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着力对印度经济产业结构体系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劳动力就业结构、自然资源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演化系统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以此研究并揭示印度经济产业结构模式运行内在的、本质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周建华 《东南亚》2010,(4):32-36
中国和印度都属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但两国的贸易结构及方式、产业结构却有很大的区别。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和印度,如何发挥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贸易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和印度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服务业和工业已是印度经济增长的两大驱动器,服务出口占出口的比重一直较大,制造业也不断融入国际分工;贸易模式的转型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独特的印度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印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印度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在对围绕与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相关的印度经济增长模式、印度产业结构演化模式、印度经济管理模式、印度经济开放模式等研究议题高度凝炼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已独特研究维度与路径,以启迪于广大相关学者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印度和越南之间的政治关系更加密切,两国经济合作保持快速增长,两国的商品贸易获得了高速增长,贸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双方在彼此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提高,印度对越南的直接投资有所增加。但是,两国商品贸易不平衡,印度对越南的直接投资及发展援助不多,两国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贸易关系。印度与越南经济关系的发展对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大部类产业的比例关系、工业内部产业构成、主导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以及各自产业发展的趋势等诸多角度对中俄两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异同作了分析,认为两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对双方经济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决定了自发贸易(即市场主导的商品交换)的空间,即产业互补;二是引发了两国经济合作的长期可持续性问题。现有的产业结构为两国的经济合作提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两国的经济关系必须从互补性贸易走向战略性合作。这种战略型合作模式不是立足于静态比较优势,而是立足于国家整体利益和动态社会收益。  相似文献   

6.
近代初期 ,中国西藏与印度的贸易结构主要是因自然禀赋差异而产生的稀缺性货物交换。随着英印殖民当局对西藏经济侵略的扩大和加深 ,西藏与印度的贸易结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西藏逐步论为英印市场的原料供应地和英印工业产品和武器军火的倾销市场 ,西藏经济转变为半殖民地经济  相似文献   

7.
胡潇文 《东南亚》2012,(3):18-24
从2007年越南和印度签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越南利用大国平衡战略,积极发展与印度政治军事关系,制衡中国的意图日益凸显,但越印目前的合作方式具有时效性和局限性,将不会是两国今后合作的长远模式,也不会改变中国在两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评价印度特许仿制米格—21系列机的得失,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一般说来,尖端武器的仿制涉及到一国的军事实力,政治利益、经济代价和技术收益等问题,而这些乃属不同质的范畴,无法进行量的计算和质的交换。其次,在不同的国情下,仿制国追求的目标和凭借的手段是不尽相同、甚至根本颠倒的。最后,在印度的情况下,仿制米格  相似文献   

9.
印度与马尔代夫关系初析王鸿余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环礁岛国,位于印度东南部,是南亚最小的国家。1965年,马尔代夫独立,自60年代开始,印度发展与马尔代夫的文化和经济关系。80年代末两国政治关系迅速发展。印马关系要好于印度与其他南亚国家的关系。一、...  相似文献   

10.
印度当代的战略安全意识与历史传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印度是南亚头号大国和世界上重要的发展中国家 ,也是中国的主要邻邦。地缘战略位置、人口数量、宏大的经济发展规模与潜力、本土科技实力以及号称世界排行第四的军事力量 ,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印度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国际性角色。随着全球冷战的结束和印度新经济改革的推进 ,目前印度国内和国际社会有不少人相信 ,在今后二三十年中印度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其影响将远远超出南亚范围。因此从战略角度着眼 ,印度如何看待自身的安全已是一个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安全观或安全意识具有复杂的内涵 ,它既是一个政治、社会和战略范畴 ,…  相似文献   

11.
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永林 《东南亚》2010,(1):39-43
1991年以来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探寻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可以发现,制度变革、资本形成增加、私人消费增长、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对印度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对以上因素的研究,也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印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在经过调整和改革之后,成为目前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深入地研究印度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目前发展方式转变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作者从印度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的动力及其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动情况等几个角度对印度经济发展方式做了一些数据分析。作者认为,技术导向和知识积累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一国经济总量的长期增长依赖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化,发展中国家可以选择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何鑫 《南亚研究季刊》2004,(4):103-106,117
印度是一个科技实力较雄厚、经济发展较迅速的发展中国家 ,也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大国。 90年代以来 ,印度的军事战略发生了改变 ,与此同时 ,印度经济开始加快发展步伐。本文将通过研究印度的新军事战略类型 ,来分析印度实行这种新军事战略下的经济意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扩大,外国对印投资迅速增加,印度经济加速增长,外汇储备逐渐增多,扭转了印度货币卢比长期贬值的态势,但却出现短期大幅度升值的情况。这对加速增长的印度经济造成较为复杂的影响。为此印度政府采取谨慎对策,基本保持印度经济持续增长。这给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确定适当汇率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增长,提供了某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殷永林 《东南亚》2011,(1):37-42
本文归纳了实施经济改革以来印度经济增长的6个主要特点,分析了这些特点对印度经济增长的影响。作者认为,这些特点大多对印度经济增长有利,近期印度经济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马来西亚族群边界的成因及其划分标准。这种以种族和宗教为依据的族群划分标准,让身兼双重身份的马来西亚印度人穆斯林饱受身份重叠之苦。马来西亚印度人穆斯林的认同遭到了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族群和以印度教教徒居多的印度人族群的拒绝。为获取政治、经济等社会资源,印度人穆斯林不得不在马来族群和印度人族群之间寻找皈依。印度人穆斯林社会的案例表明,马来西亚多元社会的融合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英殖民统治时期的马来亚劳工移民,是导致今天的马来西亚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分析英殖民统治下的马来亚印度人移民的由来、印度劳工的境遇以及印度移民社会的变迁等,并通过与同期的马来亚华人作比较,以揭示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马来亚印度人移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It is almost a decade since India began its economic reforms. Apart from the purely domestic economic objectives that the reforms were expected to achieve, there was a recognition that reform was imperative if India wanted to become an economic power of consequence within and beyond its region. This had important foreign policy implications. Official pronouncements reflected the concern that the balance of fiscal power as opposed to military power was the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a country's international standing. This called for an integrated strategy to bring economic and foreign policies clos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vigorou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could not be undertaken without sharpening the commercial diplomatic tool. Indian foreign policy over the last decade has been grappling with this challeng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eorientation in Indian foreign policy, assesses the efforts undertaken so far to make commercial diplomacy viable and highlights the challenges that multi-layered diplomacy poses for a country like India.  相似文献   

19.
It is almost a decade since India began its economic reforms. Apart from the purely domestic economic objectives that the reforms were expected to achieve, there was a recognition that reform was imperative if India wanted to become an economic power of consequence within and beyond its region. This had important foreign policy implications. Official pronouncements reflected the concern that the balance of fiscal power as opposed to military power was the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a country's international standing. This called for an integrated strategy to bring economic and foreign policies clos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vigorou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could not be undertaken without sharpening the commercial diplomatic tool. Indian foreign policy over the last decade has been grappling with this challeng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eorientation in Indian foreign policy, assesses the efforts undertaken so far to make commercial diplomacy viable and highlights the challenges that multi-layered diplomacy poses for a country like In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