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配偶之间"见死不救"案件频发,刑法理论中对于配偶之间的救助义务来源有较大的争议,对此在司法实践中又经常同案不同判,所以有必要对配偶之间的救助义务的范围进行界定。配偶之间的救助义务是独立于民法中扶养义务的独立的义务,其来源于配偶相互之间所处的"保护性保证人"地位。但是配偶之间的救助义务又受到配偶一方个人自由的限制。所以,对于配偶之间是否存在救助义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夫妻忠实义务是指配偶不为婚姻外之性交,负有性生活的排他专属义务。夫妻忠实义务值得大力提倡。法律规定夫妻忠实义务很有必要性且意义显著。当前我国关于夫妻互负忠实义务的立法还存有缺陷,应当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婚姻法关于离婚扶养给付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疏漏,离婚扶养立法的请求权基础不明确,以夫妻分别财产制限定家务劳动补偿与现实脱节,经济帮助制度适用条件过于苛刻.离婚扶养给付本质为夫妻扶养义务的延续,其请求权基础为配偶权的延伸保护.通过借鉴外国立法体例,认为我国婚姻法应建立以救助性扶养、补偿性扶养为基础,兼顾居住权的离婚扶养给付制度,并具体从它的要件、考虑因素以及限制予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夫妻忠实义务主要是指贞操义务,即专一的夫妻性生活义务和不得为第三人利益伤害夫妻权利的义务。我国新婚姻法确立夫妻忠实义务是社会主义一夫一妻制在法律上的客观要求,是我我国社会现实的要求,是爱情婚姻本身的要求。它的设定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  相似文献   

5.
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将夫妻忠实义务纳入法律规定,将其从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上的义务,从而使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行为成为侵权行为,并对该行为的民事责任及民事制裁作了相应的法律规定。但是我国关于夫妻忠实义务的规定不够具体,并且在对违反该义务的行为的制裁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应在以后的法律中予以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6.
针对是否有必要在法律上规定夫妻同居义务 ,作者通过对婚姻的自然与社会属性以及生活上的考察 ,认为 ,如果明确规定 ,有可能带来①夫妻一方不愿意时法律无能强制 ;②婚内强奸但求救无门和无法 ,③协议分居期间一方的性侵犯如何认定等困难处境。要维护婚姻关系 ,关健是在立法上规定“夫妻共同婚姻生活”和“夫妻双方共负贞操义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配偶权中夫妻同居义务与忠实义务的立法规定及争议的不同观点进行了剖析 ,并借鉴国外相关立法 ,论证了我国婚姻法修正案第四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的新规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提出对配偶权侵害的法律认定和处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试析新婚姻法对于夫妻忠实义务的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婚姻法对于夫妻忠实义务的规定合符法理及现实 ,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法律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婚姻关系中忠实义务不是从来就有 ,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过程中产生 ,是人类理性的体现 ,诚实信用原则在婚姻关系中 (特别是夫妻关系 )中概括性的体现。忠实义务既是一个道德问题 ,也是一个法律问题 ,因为基于婚姻关系既是伦理的共同体 ,又是法律上的共同体这一双重属性所致。但是必须提出 ,忠实义务既不是“从一而终” ,也不是双方的“卖身契”。忠实义务是夫妻双方平等所负的义务、责任 ,违反忠实义务 ,就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
新婚姻法对于夫妻忠实义务的规定合符法理及现实,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法律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作为义务:从形式的义务论到实质的义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义务是不作为成立的逻辑前提,对于正确认定不作为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义务在不作为犯构成的体系性地位问题应该从"因果关系说"、"违法性说"、"构成要件相当性说"三种学说的嬗变中加以考察。作为义务经历了一个从形式的义务论到实质的义务论的演进过程。实质的作为义务论不是对形式的作为义务论的否定,二者间存在一种逻辑上的位阶关系。形式的作为义务是存在论意义上对作为义务的形式判断;实质的作为义务是价值论意义上对作为义务的实质判断。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没有特殊的培训或救助义务的普通公众在某些情况下是否应承担救助义务,探讨特别能引起争议的在何种情况下有义务拯救他人于危难。鉴于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无处不在的移动电话,使打电话来寻求专业援助一样简单。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现今普遍的观点中,最基本的一种主张是,除规定的情况下,一个人没有义务打电话。我们寻求挑战这一论断并确定是否可以认为一个人应该有义务做一个好撒玛利亚人。  相似文献   

