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台湾《民众日报》1994年4月13日有一篇报道,题为“连横的《台湾通史》台独写得最精采.林浊水劝连战继承祖父遗志”.内容是报道林浊水在台湾“立法院”向连战质询时的情形:“立委林浊水昨天在立法院质询时指出,行政院长连战的祖父连横写的《台湾通史》,其中写得最精采的是台湾如何独立,如何建国,但连战内阁却主张台湾与大陆统一,并反对废省,与其祖父背道而驰,为此林浊水当面奉劝连战要记起他祖父对台湾的感情与寄望.”报道又引林浊水的话说,“但是连院长反对废省,……说如果废省台湾住民情感将无所寄托.但事实上,连战的祖父连横写《台湾通史》,国家才有‘史’,地方的历史不能称‘史’,  相似文献   

2.
连横著《台湾通史》卷二十二“宗教志”主要叙述了台湾各类宗教的传入始源、发展过程和清末时的状况.“宗教志”对台湾各类宗教都有所分析和评论.笔者准备就连横文中所表现的宗教观和宗教分类中存在的问题,略作评析.  相似文献   

3.
王彦民 《两岸关系》2006,(12):40-41
连横是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祖父,一名杰出的爱国志士。他坚决反抗外敌侵略,反对台湾与中国大陆分隔,积极为台湾与大陆统一而奋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连横通过《台湾通史》、《台湾语典》等著作,向世人深刻而透彻地  相似文献   

4.
郭权 《政协天地》2013,(8):56-57
连横,台湾著名史学家和文人,所著《台湾通史》、《雅言》和编著《台湾诗乘》、《台湾诗荟》等至今颇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台湾日据时期著名的爱国文史学家和报人——连横的生平进行考订,纠正以往著作中关于连横生平的一些错误,确认连横加入《台澎日报》的时间为1899年,《台湾诗界革新论》发表的时间为1906年,中川白云为《台湾通史》题字的时间为1920年9月至10月间。此外,利用1927年《台湾日日新报》上的一则启事证实雅堂书局创办于1927年。  相似文献   

6.
《台湾通史》是台湾著名爱国史学家连横耗费十年心血才写成的一部力作。它问世六十余年来,先后翻印了十几种版本,是关心和研究台湾史者案头必备之书,至今仍为许多治史者所乐于引据。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许多史料连横当时未能发现并加以利用;又因为他以业余时间修史(他的正式职业是办报),对某些史实,未能象一些专业史家那样一一经过考证,加上印刷上的原因,以致书中存在不少错误。本文根据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和台湾众文图书公司1975年印行的古亭书屋藏版,试就卷二“建国纪”,作一个简要的辨误。北京既陷,福王立江左,改元弘光,封芝龙南安伯,鸿迄靖西伯。二年,唐王即位福京,改元隆武,晋芝龙平西侯,鸿逵定西侯,俱加太师。  相似文献   

7.
姚同发 《黄埔》2007,(4):54-57
连横先生的《台湾通史》说:“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李亦园先生更具体地指出:“目前所知,第一批从中国大陆迁到台湾的移民,是所谓‘长滨文化’的主人,他们从中国大陆南方迂到台湾的年代约在距今五万年前,或甚而更早的时代。……第二批从大陆前来台湾的移民是大部分现代高山族(俗称山胞)的祖先,他们迁移的年代颇有差异,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5,(3):21-21
连战.字永平.台湾台南人.祖籍福建漳州.1936年8月生于西安。其祖父连横为晚清民初一代大儒,早年加入同盟会,著有《台湾通史》。连战之名得于祖父遗言:“中、日必将一战.若生男则名连战,寓有自强不息、克敌制胜之意义.有复兴故国、重整家园、光明希望之象征。”其父连震东曾任台湾省“建设厅长”、台湾当局“内政部长”等职。  相似文献   

9.
连横《台湾通史》卷二十《粮运志》,附有清代台湾配运内地兵眷米谷数量表,它们分别是:“鹿耳门应运兵眷米谷表”、“鹿港应运兵眷米谷表”、“八里岔应运兵眷米谷表”。这些表由于内容清晰、数字详备,因此深得台湾史研究者的重视。但这些表中有几处是错误的,至今仍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些著作在引用时不仅未加考察,甚至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6)
正2月24日,台盟各地方组织负责人、宣传干部及台海出版社领导一行20余人至连横纪念馆参观学习,并专程送上《台湾通史》第一版影印本珍贵资料,为纪念馆再续文化馨香。赠书嘉宾一行对纪念馆环境之幽雅、馆藏之丰富、文化之深厚赞叹连连,并希望延续此次赠书之缘,两岸能以更多样的形式搭建学术研究平台,共享文化珍馐。台湾写第一部通史的名人连横先生曾经于  相似文献   

11.
“文武官田”是郑氏时期台湾私田的别称,也是台湾封建地主经济的发端。“文武(?)”的地租和赋税情况如何?这是一个似乎已经清楚,实际上仍有许多模糊混乱的问题。本文准备就此谈一些看法。一过去,人们对郑氏“文武宫田”地租和赋税情况的认识,大多是根据连横《台湾通史》“田赋志”中的表述。连氏说:“宗室文武召民自辟,谓之私田,即所谓文武官田  相似文献   

