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社会转型带来的问题当代中国目前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化快速转型的历史时期 ,转型的核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一场社会变革 ,它必然引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在这场以市场为基点和导向的社会变革浪潮中 ,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我需要和个人利益的驱动下 ,依照现实的社会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而社会的变革 ,带来了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传统信念的淡化、信仰危机及国民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 ,当前国民人文精神的再塑问题 ,已经严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市场经济给道德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推动道德建设向前发展;另一方面,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导向作用。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可见,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问题是如何实现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有机结合,这是我们当前需要努力探讨的一个新课题。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处于起步阶段,还很不健全。这种尚未成熟的经济体制,反映在道德建设上,就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道德行为。 1.价值取向紊乱,道德评价失范。在经济体制转轨变型时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使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这必然导致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经过十多年改革,中国经济及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一方面,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思想体系远未得到最终的确立,观念的转变、道德伦理制度的建设,落后于市场经济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某些从市场经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却又冲击和扰乱了人们原有的社会生活秩序.有的认为,时下是人心不古、金钱至上,是非混乱,善恶颠倒,道德严重沦丧,并把这种恶现象归结于市场经济观念意识,由此得出经济上可以搞市场经济,但在道德精神层面上应无情地毫无保留地批判市场经济基础上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有的认为,应以市场经济观念、意识横扫一切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思想,来一个彻底的“思想改造”.人们的议论颇多,产生了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能否兼容的局促和困惑.基于此,本文试从市场经济的伦理性、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道德建设的多层次性作一简要论述,以寻求经济与道德的价值同构,进而促进经济与道德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行政道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先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道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先导许淑萍江山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道德失范现象,特别是行政道德的失范,对整个社会道德建设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败坏了社会风气,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经济正常有序的活动。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转型场景中剖析乡村传统道德失落、现代道德体系尚未构建、乡村社会道德批判与规范功能丧失的局面。当前乡村道德失范源自乡村传统道德解构的同时,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文化心理非但拒斥现代性的本质精华,而且利用、张扬着市场经济的流弊,阻抗现代道德的自觉生成,从而导致乡村道德发展的断裂格局。应该从广义文化角度审视和定位乡村道德重建方案,拓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历史视野。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3,(12)
提升道德力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图伟业,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更关系到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在当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领域都折射出道德力式微的景象。市场经济衍生利益优先思维惯性的影响,多元文化激荡造成的道德选择迷惘,社会管理滞后对道德失范现象的助推,是当前中国道德力式微的根源。利益调节、社会奖罚、舆论引导、制度保障等机制是当前中国道德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乡村道德失范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乡村道德失范一方面源自乡村传统道德逐渐解构,另一方面,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文化心理非但拒斥现代性的本质精华,而且利用、张扬着市场经济的流弊,阻抗现代道德的自觉生成,从而导致乡村道德发展的断裂。笔者拟从广义文化角度审视和定位乡村道德重建方案,以拓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视野。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价值问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①重经济轻政治。确立和加强发展经济的价值取向,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有人却由此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生活,由反对空谈政治而走向排斥政治。②重物质轻精神。过去曾一度夸大精神的作用,现在有人却轻视精神文化的社会导向和鼓舞作用。③重利轻义。历史传统形成的重  相似文献   

9.
要解决社会行为“失范”现象,必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这就要求在理论上弄清法律、道德与价值的关系,并在实践上,使法律、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选择协调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从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社会现实出发,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艰巨任务和中心内容。当前,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结构,是最基本的社会存在。这就决定了集体主义应当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主体,它在当今社会道德价值取向中应占主导地位。因为,一方面,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相关联。这就要求社会成员在道德上要自觉地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各种利益关系的首位,自觉地维护和发展社会整体利益,而个人的需要和利益在社会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维护和更充分的满足。另一方面,社会应十分珍视人的价值和个人利益,注意维护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及个人需要和个人利益,使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得到兼顾和完美结合。只有做到在必要的情况下个人暂时的局部的利益服从于国家整体的长远利益,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和维护个人利益。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以集体主义为社会道德的主导,在这个主体的引导下,不排斥或抹煞个人利益,它们从本质上是统一的。强调集体主义原则的主体引导性,不能忽视、抹煞现实道德生  相似文献   

11.
黄静  彭剑  李后强 《红旗文稿》2013,(17):28-29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道德失范日益成为严重社会问题。新阶段的道德失范,往往冲破社会道德底线,加剧道德行为与社会规范的错位,表现出对道德共识及基本规则的违背,造成社会整体道德意愿的贫乏和道德质量的下滑。  相似文献   

12.
道德评价是通过对人们行为和社会事件所进行的善恶评判 ,用以规范人们的实践活动。当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替频频 ,从而使人们的道德评价标准、方法和范围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科学把握这种变化对提高全民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正确认识这种变化,使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健康协调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笔者谨此谈点沮浅看法。 一、发展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为之服务。马克思指出:“财产的任何一种形式都具有各自的‘道德’与之相适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认识论,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视角看,当代中国的道德失范问题与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化、传统价值体系瓦解、多元文化发展等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道德规范缺失、道德认同危机、道德实践困境等形式。应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方法论,通过完善社会道德规范、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健全制度保障体系等方式,矫正各种社会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4,(10):19-20
发展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然强化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其个性、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品格,诸如包容、诚信、守时、互利等。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但毋庸讳言,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也可能导致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16.
社会基本道德缺失的原因与公民道德教育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缺失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根源是传统道德文化的断裂、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基本道德教育的失范等方面,要从国际道德文化的视野、传统人文精神的承接、道德的刚性制度约束、宗教伦理道德的启悟和家庭学校社会的培育等策略来应对,使人人都能从我做起、从小德做起、从身边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重新构建适宜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公民基本道德。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当前道德困境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道德“滑坡”现象实际上就是道德失范问题。当前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固然与社会转型有关 ,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深蕴于既有道德自身。本文从道德实践的两难问题、道德成本与收益的严重背离、道德层次的缺位、道德规范的错位、道德理念的缺失及道德评价的失范等方面对当前道德困境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3,(6)
"道德心理许可"是道德心理学近十年兴起的新领域,这一理论为解释当前中国普遍存在的高道德自尊与低道德行为的反差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社会转型过程中生存、竞争和责任等基础性价值观的异化,使受过良好道德教育的个体在特定情境中既有的道德原则不断被侵蚀,在不良社会风气、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形成合理化归因,出现归因对象客观化、道德失范资格化和道德原则潜规则化。加之败德者得利、德福相悖的社会逆向选择机制的影响,道德心理许可从个人行为蔓延为普遍的道德约束解体。建构现代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培育现代道德理性和建立德福一致的社会选择机制,是阻断道德心理许可,建立和谐有序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刘铮 《新长征》2007,(1):12-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带来整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价值多元化,不同的价值选择都获得了被尊重的道德空间。价值多元化一方面扩展了人们的选择自由,另一方面许多主流价值被遮蔽和消解,社会在很多方面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基本的荣辱感。就微观而言,相当一部分人的理  相似文献   

20.
杨家卿 《唯实》2003,2(11):66-68
当前 ,在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中存在着道德建设内容模糊 ,道德评价失范 ,价值取向紊乱 ,道德控制机制弱化 ,道德教育扭曲变形等问题。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要从明确道德规范 ,强化监督机制 ,推进道德法律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