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锐  孙衍彬 《社会主义研究》2013,(1):148-153,166
自1953年朝鲜半岛停战机制建成以后,这一机制曾经长期维持了朝鲜半岛局势的基本稳定。不过,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停战机制的巨大局限性和严重滞后性逐渐暴露出来,建构新的朝鲜半岛和平机制迫在眉睫。由于朝核问题的出现和一再发作,建构朝鲜半岛和平机制问题与解决朝核问题逐渐融合起来,朝核问题的演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建构情况。究其原因,正是朝核问题推动朝鲜半岛陷入到"安全困境",并放大了朝鲜半岛诸多结构性矛盾,导致安全困境出现的根源制约着安全机制的建立,致使朝鲜半岛和平机制迟迟不得建立。这涉及到相关各方的利益分歧、朝鲜半岛的"纯然"无政府状态、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权力及安全理念差异等。如果建构朝鲜半岛和平机制,东北亚各国必须在解决朝核问题的过程当中,努力缓解安全困境所带来的各种阻力,逐渐明确和促进共同利益、发展双边或多边关系,不断通过经济上的共同发展来带动安全对话和政治合作。  相似文献   

2.
完政具有它的道德之维,建立在一定的道德基础之上,对人性的不完善性假定是宪政的伦理预设.同时,宪政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内涵,即宪政有"宪德",主要包括关于宪法与公民、政府与人权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原则.这些原则属于判断宪政自身合法性的依据,在西方历史上与基督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基督教给西方宪政提供了许多基础性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代"一词的历史溯源,我们发现"现代性"最初要拒斥的并非基督教的信仰,而是基督教教会的权威。但伴随着世俗化的进程,工具理性成为理性的惟一表现形式,并取代"上帝"成为新的权威。这一变迁在哲学上表现为主体主义信念的极端化和宗教信仰的多元化。事实上,理性并不能满足人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轴心时代"所确立的意义世界仍旧不能够被取代。  相似文献   

4.
1950年9月23日,中国基督教爱国人士吴耀宗等署名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后称<三自宣言>),宣告中国基督教要"自治、自养、自传",揭开了影响深远的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康普生家族悲剧与基督教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位在艺术手法上大胆创新者但同时又是最因袭传统的伦理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之作《喧哗与骚动》将基督教伦理的"爱"、"信"主德纳入小说创造,通过对康普生家族成员"爱"的缺乏和"信"的丧失的刻画揭示了这个家族悲剧与基督教伦理之间的渊源,表达了他对美国南方在发展和变迁的历史中所遭遇的生存困境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6.
何历宇  罗婷婷 《前沿》2013,(12):51-53
本文通过追溯基督教慈善工作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历史渊源,分析基督教伦理的博爱精神、救赎思想以及天职观念与现代社会工作专业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联系,旨在探讨基督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关系及其对构建中国社会工作伦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探索具有云南特点的基督教中国化道路,促进云南基督教健康有序发展,要做到在政治上自觉认同,在文化上自觉融合,在社会上主动适应。"11月13日,在云南省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上,省民族宗教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盘艳阳在总结讲话中说道。她表示,在举国上下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的重要时刻,举办"云南省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盘艳阳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基督教的发展和定位要顺应时代的呼唤,体现人民的期待,发挥自觉的历史担当精神,始终坚持走爱国爱教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美国作为对朝鲜半岛具有重要影响的两支力量,对半岛事态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初正是中美关系缓使朝鲜半岛南北对话的大门得以开启,朝鲜半岛进入了第一个对话时代.  相似文献   

9.
赵启栋 《传承》2014,(6):102-103
朝鲜半岛一直是其周边国家利益交汇的战略区域。因此,大国关系的互动必将对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带动了东亚国际局势的缓和,从而使朝鲜半岛的统一环境得以改善,并对朝鲜半岛的统一走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邰言 《黄埔》2011,(2):48-51
共产党向台湾伸出和平之手,历史曾给了蒋介石"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机会随着朝鲜半岛的硝烟散尽,蒋介石第一次"反攻大陆"的美梦彻底破灭了。在国际形势开始出现缓和的趋势下,中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而美台之间的矛盾却逐渐暴露。台湾岛内相继发生了吴国桢事件和孙立人事件,加上美国对"台独运动"的支持,台美矛盾  相似文献   

