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为我有记忆力,北京和上海使 我有记忆力,所以北京和上海的这个季 节有了春天……”台湾知名历史学者、 作家李敖在上海以简短而富于诗意的言 词,概括了他56年后重返大陆的体验。 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把李敖的神州 文化之旅形容为惊奇,也可能是惊险的 文化之旅。 此前,刘长乐用了很长的时间说服 李敖,使他在70岁的高龄,克服心理 障碍得以飞行。 李敖行前在台北、北京和香港三地 记者会上答谢刘长乐:“我非常同情凤 凰卫视的刘老板,因为他把李敖带进凤 凰卫视。我进凤凰改写了一句成语,这 个成语本来是‘误上贼船’,我觉得不 是误上贼船,而是我,贼上了船,贼进 了凤凰卫视。”  相似文献   

2.
2010年8月26日,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携全家从台北搭机飞赴上海、杭州两地观光访问,这是李敖继2005年9月“李敖神州文化之旅”五年之后再度访问大陆。  相似文献   

3.
张鹏 《两岸关系》2011,(8):68-69
曾经,李敖誓言此生不回大陆。2005年,他回了。当年,他退出台湾政坛时感言:重重的我走了,正如我重重的来;我挥一挥衣袖,带走了全部的云彩……如今,重重的他又来了。2011年7月24日下午。香港光华新闻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4.
王前 《台声》2006,(5):76-76
台湾名嘴李敖近日在一档节目中大谈新加坡人的“笨”,这已是他第二次公开发表这种言论了。这让早已积郁于胸的新加坡人忍无可忍。去年9月,结束了“神州文化之旅”的李敖在评论大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四地的华人时公开表示“新加坡人笨”。这句话传到新加坡人耳中,舆论哗然,在当地引起了一番激烈讨论,人们惊讶于李敖的口无遮拦,更对这番评论深感气愤。新加坡人表示,这样不负责任的评价让人无法接受,对于李敖的无端指责颇感不满。就在人们逐渐淡忘这件事时,李敖几天前再次就此话题的一番言论彻底激怒了新加坡人。4月5日,李敖在《李敖有话说…  相似文献   

5.
点评李敖     
唐风 《台声》2006,(7):95-95
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在两岸三地乃至于整个华人世界,掀起了一股意料之中的狂风。李敖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狂傲不羁的独特性格、深厚广博的文化素养,以及长期以来在两岸文化领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使得此次大陆之行备受人们关注,并成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点评李敖》一书分为北大演讲、清华演讲、复旦演讲、对话媒体以及文化情景五部分,其中既有官方的权威点评、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的现身说法,也有知名专家学者的独到评论、著名传媒人的精彩访谈,以及众多高校师生、民间人士的众说纷纭。同时,本书在附录部分收集了《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6.
文坛“怪杰”李敖在台湾名气很大,他自诩为博学的洪水猛兽。台湾民众都知道李敖很有傲世独立的名士之风。普通人说他时也是肃然起敬,比如台北一个跟文学不沾边的朋友,很羡慕我们去了李敖家,和李敖有一番交往。他说,李敖确实是个人物。李敖狂放。他60年代挑起东西方文化论争,从此成为台湾文化界的风云人物。别看他曾两度入狱,后来蒋经国召见他,他不去;民进党拉他,他不理睬。不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看不顺眼他都直言不讳。连赴台访问的几位很有名的北京作家,也被他拒之门外。理由是,跟官方不打交道,包括它方的人介绍来的人。怪…  相似文献   

7.
李立 《台声》2006,(11):62-67
金秋9月,我在台湾作学术研究,有幸与李敖大师长谈,其睿智和敏捷实在是一般人难望其项背——笔者:您提出支持“一国两制”。当时旁边就有人说了,您是支持还是开玩笑,还是觉得这个词不错,拿来可以让别人一下子产生眼球的注意力。支持“一国两制”和《反分裂国家法》李敖的两岸观李敖:当时只有我一个人敢支持,也敢这样讲。因为讲得很逗,我说问题根本不在两制嘛,现在根本就是两个制嘛。台湾有台湾制度,大陆有大陆制度,两制没有争议,争议的是一国。你觉得你这个国不是大陆那个国,我说美国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定条约的时候,在签上海公报的时候,都说得…  相似文献   