13.
注意义务的履行并不是纯主观的"预见危害结果"的心理活动,而是客观上采取这种心理态度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行为。注意能力与注意义务的关系密切,无注意能力即无注意义务。但在司法审判中,注意义务是否存在才是审判人员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行为人违反注意义务的程度是判断其刑事责任大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中经常发生夫妻或同居者之间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等特定主体对他人遭遇危难能救助而不予救助的行为。与社会强烈的法律诉求相应的,是法律规制依据的缺失、义务来源判断的错位及司法中刑法适用不当,其根源乃是我国刑法作为义务理论欠缺实质化。借鉴国外刑法作为义务实质来源理论,以行为人与法益的关系和行为人自身的身份与职责为作为义务承担的依据,实现上述几类主体不予救助行为的犯罪化。  相似文献   

15.
积极权利对应的主要是国家与社会的积极作为义务,义务履行方式主要有提供、救助、养护、保障等。国家与社会在义务属性、内容、存在领域等方面存在差异。厘清国家与社会的义务分工,能防止推诿义务,确保权利实现。先进的法律制度体系应科学合理地配置国家与政府的义务,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努力构建“国家为主、社会为辅”的义务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6.
义务冲突中的义务来源应当分为被侵害的义务来源与被履行的义务来源进行讨论,被侵害的义务来源与不纯正不作为的义务来源一致。传统的对不纯正不作为的作为义务来源的研究局限于形式的列举,没有考虑实质的义务来源。以实质判断为主的二元说较为合理。当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因果关系能现实性地具体支配时,道德义务可以成为义务冲突中被侵害义务的义务来源。符合一定条件的道德义务可以成为被履行义务的义务来源,进而成为超法规的犯罪阻却事由。  相似文献   

17.
视频分享网站服务提供者应该承担"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注意义务的判断同影响因素"搜索服务的设置与专业性、编辑整理分类的行为、直接经济利益、作品的知名度"等有关,注意义务标准应以影响因素是否为职业范畴内的基本技能为原则来判断。与视频分享网站职业能力直接相关的技能,将可能导致较高的"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对于与职业范畴内的基本技能无关的影响因素则不属于衡量注意义务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空床费”一案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引发了学界对夫妻同居义务的探讨。同居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的应有之意,婚姻本身就是男女双方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结合。法律只需要对诸如重婚、家庭暴力、遗弃等侵犯他人权益、危害社会的行为加以严惩,法律应止步于卧室之外,对于同居义务,法律不宜做硬性的规定,完全属于夫妻意思自治的空间范畴。  相似文献   

19.
在信托中,忠实义务和善管义务属于受托人的重要义务,并被各国信托立法和理论研究视为重要的制度安排。它们作为基础性、原则性的抽象义务,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质。忠实义务与善管义务在实体内容上存在彼此相似的地方,在适用程序时应将二者结合起来,综合考量,一并运用。但就忠实义务与善管义务之间的关系而言,善管义务应是建立在忠实义务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0.
现代合同法中的合同义务较传统合同义务发生了极大的扩张,附随义务就是其中一个例证,然而学界对此重视不足,附随义务的界定仍处于不统一的状态。以对附随义务全新定义为突破基点,通过对合同关系发生、发展各阶段上的附随义务分别与先合同义务、合同从给付义务和后合同义务的比较,从而实现对合同附随义务的准确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