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铃 《观察与思考》2008,(16):58-58
芸给我发了封电子邮件,请我做一个《心理年龄鉴定》,并将我的鉴定结果反馈给她。  相似文献   

2.
蔡正奋 《公民导刊》2011,(11):54-54
10月14日上午,山西省委常委会议决定,免去沈庆华l临汾市委常委、委员和市纪委书记职务。之前,其被举报年龄造假,13岁参军,15岁入党,“档案年龄”比真实年龄小了5岁。  相似文献   

3.
但愿爱长久     
这是个有着太多诱惑的时代,以至于女人们在选择婚姻时,也多多少少加入了现实的因素。而有这样一些女人,她们说:只要确定了心中的情感,就可以忽略其它的一些条件。于是她们,选择了突破一切关于婚姻传统的界定,抛开年龄、学历、职位、身高等世俗选择的婚姻,幸福并生气盎然地生活着。“异度”婚姻,别样美责,别样幸福。  相似文献   

4.
人脸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产生显著的类内差异,从而导致一般人脸识别模型的性能下降。为了减少年龄变化引起的类内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年龄掩码的跨年龄人脸识别方法 AM-FPN(Age Mask Feature Pyramid Network)。首先通过FPN模型中自底向上的方式提取年龄和身份的混合特征,并将空间注意力机制(Spatial Attention,SA)嵌入到横向连接处,通过自顶向下的方式提取出更具有代表性的年龄特征。然后提出一种高效的年龄掩码分解模块,剔除混合特征中的年龄特征,从而得到纯净的身份特征。最后引入跨年龄域对抗、年龄估计和人脸识别的多任务联合训练策略,增强模型泛化效果。在FGNET、C-ALFW和ECAF人脸老化基准数据集上的识别效果显著优于目前先进的跨年龄人脸识别算法,充分证明了AM-FPN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保护儿童免于性剥削和性虐待已成为全球共识,而同意年龄法作为性法律之一种,在儿童性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与世界其他法域的同意年龄法相比,中国同意年龄法具有同意年龄偏低、过于简单、性别歧视以及在卖淫领域的误用等缺陷,对保护儿童特别是女童免于性侵害相当不利,与《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权利公约关于买卖儿童、儿童卖淫和儿童色情制品问题的任择议定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形成冲突。为制止针对儿童的性暴力,从根本上加强对儿童的性保护,完善中国同意年龄法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负刑事责任从什么年龄开始,是各国刑事立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各个国家目前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入手,分析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存在的问题,提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
近来,"‘90后’遭遇年龄危机"等类似话语在网络空间中成为"刷屏"句式,这一表述兼具情绪宣泄与调侃意味,侧面印证了"90后"群体对于年龄的敏感与焦虑态度的真实存在。由此,本文基于16个访谈个案的分析,针对当代"90后"大学生年龄焦虑的触发机制、表现形式、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的建构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分析认为,年龄焦虑实质上是与生理年龄相关联的角色预期担忧,既受到微观层面的家庭背景与自我期望影响,又有其深刻的社会性根源,包括社会转型、教育年限延长、网络技术革新、生育政策变化、就业经济形势变动等等,经由网络社群的调侃共鸣与媒介呈现,形成了实质性的群体性焦虑心理。研究这一焦虑状况对于深入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心理特征,破解社会焦虑现象,提升青年面对现代社会快速变迁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两年前.我所在的公司招聘推销业务员,规定年龄有35岁以下,因我当时已经37岁,为了能找到这份工作,我隐瞒了真实年龄,并一举应聘成功。我参加工作几个月后,单位为我办理养老保险查看身份证原件时知道了真情,并对我予以批评。两年来,我的营销业绩日益看好,奖金丰厚.这份工作也成了热门职位。上周,主管营销业务的领导为了给他亲友谋到此位子,以我当初隐瞒年龄属于欺诈行为,单位随时有解聘权为由,让我让出这个位子。对于我当初隐瞒年龄行为,单位随时都有解聘权吗?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3710名被试,探讨年龄与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十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对不同年龄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并无相关数据予以佐证。相反,近年来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率呈现下降趋势。当前,针对个别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事件的惩治措施并不完善,未能有效抚慰社会大众之愤怒情绪。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整体上呈现出安抚不足的现状。刑法具备补充性,且刑罚之目的在于惩罚及预防犯罪,但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适用刑罚并不能实现刑罚之目的,因此,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不可降低。抚慰社会大众之愤慨情绪,需完善当前的惩治体系,加强运用强制措施,构建非刑罚的分级处遇机制,做到“罪罚相当”。  相似文献   

