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宏 《中国律师》2005,(3):28-29
把“诉辩交易”正名为“诉辩协让”是纠误的需要,是中国法学文化审美的需要,是求真务实的需要。一旦正其名,它就能名正言顺地被加入到我们的诉讼文化中来。对其适用范围稍加规范或有限引进,就能有效解决案件积累问题,提高司法效率,节省司法资源,为中国的刑事诉讼改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一、诉辩交易在美国的产生诉辩交易是指代表国家公共利益行使控诉职能的检察官与行使辩护职能的被告人的辩护人或本人在对抗式审判之前就有关被告人的定罪量刑问题所进行的协商,控辩双方有条件的让步,从而使被告方放弃对抗式审判的权利,检察官则在定罪量…  相似文献   

2.
诉辩交易     
所谓“诉辩交易”,是指检察官和被告人或者辩护律师经过谈判和讨价还价来达成被告人认罪以换取较轻定罪或刑罚的协议。换言之,如果被告人坦白认罪,就从轻发落;如果被告人拒绝认罪,就从严处理,按较重的罪名起诉。此协议一经法官批准即产生定罪效力,法院一般也不再对该案进行实质性审判。因其主要发生在审判庭的走廊过道里,故又有人将之戏称为“走廊交易”。 诉辩交易起源于美国。二战以后,美国由于种种社会原因,犯罪率居高不下。为了以有限的人力、物力解决日益增多的案件,一些大城市的检察官开始用协议和交易的方式,换取被告人的“认罪答辩”。由于这种结案方式迅捷而灵活,因而在联邦和各州得到广泛采用。197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正式确认了诉辩交易的合法性。美国1974年修订施行的《联邦刑事诉讼规则》明确地将诉辩交易作为一项诉讼制度确立下来。但诉辩交易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在理论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拥护者和反对者的力量都很强大,在实践中也未顺利推行。1973年,阿拉斯加州检察长命令全州所  相似文献   

3.
诉辩交易是一种以检察官和辩护律师在审判 开始之前就被告人的定罪和量刑问题进行协商和交易,达成协议后,在庭审时省略对案件性质的调查和辩论程序,直接进入量刑阶段,从而使审判程序得以简化的做法。诉辩交易的实质在于,检察官以降格指控或减轻量刑请求为有利条件,换取被  相似文献   

4.
论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引入诉辩交易制度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辩交易,又称答辩谈判(pleanegotiation)或答辩协议(plea agreement).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自美国兴起的一种刑事诉讼制度。其内涵是在法院(法官)许可的前提下.公诉机关(检察官)与被追诉人(及其辩护律师)在开庭审判之前针对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认定与刑罚  相似文献   

5.
所谓诉辩交易,是指法院开庭审理刑事案件前,控诉方因掌握被告人犯罪的证据较少,并且收 集证据比较困难或代价高昂,为避免所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或为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而以作出较轻的指控、许诺代为向法官求情为代价,换取被告人有罪的供述,而与被告人(一般通过辩护律师)在庭外讨价还价达成妥协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6.
张岚  朱翀 《法制与社会》2012,(22):115-116
本文主要从我国不具备实施诉辩交易的背景及条件和诉辩交易制度与中国现行的法律观念、司法制度不相容两方面入手论述我国刑事诉讼中还不宜引入诉辩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7.
胡枚玲 《律师世界》2002,(11):12-14
由于控辩双方严重分歧,久决不下,辩护人征得孟的同意,向公诉机关提出了诉辩交易申请,经双方协商,辩方同意认罪,并自愿承担民事责任,建议法院对被告人适用缓刑从轻处罚,协议达成后,公诉机关向法院提交了诉辩申请,请求法院对双方达成的交易予以确认。牡丹江市铁路运输法院收到该申请,对诉辩交易程序进行严格审查后决定受理,开庭前,合议庭组织被告人和被害人双方就附带民事赔偿进行了庭前调解,达成赔偿人民币4万元的协议。2002年4月11日,牡丹江市铁路运输法院开庭审理此案。首先,由公诉人向法院陈述与辩方就此案的刑罚…  相似文献   

8.
构建我国诉辩交易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诉辩交易制度起源于美国,虽然从其产生时起就有着存与废的争议,但100多年来非但没有因为其固有缺陷的影响而减少或消失,反而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逐步发展成为审判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许多传统的六陆法系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也吸收、借鉴了诉辩交易中的合理因素,确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诉辩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9.
借鉴诉辩交易程序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辩交易程序是美国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美国有许多学者对诉辩交易程序提出各种各样非议 ,但是 ,诉辩交易程序使得大量的刑事案件得以迅速解决 ,大大减少了法官和检察官数量 ,节约了有限的司法资源 ,为司法部门乐于接受。诉辩交易的理论与实践是在受到各方批评的情况下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如今诉辩交易已成为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基础。由于诉辩交易在美国的成功实践 ,部分国家已经开始移植该程序。如属于大陆法系的意大利于1988年颁布的新刑事诉讼法中就确立了诉辩交易程序。那么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中是否有必要确立诉辩交易…  相似文献   

