国的安全信任,拓展中俄两国的安全合作;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与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坚持走有本国特色发展道路;进一步倡导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最大限度地利用中俄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制订共同战略、争取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
西共体组建维和部队干预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内战,在维护西非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西非维和行动是在联合国及非统组织无力解决而西方国家又不愿卷入非洲地区冲突的情势下,由西非国家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本地区冲突的一次尝试。但维和行动是否违反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否具有合法性也引起了一些理论上的争议。  相似文献   

3.
西共体在利比里亚的维和行动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结束后,非洲自主解决内部冲突的意识和能力日益增强,突出地表现在区域性国家组织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申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在西非,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简称“西共体”)在利比里亚的维和行动有力促成了利国内和平的实现,为维护西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旷日持久的维和行动也使维和部队面临诸多棘手问题。对此次维和行动进行冷静反思,可以为非洲未来维和行动的实施及自主维和机制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建设和平成为联合国和平行动的中心任务,与此同时,“人的安全”话语开始兴起,因此,需要把人的安全置于建设和平的实践场景中来认识。建设和平的两大支柱——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与人的安全的两大核心要素——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之间分别存在因果关系。长期以来建设和平被建设国家的任务绑架,具体表现为“自由和平”主导了建设和平,结果是对制度建设关注有余,对经济发展照顾不足;重视了人的政治安全,却忽视了人的经济安全。这样,建设和平的结果是建设了“虚幻的和平”,人的安全表现为“虚幻的安全”。崛起的中国的对外援助和经济活动传播了“发展和平”的和平规范。“发展和平”关照了被“自由和平”轻视的经济发展这一支柱,有利于保护人的经济安全。21世纪建设和平应当是“自由和平”与“发展和平”的结合,是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而人的安全保护则应当是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的结合。这可能才是建设持久和平之道。  相似文献   

5.
安全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20世纪90年代,哥本哈根学派提出具有建构主义特色的“安全化理论”。女性主义安全研究重视性别与安全的关系,认为安全化理论忽视了性别安全问题。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325(2000)号决议为基石的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既是近二十年来形成的新国际安全规范,也是性别议题安全化的集中体现。1325号决议及其后续决议共同形成了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使性别议题进入国际安全日程。对妇女参与、妇女权利和性暴力等性别议题的安全化或去安全化问题,受到多重因素的交叉性影响。在不同行为主体和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以安理会成员国特别是常任理事国围绕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进行的互动与辩论,推动了性别议题安全化的发展进程,既体现出“主体间的和由社会建构的”安全化问题的复杂性,也规范了安理会表决机制下安全化的程度和限度。性别议题安全化的发展前景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重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人认为,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我们要面临的两大主题。当然只有建立在公正基础上的和平才会得到保障,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世界各地区之间平等、全面的发展,这样才能保留每个社会的传统、价值和特色,使不同的文化相互受益。……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日本和中国均面临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状况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的戊戌维新却遭到失败,未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是何原因导致日中两国迥然不同的维新结局?这是因为日中维新运动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不同;两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和维新派力量的强弱有别;两国内部政治结构与经济结构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黄乐平 《拉丁美洲研究》2020,42(1):138-153,158
由于贫困、社会偏见和传统教育体制的局限性,拉美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性别不平等,未达到联合国“2000—2015年全民教育”性别均等和平等目标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中学阶段男性失学现象严重,女性面临学习环境不包容、学业中存在障碍和就业竞争力弱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新的思路打开局面。联合国“2015—2030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17项具体目标均提及性别平等。该目标强调包容公平和终身学习两个要点,把全民教育关于教育普及和机会均等的各个分散目标整合到上述两个主题之下,这为解决拉美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解决思路和行为框架。按照该目标的思路,拉美国家应继续实施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等公共政策,促进教育机会公平,减少男性失学现象;应努力消除校园暴力和性别歧视,实现优质包容的教育;应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为所有男性和女性在学习和工作多个阶段提供灵活的、个性化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帮助其实现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9.
朝韩首次首脑会谈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重大成果。其重大意义:有利于朝韩实现民族和解与和平共处,进而成为走向民族统一的始发点;为双方自主解决半岛和平与统一问题创造了历史性契机;对两国恢复与发展经济,进而实现经济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于分裂国家统一模式的创新具有积极意义。会谈对周边大国以朝鲜半岛为中心的东北亚战略必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从而牵动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乃至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妇女与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孙瑶一国的发展取决于各种各样的经济和非经济因素。曾经有组织为“发展”作了如下定义:发展是一种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转变,一种正在进行而且会持续下去的、必须确保这个国家的所有阶级、种族和性别集团的参与的转变;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