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倩 《前沿》2013,(11):119-122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我国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社会违法事件中媒体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对新闻媒体来说,正确而有效的舆论监督不仅有利于树立党和政府的威信,也有利于提高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敢于揭露社会违法事件,敢于伸张正义,敢于揭批贪污腐败官员,这是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责任,舆论监督已成为当今社会民众维护正义与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要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媒体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舆论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使我们的国家朝着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社会前进。  相似文献   

2.
社会管理的创新,离不开也不能离开法律的指导、监督以及支持和配合,当然也离不开并不能脱离宪法的指导和监督,社会管理的创新不能忽视宪法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佘世红  刘艳子 《前沿》2013,(6):92-94
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新闻媒体组织的突发事件在网络平台上会快速传播,这种突发事件往往会演变成危机事件。因而,"自媒体时代"的新闻媒体组织面临着危机事件的风险性较强。本文分析了"自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危机事件形成和传播存在的特征,并就我国新闻媒体危机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子福 《传承》2011,(5):22-22
群众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顺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实际创新群众工作,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需要。玉林市委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以开展"万名干部进农家"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各级机关干部下基层、进农家,做好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深受党员干部欢迎、广受农民群众好评、备受新闻媒体关注。实践表明,"万名干部进农家"主题实践活动,不仅取得了加强机关干部党性作风实践锻炼、  相似文献   

5.
":保密"是商业行为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所广泛采用的一种措施。在民事调解中,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保密条款"也被广泛运用。当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发生冲突时,保密条款运用不当可能会带来不良社会后果,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好心救人却要赔偿"的彭宇案就涉及到个人隐私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文中以彭宇案为例,探讨了"保密条款"合理运用的司法与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6.
倪赤丹 《岭南学刊》2012,(5):109-113
社会支持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对于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范式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社会支持研究大致可分为功能主义"功能修补者"范式、诠释主义的"意义找寻者"范式、人本主义的"同行者"范式、结构主义"关系重塑"范式。从而确立了可行的理解模型:风险事件—压力应对—需求分析—支持回应,这个模型揭示了社会支持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7.
杨佩 《协商论坛》2012,(3):20-21
"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2011年,"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同样是在2011年,"小悦悦"、"郭美美"、"毒奶粉"、  相似文献   

8.
行走在荆楚大地,能不景仰"万里长江横渡"的豪情?能不慨叹"楚天千里清秋"的壮阔?而当"天堑变通途"的愿望早就实现,"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已经成了现实,我们想知道,这种楚地的壮阔和豪情,是不是已经把残疾人融人社会的"天堑",变成了"通途"。记者组走过武汉、鄂州和宜昌,一路见闻,感触良多,用一句话来概括,可谓"极目楚天舒"。  相似文献   

9.
韩克庆 《传承》2012,(9):70-70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社会福利研究领域,国内学术界最近提出了"福利社会"这一概念,主张在政府主导下,建构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事实上,"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的概念大同小异,"福利社会"的概念更多强调在社会福利中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参与,而"福利国家"概念更多强调国家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0.
张丽红 《前沿》2013,(11):103-105
针对不同层面的主体来说,"信"的具体所指是不一样的。目前,受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层面上的"信"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信"在现实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反映到网络上后,对网络谣言的传播也会产生一些影响。减少网络谣言的传播,离不开诚信的社会氛围的营造,也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互联网诚信规则。  相似文献   

11.
台湾在1988年解除戒严,社会力量如脱缰野马般释出。如果说台湾能在20年内完成"国会"全面改选、"总统"直选、第一次政党轮替,乃至2008年完成二次政党轮替,媒体毫无疑问扮演着关键性角色。然而正如经济学家熊彼得形容,"市场经济是一股创造性破坏的力量",台湾新闻媒体也是既"创造"又"破坏"的推动力量。不可避免地,台湾的言论自由也进入一个质量有待提升,甚至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正如不久前一个基金会所做的民调:最不受信任的社会组织是媒体,最不受信任的职业是电视名嘴、命理师、外劳、法官。何以媒体及名嘴列入"吊车尾"排行榜,是值得我们痛定思痛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群众声音     
《群众》2013,(3):1-1
实现"中国梦",改革作保障1没有改革作保障,无视人们的上学梦、买房梦、就业梦,"中国梦"便难以实现。实现"中国梦",改革作保障,这个过程也是追求制度完善的过程。当社会给人们以希望和机会,人们就会回馈社会以希望和活力。——闻国新。  相似文献   

13.
江冰 《传承》2012,(9):49-49
在当下文学的"三分天下"格局中,"80后"乃至"90后"在三分之二的格局中占了重要的位置,他们既是创作者,又是消费者,"网络一代"的文化趣味已经不再是无足轻重的了,它如一只"看不见的手",不但影响着文学,也悄然改变着原有的社会文化,理应引起文坛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主任接待日"是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每个月的必修课,对于沙坪坝区的许多群众来说,"有事找人大,有问题向人大反映"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通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主任接待日"所建立的社情民意沟通机制,已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与到社会管理工作中,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邵胜 《中国民政》2011,(12):31-3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6.
刘文学 《中国人大》2014,(14):18-20
"充分发挥消费者、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方面的监督作用,引导各方有序参与治理,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6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勇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说。时隔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修订,构建完善的社会共治体系成了这次修法的重要思路和目标之一。修订草案第三条规定: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最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谈中等收入首先要做好三个估价 对比较小的经济体而言,"中等收入陷阱"的意义及相应的对策,是容易回答的,但对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的经济体,如何理解"中等收入陷阱"及如何据此制定相关的政策就变得非常复杂。国内已有相当多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属于世界最高水平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监督由于主体的多样性,监督的方法和方式是不同的。在我国的监督体系中,人大监督是代表人民进行的监督,是最高层次、最具权威性的监督。新闻监督,即舆论监督,则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党和政府所领导的各项工作的监督,以及对社会弊端的披露、鞭策。这种监督虽没有人大监督那样高的层次和权威,但公开性和人民群众的参与面大。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其效果更大。  相似文献   

19.
人大依法监督,既是对“一府两院”权力运用的制约。也是对“一府两院”工作的支持,监督与支持是辩证统一的。监督是制约,支持则是促进。在监督中抓住重点,求得实效,有所作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人大的权威,发挥人大的作用。大量成功的监督事例说明,人大监督并不缺乏手段,关键是能否监督到底,体现监督实效。只要这样,监督就会“有力”,就会有权威,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同时也得到政府部门的理解和配合。  相似文献   

20.
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建构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治国 《前沿》2010,(23):125-129
目前各种风险或危机的肆虐,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然而又无法预测的后果,引起了世人的普遍焦虑和畏惧,"风险"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话语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德国社会学教授乌尔里希.贝克认为,当今人们所面临的风险是一种具有独特内涵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当代社会的基本属性,这标志着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现代性发展新阶段——"风险社会",并对"风险"和"风险社会"的涵义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由此建构了其风险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