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越显衰退趋势,社会开始期待新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部分地方政府甚至等不及,预先推出投资计划,等候中央宽松货币政策的到来。在宏观经济走向未定之际,回顾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及其效果,就是一件迫切的事情。单论四万亿本身,主要是财政政策,涵盖了基建、三农、保障房、税改等九个领域的政府投入,除此以外还...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1955年9月10日正式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入关”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本文仅就日本人关前后产业政策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进行初步的分析。为便于看清日本政府在“入关”前后产业政策的变化趋势,我们仅对日本入关前后各10年的时期进行研究。一、“入关”前的产业政策日本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曾经指出:产业政策是政府为改变产业间的资源分配和各种产业中私营企业的某种经营活动而采取的政策。换句话说。它是促进某种产业的生产、投资、研究开发、现代化和产业改组而抑制其它产业的同类活动的政策。①“入关”前…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英国政府不希望日本经济复苏过快,并且不愿看到日本经济过多地染指东南亚。1954年英国促成日本加入由它倡导的科伦坡计划,以便把日本在东南亚的活动尽量纳入其可控范围之内。除此以外,在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英国对日本在东南亚的企图进行了重重阻挠。但是进入60年代中后期,随着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力日渐增强,英国已无力阻止日本进入东南亚。英国在日英首脑会晤的场合,不断敦促日本加强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而日本却一再敦促英国维持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  相似文献   

4.
当今日本在垃圾治理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垃圾公害问题曾一度非常严峻,日本各地爆发了多起被称为"垃圾战"的反对建设垃圾处理场的民众运动。随着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环境保护运动的推进,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再生利用观念不断提升,日本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模式走向垃圾分类、垃圾减量、资源再生的循环型社会。日本的垃圾治理靠的是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环保宣传和教育的持之以恒以及民众对垃圾分类、垃圾减量运动的广泛参与。进入21世纪,各级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市民等作为垃圾治理的主体,分工合作、相互支持的"多元协作"~①模式,将日本的垃圾治理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这种政府引导、市场激励、民众参与的垃圾治理多元主体的协作模式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本哲学界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已不再纠结于按照西方哲学的定义来讨论"日本哲学"能否成立等问题,而是通过追索哲学在古希腊的本来定义等行为,将哲学视为人类探究普遍真理的创造性过程,从而提出了日本哲学在未来的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反映出日本学术界对于主动参与新世纪世界哲学建设的强烈意愿。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日本哲学"仍然被限定在以西田哲学为代表的日本近代以后哲学的范围内才被承认,但近来关于牟宗三等新儒家思想与西田哲学及京都学派的比较研究在中日学者间开始进行,这有助于搞清儒学、佛教等东方传统思想与西方近代哲学之间既冲突对立,又互相借鉴吸收的动态过程,并进一步探讨创建一种超越东西方各自文化传统的新的"普遍性"哲学是否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明治维新开始的日本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直到二次大战结束之前,虽也奉行自由市场经济主义的指导思想,但长期带有政府统治的色彩。只是在第二次大战结束后,由于美国占领军为彻底消灭日本军国主义而实施经济民主化,包括解散财阀,制订反垄断法,实现民主经营分散化,实施道奇计划,遏制恶性通货膨胀,强化市场竞争等一系列改革方案,才使得日本暂时确立起了与欧美各国几乎完全相同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然而,日本政府面对战后百孔千疮的经济条件,为尽快实现赶超欧美经济水平的目标,在取得欧美各国凉解的前提下,很快转向了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私人企业制度为基础,资源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配置,政府以强有力的计划和产业政策对资源配置实行调节,以达到某种短期和长期的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7.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在一片废墟之中崛起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令人拍案叫绝的“日本奇迹”,成为亚洲经济的“领头雁”,其发展势头举世瞩目。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当“新经济”的奇葩落户于美国,使美国经济如日中天之时,日本却陷入了战后最为严重的萧条,至今未见复苏的曙光。“日本问题”取代”日本奇迹“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的战略考量,在三种思考模式下发生变化。首先是权力思考决定了日本最初对"一带一路"采取观望态度,作为贸易大国的日本对海权变化密切关注,担心利益受损,因此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消极观望态度。其次是利益思考影响了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的转变,经过测算,日本认识到"一带一路"可以带来巨大商机,日本企业不能丧失机会。第三是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的转变也基于外交思考,特朗普退出TPP让安倍十分失落,主要国家就"一带一路"的态度变化,对安倍也是一个刺激,而安倍也试图在中俄关系中打进一个楔子。总之,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开始转变,在保持谨慎的同时,通过有条件的支持,谋求权力、利益和外交上的好处。  相似文献   

