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埔》2016,(1)
正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3、4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1万余人,史称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我军伤亡10余万人,歼灭日军3.2万余人。取得了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胜利,重创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本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必  相似文献   

2.
1938年春,为打通津浦线,歼灭陇海路中国守军,华北日军沿津浦路南下;华东日军在攻占南京后,渡江北上,企图沟通南北战场,占领战略要地徐州,并最终会师武汉。国民政府鉴于战场安危,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全力防守徐州,把日军主力钳制在津浦线北段,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津浦路沿线作战。1938年1月到5月,中日双方先后集结百万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路广阔地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会战,史称“徐州会战”。整个会战历时五个多月。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为部署下一阶段武汉会战赢得了充分时间。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击败日军两个精锐师团,…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5,(9)
<正>八年浴血抗战中,江苏是主战场,江苏军民在极为艰难和复杂的情况下,共进行大小战斗2万多次,歼灭日伪军20万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徐州会战:让日军遭遇惨败1937年12月,南京、杭州、济南相继失守后,日军气焰极为嚣张,企图乘胜追击夹击徐州,使华北、华中连接起来,实现迅速灭亡中国的目的。为粉碎日本的侵略计划,1938年1月至6月间,中国军队70个师约100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  相似文献   

4.
正80年前的1938年5月20日,徐州沦陷,第五战区主打的徐州会战以全军跳出日军包围圈转移而结束。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上,大家都知道的台儿庄大捷,这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一次战役,歼敌万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扬威不屈之地"。台儿庄大战正是徐州会战最精彩的部分,而发生在台儿庄大战后的大撤退,其意义也丝毫不比敦刻尔克大撤退差,中国军队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一页。  相似文献   

5.
顾少俊 《黄埔》2020,(3):60-62
2011年,在徐州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李春民老师的帮助下,我采访了黄埔抗战女兵田茂华。一田茂华1917年出生,由于是独生女,父母视她为心肝宝贝。初中毕业后,送她到教学质量较好的滕县上高中。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济南、南京后,沿津浦线前进,企图南北夹击,进攻徐州,进而夺取郑州、武汉等地。蒋介石调集重兵准备在徐州一带与日军会战。  相似文献   

6.
正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日军迅速席卷了华北和江南,中国近百万精锐兵力损失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此时,日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像一把巨大的钳子沿津浦铁路收拢,地处津浦线与陇海线交叉点的徐州成为战略焦点。如果日军拿下了津浦线,其南北两个战场连成一片,日军"西进郑州、南攻武汉"的战略企图也将得以实现。当日军在淮河一线受阻以后,就改变津浦路作战战略为南守北攻。因此,历来有"山东南  相似文献   

7.
宋胜健 《黄埔》2013,(2):37-38
孙连仲.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抗日战争中立下了颇多汗马功劳.1938年3月在徐州会战时.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坚守台儿庄.在台儿庄给日军以重创,打了漂亮的一仗;  相似文献   

8.
台儿庄大战     
《春秋》1995,(4)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政府召开五相会议,决定动员四十万军队投入侵华战争。平津失陷后,日军分四路进攻中国,其中一路由津浦路、胶济路分头进攻山东。七月二十七日,日军精锐部队矶谷廉介率领的第十师团沿胶济路,西犯侵占了济南。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四日,坂垣师团沿胶济线东上侵占青岛。日军为进一步打通津浦路,连接华北和华中战场,从津浦路路南、北、东三面夹击徐州。当时,国民党统辖鲁豫皖军队,指  相似文献   

9.
高峻 《政协天地》2011,(4):65-66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前,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但多数政府机构及军事委员会则迁至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全国军事、政治的中心。1938年5月,日军攻陷徐州后即以武汉为进占目标。由于6月8日中国军队在花园口黄河堤岸决口,黄水泛滥,阻止了日军南进的路线,于是,日军改沿长江两岸主攻、沿大别山北麓助攻,分兵五路会攻武汉。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13,(2):21-21
1938年初,由于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畏敌抗令,致使日军在20多天内就占领了山东省大部,对徐州构成很大威胁。第五战区命令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至鲁南运河以北,会同友军聚歼日军。时任第二十军团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师长的郑洞国接到命令后,带领部队由河南昼夜兼程赶往徐州。但由于滕县被日军攻陷,其前锋部队正由滕县向枣庄南下,准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是台儿庄战役胜利80周年。80年前的春天,已经侵占中国东北、华北以及上海、南京等地的日本侵略者,妄图速取台儿庄以图徐州,贯通津浦线。日军第5师团坂垣师团自胶济线南下直逼临沂,第10师团矶谷师团沿台枣支线挺进。坐镇徐州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李宗仁,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抗战初期,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在徐州地区,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打了一个震惊中外的大胜仗。台儿庄一役,使不可一世的日军精锐第十、第五师团,几乎全军覆没,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侵略者的威风。但是,人们却不大知道,中国共产党人也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贡献之一,就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台儿庄大战爆发前,为了狠揍日本侵略军,保卫大中华,曾经三劝李宗仁,促使李宗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作出在徐州台儿庄地区与日军决战的重要决策。1937年7月7日,在中…  相似文献   

