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承载着对青少年这一群体如何进行犯罪治理的概念,通过对青少年犯罪概念史的考察可以发现:在青少年犯罪概念诞生前,我国对青少年犯罪采取的是一元化的刑事政策。伴随着西方juvenile delinquency概念及其知识谱系的启蒙,国家逐渐开始对少年这一群体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但在其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却被我国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事实所建构。青少年犯罪概念的建构,不仅使得我国重视并科学化理解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可能,而且还具有包容juvenile delinquency知识谱系的功能,使得有关少年司法的理念能够通过青少年犯罪这一概念载体顺理成章的进入中国。然而,这种"暗度陈仓"的方式,不仅为青少年犯罪概念争议和理论分歧埋下隐患,也使得青少年犯罪的治理结构存在二元张力。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治理结构既非一体化治理,也非二元化治理,而是少年与成年二元混同治理结构。随着少年司法在我国渐臻成熟,尤其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全面修改,"少年"与"青年""犯罪"与"非行"在概念和知识谱系上的分离不仅必须,也是必然。这也意味着,青少年犯罪二元治理结构混同模式到了必须分离的时候。少年与成年犯罪的二元化的治理结构转型不仅关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的准确定位,还关乎未来的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
刘佳麟 《法制博览》2023,(22):154-156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到我国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在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形成时,家庭教育与社会经验的缺乏、同辈群体的不良影响很容易致使青少年在冲动的情况下造成犯罪行为。而在目前青少年犯罪防治措施中,传统的拘役、管教等方法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所损害,已不再适应当下社会需求,因此,有必要实施新型的犯罪矫正模式,以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和成长需求。本文主要讨论新型的青少年犯罪矫正模式——司法社会工作,根据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通过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服务对象提升自我,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主要目的是进一步预防和遏制犯罪行为,是在司法层面上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段解决司法犯罪问题的新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针对青少年犯罪日趋恶化问题,澳大利亚颁布了新法律和出台了新举措,对青少年刑事司法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改革,如"两会"制度的确立,极具人道主义的青少年罪犯改造措施等.将澳大利亚青少年刑事司法的改革与我国的实践进行比较,澳大利亚少年刑事司法具有"简易化"、"交易化"、"轻刑化"、"社会化"四个特色.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服务是少年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其在实现少年司法各项功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帮助少年司法人员科学、规范地适用法律;实现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有效教育矫正;化解因犯罪而失衡的社会关系等。社会工作者在以上少年司法功能实现过程中,主要角色是直接服务者、资源链接者和政策倡导者等。社会工作者主要的服务内容包括三大类八小类,三大类服务分别是预防类、维权类和矫正类,以上服务的开展,为我国少年司法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设计《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剖析及防治对策跟踪表》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综合治理青少年犯罪是我国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国策。但如何认识青少年犯罪问题,如何促进社会各方面对失足少年切实有效地实施帮教,如果缺乏可以操作的制度,全社会的帮教协调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提出并设计实施“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剖析及防治对策跟踪表”即“一卡制”,就是想通过这张表卡使教育、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工作成为看得见,抓得住的系统工作,成为司法一条龙,社会帮教一条龙,统一、结合、协调的规范操作的标准和纽带。在“跟踪表”中,我们将未成年…  相似文献   

6.
上海社区青少年工作与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积极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体制、机制建设过程中,上海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从2003年开始,构建包括关爱社区青少年在内的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在政府层面成立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的同时,注册成立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承担政府委托的社区青少年的教育服务工作。在青少年工作方面探索统一有序、覆盖面广、富有实效的大综治格局,实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良好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征稿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以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由华东政法学院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是全国法学类核心刊物、青少年法律保护和法制教育的指导读物。《青少年犯罪问题》致力于及时反映国内外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方面出现的新理论、新动向、新观点、新经验和新问题;致力于深化和繁荣青少年犯罪学、青少年法学理论研究,推动我国青少年法制建设;致力于整合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资源,从宽视野、多学科角度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凡是与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问题有关的文章,无论是直接关联或者间接关联,无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的特殊司法保护工作摆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其中社会工作者在这一领域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对上海考察教育制度的研究入手,分析上海考察教育制度的内容,分为取保候审考察、诉前考察教育、社会调查、合适成年人参与四个方面的内容;再分析了考察教育制度的服务流程及社工介入的准备、服务、评估三个阶段;最后对社工介入考察教育制度的专业能力进行考量,对社工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任务进行了分析。并对该项工作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建构“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推动“专业过硬、服务卓越”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9.
正《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创刊于1982年,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509;国内统一刊号:CN31—1193/D),是我国公开发行的,以研究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和青少年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一贯注重反映世界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以及青少年权益保护方面的新动  相似文献   

10.
正《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创刊于1982年,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509;国内统一刊号:CN31—1193/D),是我国公开发行的,以研究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和青少年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一贯注重反映世界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以及青少年权益保护方面的新动  相似文献   

11.
正《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创刊于1982年,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509;国内统一刊号:CN31—1193/D),是我国公开发行的,以研究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和青少年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一贯注重反映世界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以及青少年权益保护方面的新动  相似文献   

12.
<正>少年司法制度是刑事司法制度的核心部分之一,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先进理念、原则或者制度往往是从少年司法制度开始发展的。因此,对于《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而言,其特别注重将"少年司法"打造成品牌栏目,从而使之成为我国少年司法理论研究的一块重要阵地。在本刊的"少年司法"栏目中,其最为根本的原则是秉持"少年最佳利益原则",这是本栏目最为深刻的价值理念基础,其他一切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或原则都是以此为核心展开的。在具体内容上,"少年司法"栏目不仅关注未成年人犯罪的  相似文献   

13.
征稿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以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是全国法学类、社会学类核心刊物、青少年法律保护和法制教育的指导读物。《青少年犯罪问题》致力于及时反映国内外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方面出现的新理论、新动向、新观点、新经验和新问题;致力于深化和繁荣青少年犯罪学、青少年法学理论研究,推动  相似文献   

14.
征稿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以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是全国法学类、社会学类核心刊物、青少年法律保护和法制教育的指导读物。《青少年犯罪问题》致力于及时反映国内外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方面出现的新理论、新动向、新观点、新经验和新问题;致力于深化和繁荣青少年犯罪学、青少年法学理论研究,推动我  相似文献   

15.
征稿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1):F0003-F0003
《青少年犯罪问题》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以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立法适应现实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需要,以图控制不断增加的青少年暴力犯罪;如枪击、强奸、恐吓、涉及毒品的犯罪等等,美科罗拉多州采取新措施,以弥补五十年代旨在解决青少年逃学、出走及其他非暴力性违法行为的司法模式的不足.这项被称作“路曼法案” 的法律,由州长提议;经立法机关审议通过后再由州长签署后生效.其内容主要是确立了一项“中期司法变更制度”,作为原少年司法体系和普通成年人司法体系的中间层次.根据这一法案,14——17岁的少年被指控犯有某项暴力犯  相似文献   

17.
征稿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1):F0003-F0003
《青少年犯罪问题》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以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20余年的少年审判工作实践,论证了关于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应跨部门合作,形成防控体系的观点。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法院和其他司法机关、党政机关、学校系统、心理咨询系统、社会团体和社区系统等部门之间的合作,采取包括对犯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矫治、推选特邀陪审员行使社会调查权、对触法未成年人有效实行司法分流、对未成年人轻微刑事犯罪实行前科消灭制度等措施,能更有效地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9.
征稿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2):F0003-F0003
《青少年犯罪问题》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以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  相似文献   

20.
征稿 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4):F0003-F0003
《青少年犯罪问题》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以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