9.
高铁"走出去"是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一步。随着中国推进高铁"走出去"进程的加快,中国高铁逐渐深入地参与到全球高铁市场竞争中,由此也遭遇了许多新问题,进而影响了高铁项目的落实,其中最主要的是政治风险。研究发现,政府脆弱性和社会支持度是政治风险影响中国推进高铁"走出去"的核心因素。政府脆弱性决定东道国政府是否有能力持续、稳定地支持高铁计划;社会支持度关系到东道国政府是否有意图持续、稳定地支持高铁计划。为缓解政治风险对高铁项目的消极影响,在今后高铁项目的竞争中,中国要先行做好目标国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工作,一旦政治风险发生,能够及时通过相关措施,尽量减少政府脆弱性的危害,防止社会支持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国土开发政策就是政府为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国土资源对开发工作进行有计划地干预。但政府不仅限于制定计划,而且本身也要作为开发者(公共投资者)参加开发工作,所以政府的干预会产生种种经济效果。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国土开发政策既有其丰富的经验,又有沉痛的教训。本文主要分析评价日本高速增长时期的国土开发政策,希望对我国目前正在调整中的区域经济布局工作有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一向以重视教育著称,二战结束后,面对一片废墟,把发展教育放在首位的举措,更是令世人折服.但是,日本教育政策的另一面,即在重视发展本民族教育的同时,限制、排斥异民族的教育,则反映了日本教育政策的狭隘性,与标榜自己为教育大国的称号是不相称的.二战后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学校教育法>.按照<学校教育法>的规定,在日本的华侨学校不属于"正规学校"系列,而属于"各种学校"系列,致使华侨学校的发展受到了束缚和限制,这反映了日本政府狭隘的民族主义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世界上学习日语的人数不断增多。在日语教育国际化的推广过程中,日本政府通过建立完善体制、设立推广机构、制定发展战略等举措,推动了日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日语教育国际化不仅传播了语言本身,对促进海外了解日本、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 1960, Ienaga Saburō, Professor of Japanese History at Tokyo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nd the author of many books on Japanese history, began a long series of court actions to hav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system of certifying all textbooks used in Japanese schools declared unconstitutional. In the following essay, written exclusively for the Bulletin Professor Ienaga provides an historical background to government control of education in Japan and reviews his long struggle against government censorship of books used in Japan's schools.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By any standards the House of Mitsui is a remarkable phenomenon. Started 350 years ago as a small provincial Japanese brewing business, it has survived countless wars, calamities of all kinds, changes of government and of system of government, and remains today one of the greatest business, banking and trading conglomerates in Japan. It is also, of course, a multinational giant. A history of the house and of the firm (from which actually the family has now virtually resigned) therefore offers a convenient and manageable frame for a look at some of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s within the Japanese state and economy. Since it is the kind of perspective from which most academic specialists on Japan shy away, this is therefore a book to be welcomed, the more so since its author is one of the best and best-known journalists writing about Japan, widely known for his thoughtful and incisive pieces in the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especially.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的教育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古代教育对日本教育的思想、制度及方法给予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清朝的闭关锁国束缚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近代日本教育在中国的教育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各阶段日本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日本农业普及教育的发展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农业普及教育产生于“二战”之后,是日本农业发展体系的关键一环,为日本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由于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本农业普及教育在经济恢复时期、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低速发展时期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研究日本农业普及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农业普及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Toru Horiuchi 《East Asia》2014,31(1):23-47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ole of public opinion in Japan in directly influencing the Japanese government’s decision to nationalize the Senkaku Islands in 2012. The public mood in Japa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nationalistic. Although this does not immediately mean the return of militarism in the country, such a mood is especially evident with respect to China. The nationalization of the Islands took place within this nationalistic domestic environment. In the case of the nationalization, public opinion was channeled most notably through Tokyo Governor Ishihara. His plan to purchase the Islands and strong public support for his plan eventually forced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intervention. Prime Minister Noda simply could not force Ishihara to give up his plan because going against such a popular politician who was enjoying strong public support would almost certainly have caused a strong public backlash and resulted in electoral punishment. On the other hand, Noda was also concerned that Tokyo’s successful acquisition of the Islands would lead to severe criticism of his government for not properly protecting Japan’s territorial integrity. There was also a more serious concern that Ishihara’s control of the Islands might lead to a change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us dangerously provoke China. Therefore, Noda had no choice but to intervene and nationalize the Islands. If he was also seeking to mobilize public opinion in his favor, he was not entirely successful.  相似文献   

18.
部落是被歧视部落的简称,是日本历史上被称为"秽多、非人"的人所聚集的村落。几百年来,由于身份制度,部落民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在职业、婚姻等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歧视。近代开端的明治维新虽然颁布了《解放令》,但是未能真正使部落民摆脱受歧视的处境。二战后,随着部落民自身解放运动的展开,日本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推动部落解放的措施,但部落歧视在人们的思想中依然存在。文章论述了部落的起源及其在各个时期的生存状态和为改变自身命运进行的不懈斗争,并重点剖析了日本部落问题在近现代依然存在的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日本在经济持续低迷与少子老龄化的背景下,努力寻求通过文化"软实力"来提高国家影响力的新途径。受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启发,日本政府认识到"动漫"是日本的软实力资源之一,并实施了一系列动漫外交。日本政府的动漫外交促进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构建国家形象和提升国家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日本陪审制重建之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5月,日本正式实施了于2004年通过的《陪审员法》。这是陪审制阔别日本66年后的重生,是日本司法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日本在建立陪审制的过程中,经历过失败,又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放弃陪审制。如今,陪审制重建,日本政府吸取了历史教训,从本国司法环境出发,对西方陪审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并利用5年的时间普及新制,为陪审制的正式实施打下了广泛的民众基础。其改革过程,有许多值得中国司法改革借鉴学习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