12.
连战的祖父连横,原名连雅堂,祖籍福建漳州龙海马崎, 1878年出生于台湾,是我国著名史学家。连横崇尚仁义忠勇精神,一生热爱祖国,坚持“台湾固为中国版图”。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后,祖国宝岛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这位“弃地遗民”“虽历试诸难,不挫所守”;秉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的信念,“为保存台湾文献,不得不忍居此地。”他几十年如一日艰辛搜集台湾历史文献,编  相似文献   

13.
龚洁 《福建乡土》2007,(1):23-25
鼓浪屿福州路199号,是一幢英国维多利亚风格的别墅,约建于十九世纪末或更早一些,主人是英国基督教伦敦公会的牧师梅逊·山雅各,因墙面刷赭红色泥灰,故又称“红楼”。20世纪初,我国爱国文史学家、《台湾通史》的作者、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与山雅各牧师以及“红楼”交往颇密,演绎出许多逸事。  相似文献   

14.
痛别民生     
卢咸池 《台声》2013,(12):78-80
10月22日上午,我在台湾会馆参加台海出版社为连横《台湾通史》第一版影印本出版举行的座谈会。开完会步出会场,北京市台联副会长郑大告诉我:苏民生名誉会长于昨天夜间去世了。其实,自从民生10月8日住进医院,我就知道,他的病情危重,医生已无回天之力。但是,噩耗传来,我仍然难以接受他已离去的残酷现实。几天来,我一直沉浸在悲痛和哀思之中。  相似文献   

15.
郑鸿池 《台声》2002,(1):40-41
340年前,即公元1662年的2月1日,中国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经过10年的准备之后,率领25000名中国将士,又经过近10个月的浴血奋战,收复了被西方的荷兰入侵者侵占了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写下了“开劈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的复台诗名句。“先基”就是祖先的基业,说的是台湾这块宝地,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开劈荆榛,用血汗开发出来的基业。中国人民比较成规模地开垦台湾,始于17世纪的颜思齐、郑芝龙时代。颜思齐是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人;郑芝龙是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人。连横在《台湾通史…  相似文献   

16.
《台湾通史》作者连横写道:“台湾三百年间,吏才不少,而能立长治之策者,厥维两人;曰陈参军永华,曰刘巡抚铭传,是皆有大勋劳于国家也。永华以王佐之才,当艰危之局,其行事若诸葛武侯,而铭传则管、商之流亚也,顾不获成其志,中道以去。此则台人之不幸,然溯其功业,足与台湾不朽矣。”这是台湾学者在研究刘铭传的文章中常引用的一句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云霄县这个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开漳祖地”,是当年郑成功及其军队驻过的军事重镇之一。综合查考民国37年《云霄县志》和《台湾外纪》、《小腆纪年》、  相似文献   

18.
吴小珊 《台声》2014,(12):82-83
黄叔璥何许人?说到他,今人多引用连横《台湾通史》中的记述,此只百余字。即:"黄叔璥,字玉圃,顺天大兴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历任京秩。六十一年,始设巡视台湾御史,满汉各一员,廷议以叔璥廉明,与吴达礼同膺是命。达礼正红旗人也。既至,安集流亡,博采舆论,多所建设。著《赤嵌笔谈》、《番俗六考》,志台湾者取资焉。"从中可见,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学者谢金銮在《蛤仔滩纪略》——书中曾称誉蓝鼎元(168——1733年)是“筹台之宗匠”和“经世之良才”。清人陈华国在《棉阳学准序》也颂扬蓝氏:“从军海外,借著运筹,手到成功。”清政府第一任台湾巡抚刘铭传随身携带之书有蓝氏所著《平台纪略》和陈征集》等,经常开卷精读,“作为重要施政之参考”O继刘之后,许多驻台文武官员也常以蓝氏治台识见为座右铭。正如研究台湾地方史专家连横所说:“鼎元著书多关台事,其后官台音多取资焉。”可见蓝氏对台湾有着深远之影响。蓝鼎元,号鹿洲,有《鹿洲全集》等传世,人称“等身著作…  相似文献   

20.
王晓波 《台声》2006,(10):22-23
在2000年底,日本出版了一本畅销漫画书,书名叫《台湾论》,著者是日本右翼人士小林善纪,他在书中大肆鼓吹日本军国主义,歌颂日本对台的殖民统治,称日本的殖民统治是“最有良心的统治”,甚至称抗日义勇军是“流氓”“、土匪”。《台湾论》的内容是小林善纪在台湾访问的一些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接受“皇民化”的老台湾人,如李登辉、许文龙、金美龄等人。次年初,《台湾论》的中译本在台发行,有一天,我突然接到林宪老先生的电话,说有事要来台大看我。林老已年高八旬,爬上哲学系馆三楼来看我。原来是他对《台湾论》有意见,要我把他老人家的意见发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