11.
邵永选 《理论月刊》2012,(10):11-15
在《马克思主义:一种阐释》中,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认为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世俗化运动使得基督教不再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世界观。黑格尔使宗教走向了哲学,他用从宗教背景中引出的概念来探讨历史,但是他的唯心主义却使他难以理解和把握历史的现实性。费尔巴哈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转向。马克思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那里继承了异化、回归自身以及人的本质的基本思想。但是,对这些概念的使用他却不同于他们。这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后基督教时代唯一一种代替基督教在解释人类生存时的作用的学说。马克思把异化以及基督教的道德主题带到了现实的人的生活。但是,一旦马克思主义从人道主义的道德学说转向对于一种社会科学的时候,它就陷入了机械的唯科学主义的危险之中。在笔者看来,麦金太尔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解释以及他从基督教出发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尝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正> 放眼世界,不难发现,热点问题连绵不断。透过现象看本质,人们往往会发现它们多多少少与地缘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另外一个层面看,这些问题也是地缘政治的反应或者说是地缘政治惹的祸。朝鲜半岛:大国利益的交汇点位于东北亚地区的朝鲜半岛隔鸭绿江与中国相邻,北接俄罗斯,向东南延伸又与日本隔海相望。历史以来,朝鲜半岛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894年,日本为了争夺朝鲜半岛,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区别在我们的社会现实生活当中,基督教与天主教似乎就是一回事,因为在国际上基督教与天主教统称都是“基督教”、“耶稣教”。从教会历史上看,基督教与天主教原本就是一种宗教,后来经过发展、宗教改革后,分化为两个教派;从信仰上看,基督教的信仰与...  相似文献   

14.
吴永平 《理论月刊》2005,(3):116-118,135
学术界大都认为老舍早期小说<小铃儿>的主题是"宣扬爱国主义".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从文化社会学角度探讨老舍有意忽略这篇小说的真实原因,剖析作品中流露出的满族情结及基督教观念的深刻影响,认为其主题是站在宗教教育者的角度,针贬当时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并宣扬基督教"普世合一"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朝鲜进行新的核试验,不仅加深了朝核问题业已长期存在的外交僵局、增加了东北亚核扩散的新风险、使得朝鲜半岛再度陷入紧张局势,而倍显脆弱的东亚地区安全秩序,更是由于朝鲜的"核冒险"而雪上加霜。2013年2月12日的核试验再度让朝鲜半岛局势陷入了危机。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当日紧急召集朝鲜驻中国大使,代表中国政府当面对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表示坚决反对,并对朝鲜这一破坏东亚地区稳定与和平的行动表达了强烈不满。中国外交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首席谈判代表武大伟也公开表示,中国反对朝鲜进行核试验"反对到最后一分  相似文献   

16.
问:日本通产大臣桥本龙太郎日前在国会就过去那段历史问题的答辩中承认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华发动侵略战争并对朝鲜半岛进行过殖民统治,但否认对美、英等国的战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基督教研究中,人类学根植于田野调查的研究方式在提供了鲜活的日常生活案例之外,其对"地方性"的强调,也随之扩展了对于基督教的"地方性"和多样性的理解。承认这些知识贡献并不意味着不应当对人类学,特别是当代人类学研究有所反思。如果人类学研究不愿意落入孤立的个案、碎片化的叙事、地方主义的立场等这样的陷阱,而试图回归经典人类学对于人性的普遍主义的追寻,同时又要延续人类学传统对于地方性、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人作为行动主体的能动性的强调,就理当更为综合和整体性地考虑个人与历史和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纪念会筹备单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燕京大学校友会、北京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北京燕京神学院.雷洁琼先生代表筹备单位致词指出,这位著名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和诗人是一位赤诚  相似文献   

19.
近代基督教的传播与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的短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基督教的传播与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的短缺钱宁一、近代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与基督教的传播在近代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中,基督教的传入,无疑是一个有重要历史影响的事件。它翻开了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发展史重要的一页,改变了其社会的宗教结构,冲击了他们的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基于互联网的基督教传播的情况,发现境内外的教会组织、网络宣教士、网上基督徒、"神棍"和"网络水军"是网络基督教传播的主体,门户网站、社区论坛、博客空间、社交网络是网络基督教传播的基本形式,教义和文化、重大新闻资讯及评述、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指南、线下活动的信息和通告是网络基督教传播的主要内容。这样的传播,使宗教网络化的轨迹日益明显,对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