13.
李海流 《春秋》2012,(3):7-9
1938年3月下旬.日军的坂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两个精锐师团30000多人在鲁南从临沂、滕县两路夹击.企图向战略要地徐州逼近.抗日军队在鲁南重镇台儿庄筑起了“血肉长城”。台儿庄。一个当时方圆不足十公里的鲁南运河小镇.上演了一场中国军队和日军的殊死决战。日军精锐的矶谷第十师团和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孙连仲、汤恩伯的部队在10...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6,(2)
正1938年4月初,我从长清孝里大峰山抗日民族先锋队儿童团前往徐州,寻找92军参军,当时徐州附近的台儿庄、峄县、枣庄、薛城、临沂兰陵、藤县到处是国民革命军抗击日军的战场,并且打得非常激烈,因我是战地参军,92军指挥部无法及时将我送到新入伍生团训练。李仙洲军长和副官处处长李象宸(都是原长清县人,今属齐河县)看我有文化,是中学没毕业的青年学生,没有扛枪对日军  相似文献   

15.
1937年“七·七事变”前,日本已侵占了中国的台湾省、东北三省、热河省、察哈尔省大部和冀东地区。从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到1945年8月无条件投降,在八年中,它侵占了半个中国(参见《日军历年侵占中国领土略图》)。一、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气焰嚣张,大举进犯,是其战略进攻阶段。在16个月中,攻占了一大批县城、九个省会和北平、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直到首都南京。日军铁蹄踏遍了平汉、津浦、平绥铁路沿线和长江下游沿岸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控制了华北、华中、华东广大富庶地区。其侵略魔爪向西已深入到绥远…  相似文献   

16.
杨得志 《春秋》2015,(2):7-14
1938年春,日军扩大侵华战争,调集曾参加过淞沪战争的主力和驻华北重点地区的部分兵力,企图占领战略要地——徐州,彻底打通津浦钱。这样,它在华北地区的兵力便相对减少。为了在冀、鲁、豫平原开辟、发展我党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战争,配合和支援正面战场上国民党抗日的部队在徐州一带作战,毛泽东等同志发出了关于在河北、山东平原地...  相似文献   

17.
杨峰 《协商论坛》2016,(12):49-52
1937年10月,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守徐州,指挥津浦铁路的防御.当时日军已攻占北平、天津、太原、上海等大城市,被占领地及铁路沿线学校大部停办,数以千计的大中学校师生涌至徐州.李宗仁看到这些流亡学生报国心切,请缨无门,随即成立了“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  相似文献   

18.
《传承》1995,(2)
1938年3月23日:台儿庄会战开始台儿庄位于苏鲁西省边境,扼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重要门户。日军为夺取战略要冲徐州,于1938年3月中旬,调集其第五(坂垣)第十(矶谷)两个精锐师团分两路进犯台儿庄。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白崇禧、刘斐等襄助下...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虽然全国人民奋起支援抗战,但在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和错误战略战术指导下的正面战场,却不断溃败。台儿庄的胜利、花园口的决堤,都阻不住日军的侵略铁蹄。一九三七年年底以前,平、津、太原、上海、南京相继陷落,一九三八年,徐州、广州、武汉又为日军所占。到一九三九年时,东南沿海各省主要城市和港口,或被日军侵占,或被日军封锁。此后,随着抗日战争的持久,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就日益显示出它在国民党统治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云南是祖国的西南边疆,南面紧接越南、老挝,西面与缅甸连壤,西北邻接印度,国境线较长。抗日战争时期,这些毗邻国家还是法、  相似文献   

20.
浙赣战役是1942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会战,衢州会战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历史地位。会战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而最终失利,但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衢州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主要侵略企图,保留了有生力量;歼灭日军18000余人,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予敌以重创;广大爱国将士和衢州人民谱写了一曲民族正气歌,竖起了民族的脊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