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充分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基本层次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表现为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根本观点。可是,过去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内容丰富,既包括生产力问题,提出发展仍然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这与社会主义社会对效率的追求相一致;又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提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与社会主义社会对公平的追求相一致。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效率公平观呈现出内在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内容丰富,既包括生产力问题,提出发展仍然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这与社会主义社会对效率的追求相一致;又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提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与社会主义社会对公平的追求相一致.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效率公平观呈现出内在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一个适应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决定了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仍然是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生产力的确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生产力要继续发展却遇到了多种多样的阻力。首先是生产关系里面有一些东西同  相似文献   

5.
首先我们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任何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关于这一点,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认识。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引起的。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随之发展。但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一旦建立并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上层建筑必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调整。任何把社会主义制度看成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讨论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理论时,有不少学者都承认,东方社会可以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跨越“卡夫丁峡谷”,但生产力是不能跨越的,所以前苏联和中国在完成这种历史的跨越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就是学习、利用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成果,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这一观点的提出,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当然不无意义。但从社会主义长远发展来看,如果坚持生产力不能跨越的观点,又会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产  相似文献   

8.
一、“三个代表”体现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引起的。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总是以生产力为起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且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衡量某种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进步与否的标准只能是看其是否适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如邓小平所言:“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鲜明的哲学特征,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将发挥重要的哲学功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以下哲学特点:1.高度的科学性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依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中,生产力是人…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符号化思维和基于符号而行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产生的现象。正义,是人对人类社会所作出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价值判断。正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主体公共性的文化符号,是一个承载了人类社会核心理想的文化符号。古代哲人们都把正义概念看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因而正义被认为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罗尔斯在继承传统契约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观点,对传统的正义观形成了有力的挑战。在中国今天的文化语境中,解读正义的要点在于:正义蕴涵着人的权利;正义蕴涵着人的行为规则;正义蕴涵着道德;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形成正义,也不能派生出正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认识确定发展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要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因为经济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根深叶才茂。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之所以成为科学理论 ,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考验 ,必须有其深厚的哲学根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奠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 ,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考验的科学理论。一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生产力与生产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仍没有过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制度,更是一种体现更高文明、更高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主要内容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以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评价社会主义的标准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价值正义,是社会核心价值调节制度安排公平配置社会利益与负担的理念和规范。马克思的价值正义观,是对人自由全面发展异化形式的扬弃及其理想形式制度构建的理念和规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正义观,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片面形式的调节及其全面形式制度构建的公平理念与规范。以此为依据,解读"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要优先落实人民发展的主体权利;要以新发展理念为规范,调节制度安排实现公平正义;要追求与生产力进步要求相适应的人民共享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5.
第一节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  相似文献   

16.
简述刘少奇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少奇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指出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有一致,没有矛盾”的观点,“把社会主义定型化,无冲突论,有形而上学味道”。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常“注意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改革”,以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他着眼于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各个环节的矛盾,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也颇有新意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观点和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作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促进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能动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能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的上层建筑条件。这是没有疑义的。但仅仅这样认识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发展生产力的价值作用还是不够的。还应看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不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能动的促进作用;而且作为  相似文献   

18.
鲁立 《发展论坛》2000,(12):8-10
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及其成功推进,丰富着我们的思想、认识和理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在多样化统一中全面发展,是我们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在理论认识上所实现的又一个重大的历史性飞跃。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斗争,推动着社会的前进,推动着新旧社会的代谢。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然,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正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而科学技术是生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分为多层次。但主要的系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协调发展。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一对相互联系的社会基本矛盾,它们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体现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是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脱胎而来的,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分为多种层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要适应生产力多层次的状况。既要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又要适应落后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