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流行语”现象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及其普遍化,是现代社会、开放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速,价值多元程度的扩大,求新求异心态的泛化,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等等,都成为“流行”现象得以形成与扩散的社会基础。应该说,作为一种独特语言现象的“流行语”,在任何时期都会存在。但是,在社会、文化、心理变化加剧的时期,“流行语”现象不仅会更加丰富,而且常常更加突显。由于社会性和文化性是它的本质属性,因此,流行语总是从特定的角度,表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的取向与动态。就“流行语”的兴起与传播而言,素有标新立异特征的青少年、尤其是城市青少年所创造的“流行语”最为引人注目。“流行语”已经成为青少年表达生活感受与自身需要的一种重要符号,从而也就成为了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的青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行语”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们需要警惕并密切关注的是:“流行语”背后当代青少年特有的、流动的、真切的社会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
点击“流行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评选与分析报告●背景:1979-2001“流行语”的流变●盘点2001:流行语与文化时尚●“校园流行语”的收集与解读●2002年北京高校流行语状况调查●消费、游戏与语言神话  相似文献   

3.
春晚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舂晚都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情结,而且逐渐演变成一种新民俗,它和吃饺子放鞭炮一样,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不然,人们就不会如此关注春节晚会的质量。而每年舂节晚会过后,都有不少经典台词或唱词成为人们争相传播的流行语,使舂晚的独特魅力在民间得以发挥。当年,一曲《常回家看看》触动了人们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在无数游子的泪眼中散发着亲情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亦炎 《今日上海》2010,(3):42-43
“低碳”两字时下是世界范围内最热门的流行语,随着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落下帷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各个国家最为关注的环保问题,中国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一种变体,也是一种新兴的另类话语表达。作为网民使用的一种时尚语言符号,网络流行语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话语表达。通过揭示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传播动因、传播要素、传播环节,探究其传播规律,对其进行引导,有利于促进语言系统健康、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6.
致远 《中国人大》2011,(18):6-7
9月6日,某著名歌唱家15岁的儿子等人在北京海淀区马连洼北路西山华府小区附近因与一对夫妻发生纠纷,出手将夫妻二人打伤住院。此外,该人无证驾驶,车内有仿真冲锋枪等,被人拍下后放到了网络上。这一事件立时在民众中引起轩然大波,“官爹罩儿去战斗”、“恨爹不成刚,怨爸不双江”等一时之间成为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7.
山寨流行何必“喊打喊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最初是指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以兼容的强大功能、花哨的包装、低廉的价格赢取消费者而盈利。如今,山寨一词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成为网民心中一种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标志。本来,你还以为它仅仅限于数码、包包等领域的时候,结果它居然挤进了娱乐圈。无人不山寨,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8.
孙丽萍 《传承》2013,(1):66-67
2012年的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全球经济衰退挡不住13亿元中国人对“正能量”的期盼渴望;“高帅富”和“白富美”成为年轻人心目中成功的重要标准;“舌尖”上的盛宴大行其道;而无论人们对什么事件的真相发问,他们都会习惯性地说:“元芳,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9.
《小康》2009,(2):8-9
在2008这个伟大之年,“山寨”却成流行语之一,从“山寨”手机到“山寨”店铺、“山寨”品牌乃至“山寨”《百家讲坛》、“山寨”春晚……一时间“山寨”好似一种时代文化。“存在即合理”,  相似文献   

10.
时下顶层设计成了流行语。也许涵义很给力,也许很切中时弊,所以不仅媒体用,甚至还写进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但什么叫顶层设计,由谁来顶层设计,怎么进行顶层设计,似乎关心的人并不多。因此,有议议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是时代的一面镜子,集中地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文化生活和大众心理。本文从流行语产生的背景以及与新词语的关系入手,简要地分析了流行语的来源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流行语所凸现的社会文化心理,试图揭示出流行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与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正>"任性"成为当前一个流行语,通常带有贬义的含义。读了《当代广西》第5期《"任性"支书变荒山为"花果山"》一文后,我看到了"任性"背后"执著"的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时强调,党员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选定一条正确道路之后就要"任  相似文献   

13.
黄楚新 《人民论坛》2020,(1):116-118
文明互鉴成为2019年度社会流行语,意味着其不只停留在国家外交和主流媒体话语中,而是开始受到来自普通民众的积极认可;硬核、区块链、5G作为流行语被大众所接受,代表着人们对优质事物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酸”“柠檬精”“我太难了”等年度流行语,反映出自我调侃成为一种流行减压方式;从融梗、996、霸凌主义等流行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规范意识的普遍增强,社会规则、国际秩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任性"的时代,彰显着个性,在这个吐槽"任性"的时代,需要的是个人权利的保障。然而,有一种任性是任何人都玩不起的,那就是"有权就任性"。今年"两会"期间,网络流行语"任性"又一次点燃舆论。先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再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也谈到"任性"。这一引用被很多媒体报道,作为标题,备受关注。任性本是一网络流行语,说到其来源,确实透着任性。据说,江西男子老刘网购保健品,4个月被骗了54万余元。事实上,老  相似文献   

15.
从手机风靡到流行语的全面风行,山寨一词只用几年时间。一种源自低层次生产工业的仿制手法,继而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是始作俑者无法想象的。在当下,山寨可以泛指一切制作粗劣但功能强大、着意模仿但难得精髓、创意无限但细节欠缺、占有欲旺盛但求知欲衰退、什么都有但又似乎什么都不好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六六顺”源于古老的“坤文化”,“八八发”却只是当代流行语;许多数字都有“人文品格”,它们的象征意义渗透在我们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武小莉  武小庆 《前沿》2011,(3):147-149
2009年,中国的网络化进程又向前迈了一大步,网络流行语成为人们的生活风向标,网络媒体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被××"结构,如"被就业""被死亡"等。和传统的被动句不同,"被××"有特殊的语用功能,它的流行兴盛有其特定的社会认知动因。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小目标"这一词成为年轻人热议的流行语,也成为年轻人渴求成功的口头禅。在很多年轻人眼中,小目标看起来微小,却凝聚着大大的抱负和对信念的坚持。青年小目标一点一滴的实现,恰好是实现宏大中国梦的必要保障。脚踏实地的劳作远比不切实际的空谈更有意义。在小目标尚未形成或最终确立的情况下,去高谈宏远的人生理想和抽象的生活命题似乎显得不合时宜。中国现在处于一个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转型的时代,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想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赚取自己的每一桶金,  相似文献   

19.
于强  李文良 《人民论坛》2014,(8):24-27,256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流行语通过高度浓缩的语言符号来表达所要表征的社会现象。作为人们的共同心理窗口,这些词语在一定时间内被大家接受和大量使用而成为流行语。流行语的变迁折射出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梳理30多年来日本流行语,有助于勾画日本社会在此期间的发展和变化,分别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中日文化互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和谐文化建构性不仅在于理论的突破,更为人们架构了新的生活范式,成为人们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的指针和原则。更具体地说,现代生活是以经济交往为主干的一种文明和品质,尤其是当市场经济成为人们一种相对独立的私人空间和领域,其价值体系和原则的建构,成为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生存空间和领域的主体内涵。和谐文化则为市场经济空间和领域提供了先进的价值理念和范式,成为引领人们经济交往的不可或缺的文化范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