8.
潘清  季明  王润  洪虹  丁肇文  张卉  王怡 《台声》2005,(10):15-17
李敖:1935年东北出生,1949年随父母迁往台湾,2000年代表新党参选“总统”,2004年单打独斗竞选“立法委员”,文坛40年,政坛40载。高举统一大旗,疾呼“一国两制”,自称左派知识分子,希望共产党领导中国繁荣富强……古稀之年的李敖,是台湾鲜见的公开支持“一国两制”、反对“台独”的旗帜性人物。 他自登广告骂“台独”,自称,我不是一般的战士,称扁是只会捞钱和搞选举的小气鬼。2004年,李敖公开质疑“公投”,并指出:“希望当局不要挑拨两岸人民的感情”。“整天横眉冷对多累啊,人不快乐,整天生气,就早早死啦。我要做战士,不要做烈士,打败别人,…  相似文献   

9.
李瑞腾是个性情中人,他的“六朝之旅”如同一次“田野调查”,平添了些许灵感。谈到两岸文化关联,他感触良多:“台湾要‘去中国化’,政治层面可以操作一些东西,但在文化上,就有无法实践的困难。比如过年贴春联、清明节扫墓、中秋吃粽子,这些传了几代的民俗都来自大陆。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的渊源太深,尤其是传统文化,已经渗入了血液……”  相似文献   

10.
孟波 《统一论坛》2004,(3):39-40
李敖是一个在两岸都知名的公众人物,特立独行的台湾文化名人,在他手术后不久的一个下午,他欣然接受了笔者的电话采访。笔者:您怎么看两岸文化的联系? 李敖:我们都是中国人嘛。文化人类学研究揭示,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有着密切的血统关系。从祖源地学说,人类体质、语言、文化特质以及发祥地传说三方面入手,我们可以推定远在七  相似文献   

11.
政经人物     
<正> 李敖:终于回来了9月19日,李敖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始了他为期11天的神州文化之旅。李敖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狂傲不羁的独特性格、深厚广博的文化素养,以及长期以来在两岸文化领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备受人们关注,而此次大陆之行成为了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李敖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既是政治明星,又是电视明星,还是娱乐明星。在岛内,爱他的人爱得发狂,而恨他  相似文献   

12.
正"别人整天做公共关系讨好人,我却整天破坏公共关系批评人;我的敌人不是一个个出现,而是一窝窝出现,我几乎每半个月就要多出一窝敌人,我真‘阔’得很呢!"——李敖最后一次引发两岸民众广泛关注是在3月18日。这一天,这位自奉"大德不逾间,小德出入可也"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评论家永远闭上了嘴巴,思想也停止了转动,再也没机会奋笔疾书,畅快骂人了。不管李敖多么富有争议,他注定要成为两岸文学史上不可避开的一座山峰。李敖在为其自传写的广告语点破了其一生的境遇:"横睨一世、卓尔不  相似文献   

13.
周天柱 《台声》2000,(11):30-31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的作品早已在岛内为民众所喜爱,近年来大陆亦兴起一股“李敖热”。新千年伊始,这位台湾“文化顽童”,因成功地“用血与泪”撰写了史诗式小说《北京法源寺》,而被诺贝尔文学奖审核小组正式提名为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从 1901年至今整整颁布了一个世纪的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一直榜上无名。李敖作为我国作家群中获此殊荣第一人,不管最后评选结果如何,入围就足可被视为中国人的骄傲。     李敖, 1935年生于哈尔滨,童年在北京读书,少年时期曾住上海, 1949年迁居台湾,自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后,留母校历…  相似文献   

14.
徐忠友  李震宇  林云龙 《台声》2010,(10):38-39
<正> 75岁的李敖或许真的就是最后一次回祖国大陆了。在作别上海、浙江之际,他意味深长地留下了一句欧阳修的话—— 8月26日,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携全家从台北搭机飞赴上海、杭州两地观光访问,也成为继2005年9月"李敖神州文化之旅"5年之后再度访问大陆。 "没有蒋介石的浙江真好" 8月27日上午,李敖和夫人王志慧(也称王小屯)、儿子李戡、女儿李谌在香港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的陪同下,来到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参访,受到了浙江馆工作人员和在场参  相似文献   

15.
陈筠 《两岸关系》2010,(8):54-55
“陈水扁时代,大搞‘文化台独’,就是想切断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脐带。台湾会馆不正是对‘去中国化’的最大答复吗?如果台湾跟大陆没有关系,那么台湾会馆又从何而来?台湾会馆留下的是一个历史见证。”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晓波在台湾会馆座谈会上如是说。  相似文献   