10.
试论诉辩交易何以可行——由国内诉辩交易第一案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由中国诉辩交易第一案谈起,分别从诉辩交易的中外法律环境之比较、诉辩交易制度利鼻之权衡和该项制度现实适用三个方面,逐一探讨了其在我国推行的可能性。并得出了诉辩交易是中国司法改革的一个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公正与效益是现代刑事诉讼程序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但是,公正与效益在法价值体系中往往是相互冲突的。简易程序的创立正是为了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从而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追求刑事诉讼价值的最大化,以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实现。本文在探讨引入诉辩交易制度这一简易程序与刑法的精神是否吻合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引入诉辩交易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建议借鉴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来改进我国的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旨在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刑事司法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法庭诉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希腊罗马时代就已出现。法庭诉辩的效果,不仅体现出公诉人或辩护律师的业务能力,而且直接关系到被害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以维护法律的尊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人,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健全,提高和完善法庭诉辩技能,已成为司法专业人员面临的迫切需要。有鉴于此,我刊今年第1期起开辟“诉辩精萃”这一栏目,从浩如烟海的中外古今法庭诉辩的历史文献中撷取精华,介绍并再现从思想内容到表达艺术均属上乘的诉辩作品,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3.
正44年前的1970年,"诉辩交易"制度在美国创立。和这项制度一样具有"交易"性质的"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和"诉辩交易"制度中的检察官和被告人的交易不同,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中的交易是在公检法任意一方的主持下在被告人和被害人之间进行。在《刑事诉讼法》修订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时,写入其间的刑事和解制度被认为是此次修法的十大亮点之一。在刑事和解制度应声落地之时,法律业内人士对这项制度寄予了"恢复性司法"的期待。然而,在最初实施的一年间,这项获得赞誉的制度却在审判实践中主要被应用于故意伤害和交通肇事两类案件中且遭受冷遇。  相似文献   

14.
吴建忠 《法制与社会》2013,(33):107-108
诉辩交易是由我国的刑事诉讼所引进来的,在开始于诉辩交易实际合理性和价值之外,还引入优良的司法环境、公众的一些基础观念以及心理观念,还有法律相关基础等一些本土司法的实际因素。在如今的刑事诉讼的实际情况来看,更应该理性化发展诉辩交易,一定要坚持他人的一些合法利益、公共利益、不能够对国家利益有所损害。并且能够坚持合法性以及自愿原则。鉴于固定的人文环境和制度背景,中国诉辩的实际构建更应该制度化和规范化。要了解其在司法中适用案件的限制范围以及适用条件,限制其实际的交易内容,对其司法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从而进一步推进其刑事审判的实际改革进程,从而探求提高诉讼切实效率以及司法公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刑事诉讼引进诉辩交易,除了源于诉辩交易的价值和合理性以外,还有引入的法律基础、公众的心理基础、观念基础、良好的司法环境等本土司法资源因素。从当今中国刑事诉讼的实践看,引进诉辩交易应当理性化,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合法性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公共利益、他人合法利益原则、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原则。鉴于特定的制度背景和人文环境,中国诉辩交易的构建,应当规范化和制度化,注意在司法上严格限制适用案件范围、明确适用条件、限制交易内容、严格司法审查,以推进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进程,探求促进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郝新华 《政法学刊》2003,20(5):46-47
诉辩交易制度在美国等国家的司法程序中被普遍采用。我国能否采用这一司法制度曾引起广泛的关注,褒贬不一。但诉辩交易在中国现阶段确实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只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扬弃”,使其适合我国国情,与我国基本法律制度融为一体,对促进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必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诉辩交易制度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也是英美刑法制度中最具有特色的制度设计。许多刑法学家认为这一制度是弥补现行国内刑事法律制度缺陷的一剂良药。对于这一问题,笔者将从诉辩交易制度的基本内涵,以及在我国适用的利弊得失两个方面,分析诉辩交易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一、辩诉交易制度的概述辩诉交易制度的概念和特征所谓辩诉交易(PleaBargaining),亦称诉讼协商(PleaNegotiation)、诉讼协议(PleaAgreement)等,是指检察官与被告人或其辩护律师在法院开庭审判之前,对被告人的定罪和量刑问题进行协商、讨价  相似文献   

19.
美国检察官及其自由裁量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检察官主要在三个方面行使自由裁量权:决定起诉、决定撤诉和诉辩交易。美国80%的刑事案件都是通过诉辩交易终结的。与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相应的管理策略包括充分起诉模式、系统效率模式和充分审判模式,优先起诉也是一种管理策略。检察官自由裁量的权限很大,问题很多,然而,尚无法律对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加以限制或否定,这就说明美国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辩诉交易的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诉交易(plea bargaining)是美国的一项司法制度,就是指在法官开庭审理之前,处于控诉一方的检察官与被告人(一般是通过其辩护律师)就被告人的罪行及量刑问题进行协商和交易。检察官以撤销指控、降格指控或要求法官从轻判处刑罚为条件,换取被告人的认罪答辩(plea of Guilty)。若双方能达成协议,就向法官报告,如果法官接受(几乎都接受)了双方商定的量刑意见,就进入了审理程序:首先,由法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