11.
《山东人大工作》2006,(7):61-61
据《法制日报》报道,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其中,严重的刑事案件明显增加,作案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特点。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的影响,现在青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上个世纪70年代提前了两三岁。对此现象,有法律专家提出,要根据儿童的心智成熟程度,将刑事责任年龄的最低起点从14岁降至12岁或13岁。日前,这一观点在厦门市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相似文献   

12.
哲人伏尔泰说过:“谁心里忘了自己的年纪,就会有自己年纪的不幸。”我十分赞成把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区分开来的观点,也特别歆慕那些永葆青春活力的人,并身体力行希图青春常在。但事物总是辩证的,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承认伏尔泰的话是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13.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严峻态势和现有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律体系的缺陷,《刑法修正案(十一)》因应时代、经验变迁中形成的未成年人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与固有生理年龄标准脱钩的现实境况,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在适用对象、范围、程序上的限制实为与本土现实、制度相协调。应处理好刑事责任年龄改革与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遇措施的关系,双管齐下,共同构筑体系化的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年龄是人体生理机能和运动机能的时间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足底跖区压力分布会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这对于通过足底跖区压力的不同分布推断遗留足迹人的年龄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分别采集了20、30、40、50四个年龄段人群的跖区压力数据,对跖区压力分布和年龄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足底跖区压力分布与年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为利用跖区压力分布推断年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依据踏痕推导年龄的方法;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出一个简单明了的推导公式:又取19-32岁之间11个年龄人的踏痕作实验测试,最后作数据处理和验证。  相似文献   

16.
山地地貌对人体结构形态的影响决定了其特定的足迹形态 ,用其分析年龄的方法不同于平地人足迹分析年龄方法 ,依据这一特性 ,本文研究并制订了利用山地人足迹分析年龄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12,(1):34-34
2011年9月至11月,我们选择武汉、鄂州、孝感、荆门四地,开展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专题调研,调查样本1800份。调查了解到,我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一是男性比例较高,年龄普遍较轻。男性占54.6%。年龄18至25岁之间者占49.8%,未婚者占57.3%。  相似文献   

18.
从足球项目到篮球项目再到体操项目,我国体育界频繁爆发"年龄门"现象。这对我国体育大国的形象乃至我国软实力与文化的传播,都具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年龄门"现象展开反思,也有必要对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认真剖析和研究,并建立统一规范的反年龄造假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关于颜延之的初仕年龄,很多研究者都认为是在三十岁以后.其实,通过考察颜延之初仕时的长官刘柳的仕历,可以确定:颜延之初仕的时间应当在元兴元年至义熙初之间,最迟也不能晚于义熙三年,其年龄约在二十二岁左右.  相似文献   

20.
目前,触法未成年人恶性案件的多发态势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的关键问题。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非解决触法未成年人问题的治本之策,应当以多元的视角区别看待触法未成年人。在全面审视现有触法未成年人处遇与管教措施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当完善现有处遇与管教措施,构建限制人身自由措施单一化、社区性处遇措施多样化的触法未成年人保护处分措施。同时应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搭建二元化的未成年人司法处遇体系,从而破除触法未成年人一元化处遇与管教困境,有效应对触法未成年人恶性案件的多发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