16.
星岛 《两岸关系》2003,(6):29-31
到大陆投资,去大陆找 工作,移居大陆,北望 神州的台湾同胞近年来掀起一波波“大陆热”。但那些热潮大都属于在职人士。现在,准备颐养天年的退休一族也开始把目光投向大陆。回大陆养老者不乏名流 台湾《远见》杂志去年11月的调查显示,47%的台湾人希望在55岁以前退体;48%的上班族目前已在规划退休生活;至于哪里是最适合的退休居住地,有12%的人想移居大陆;如果依目前台湾约200  相似文献   

17.
正他,揭露"台独"的假面目,愿维护台湾利益充当两岸的谈判代表。在台湾问题上,李敖是一个坚定的统派,主张两岸举行和平谈判,支持统一,支持"一国两制"——李敖反对"台独"旗帜鲜明。记得他的一首七言诗《台湾无处不中国》是这样写的:"妄想海峡两地隔,妄想‘台独’自快活。我且当头来棒喝,台湾无处不中国。"他说:"我早就讲过嘛,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国民党到  相似文献   

18.
他来自台湾,来时忧心忡忡;他又去了台湾,走时称心而去,带走了故乡的深情,带走了满心的欢喜。不是丫环是太太S先生回大陆之前,曾与家人通了信,得知唯一的妹妹现居住在河南信阳市,心里结下了疙瘩。他的老家在西平县,西平距离信阳一百五十公里。他想:从小吃苦受累没有一点文化的妹妹,一定是流落在外,给人家当了童养媳。从此在他脑海里,妹妹一直是个‘丫环’的形象。他踏上大陆后,乘火车抵达信阳车站,一出站,却看见妹妹坐着一辆黑色的小轿车来迎接他。他糊涂起来了:‘丫环也能用得起小轿车?’坐在车里,妹妹居然抽起了香烟,他又不得其解:在人们印象里,丫环怎么能抽得起香烟呢?一到妹妹家,没等坐稳,他第一句话就问:‘妹妹做的是啥工作?’妹妹告诉他,在信阳市领导机关里当干部。他吃了一惊:想不到妹妹还是个‘官’呢!他又问起妹夫,妹夫说,他曾担任固始县副县长,如今年纪大了,在  相似文献   

19.
闲言碎语     
当今社会生活好了,穿着打扮也像样了,识字的人也比过去多了。可不知怎的,工资涨了也骂,不涨也骂。端着白米饭,碗里埋着肉也骂。挤公共汽车碰着也骂。春天刮大风骂老天爷,冬天暖气不热骂领导,从春天骂到冬天。没有教养的人在骂,有教养的人也在骂。有地位的人在骂,没地位的人因家庭琐事也在骂,无论哪个层次的人都不会因骂而有贬于他们的名声和地位。中国上个世纪30—40年代,代表人物蒋介石委员长,一句“娘希匹”,骂得国民党天昏地暗,人人自危。骂得八百万全军将士,人心焕散,毫无斗志,美式装备军队,确被共产党小米加步枪打到台湾孤岛苟延残喘。可能是因为蒋委员长骂人有术,感染有招,如今台湾很多人就继承了委员长的风范,骂人不分场合地点人物,一向认为相夫教子,操守道德的女人,在台湾也表现的十分疯狂,人纤细文弱,骂起人来却铿锵玫瑰。骂的感觉不泄愤,时而挥拳斗殴,略显威风。但台湾骂人者中,最让我崇拜的当属天下第一骂李敖李大师。遗憾的是我没有机会拜见这位现代派的铁齿铜牙“李晓岚”,如果李大师要招徒子徒孙,我一定会投师门下。  相似文献   

20.
蓝薇 《台声》2006,(2):70-70
拥有上万藏书的“李敖书房”,是?立独行的李大师多年来的招牌,但据台媒报道,在去年9月,李敖把书房给卖了。对?,李敖笑?自己是200多位“立委”中最穷的,卖房子的钱是拿去做好事,至于藏书去了哪里,李敖说,现在是“寄人篱下”。据?,当初只要有空闲时间,李敖都会到书房去,但现在屋子已经易手。据台媒在现场的报道?,在大马路外头,可以隐约听得到屋子内敲敲打打的?音,原来是屋子的新主人正在装潢施工。陪伴自己多年的书房,忍痛卖了出去,李敖自己都好心疼,他说,“钱拿去做了很多好的事,大家都没看出来,高金素?去日本我捐了15万(新台币),这次去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