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需要诉诸于包容性增长的理念。推动包容性增长有利于扩大就业战略的实施、社会排斥的消除、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和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保障机会平等和权利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包容性增长十分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政府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以贯之的发展道路和执政理念,表达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2.
答题要点:1.包容性增长是2010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发表的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中首次提出来的。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它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公平与合理的问题。包容性增长同样是一种和谐的增长、科学的增长,这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一致。  相似文献   

3.
<正>从某种意义上说,评价"十二五"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在社会结构方面能否形成一个"中间阶层"。在当今中国,随着"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以及"包容性增长"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学理论中的"橄榄型社会是稳定的社会"的判断也已经得到学界和公众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是包容性增长的题中应有之义。传统文化中"包容"的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包容性"思想,都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的价值理念。包容性增长倡导科学增长、和谐增长,强调社会包容,其所构建的"兼容、共赢、公正、共享"的全新价值理念,正规范着社会治理的行为方向,推动社会实现"民生为重,百姓至上",努力消除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和冲突。  相似文献   

5.
包容性增长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一脉相承。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这一理论的初衷和愿望。这一新的理论的提出,遵循着公平性、包容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发展理论的科学性、发展机会的均等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等规范。包容性增长包含着对公平正义的热切期盼,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追求的是对人民的价值和尊严的维护,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6.
杨立荣 《学习月刊》2013,(22):11-12
“包容性增长”一词源于亚洲开发银行于2007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经济学界也被称之为“共享式增长”。就是说只有在所有的社会成员能够参与和共享时.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在包容性增长的理念里.没有刻意去拔高发展和效率的地位.而是重新理性地回归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正解上。可见.包容性增长.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本质是倡导机会公平和发展共享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7.
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中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包容性增长"本身是一个经济概念,在当前中国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日益拉大;生态和环境保护不容乐观的这些现实情况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这一概念,表明了中国治国理念的转变。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社会系统本质是自然社会与人类社会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实现自然——人——社会这个全生态系统整体和谐统一的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谐共生"核心价值理念。正确处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格生态"三大系统内部及其相互关系,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全生态系统整体和谐统一发展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9.
马毓新 《世纪桥》2011,(19):71-73
"包容性增长"本质是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核心是要求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倡导公平合理的分享经济增长;实现"包容性增长"是现阶段我国国情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践行"包容性增长"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增长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加关注公平问题,要积极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0.
"包容性增长"一词由亚行于2007年首次提出。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讲到"包容性增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包容性增长即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是机会均等,终极目标是成果共享。包容性增长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内在一致性,能提高社会包容度,有助于消除社会排斥,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实现包容性增长,要转变发展观念,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而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两同步"是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包容性增长论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两同步"的理论逻辑起点,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两同步"是走包容性增长道路的内在逻辑要求。按贡献分配论和合作博弈论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两同步"的重要理论基石和理论分析工具,收入消费论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两同步"的现实依据,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两同步"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发展领域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说,评价“十二五”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在社会结构方面能否形成一个“中间阶层”。在当今中国,随着“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以及“包容性增长”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学理论中的“橄榄型社会是稳定的社会”的判断也已经得到学界和公众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2007年8月,在亚洲开发银行召开的"以包容性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战略研讨会"上,"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先后四次在国际、国内多种场合下,支持与强调了这一理念。2011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在中国海南举行。此次年会把"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阮博 《理论建设》2012,(2):54-58
包容性发展是指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和公平地共享社会发展的权利、机会和成果的一种发展。我国提出和倡导包容性发展,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丰富,又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方向,还有利于我国政治的稳定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更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需要一支思想觉悟高、执政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队伍。领导干部具备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是我们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个意识"是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张忠良 《学习导报》2011,(24):20-22
近年来,胡锦涛主席在重大国际会议上多次倡导“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中国强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增长的涵义”。包容性发展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增强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关键在于实现执政理念的创新。获得民众合法性认同的执政理念 ,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而我党地位的两个转变、社会生态环境的变迁要求我党必须实现执政理念创新 ,才能获得民众合法性认同 ,从而构建和谐社会。从执政理念创新的价值取向来看 ,必须充分实现执政理念的世俗性、包容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包容性增长是以公平为基本取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国有企业追求社会效益的本质目标完全一致。受利润驱动、治理机制缺陷、企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在产品提供、收入分配、环境友好、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非包容性特征。以包容性增长为基本理念,建立符合公平、共享、可持续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需要一支思想觉悟高、执政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队伍.领导干部具备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是我们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个意识"是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迈入2005年春天,最响亮的词是"和谐社会"。 2月19日,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齐聚中共中央党校,参加为期一周 的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式上指 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阶段。在经济快速发 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不可回避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提出,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既是对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 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举措,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怎样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 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怎样才能更 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诸多重要问题,本 刊约请中央有关部门同志撰写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问》,对这些问 题作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