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阿晖 《新民周刊》2022,(8):66-69
在上海市民的眼中,作为上海地标再度翻新的上海体育馆,换了新衣,但依然是心中那个充满情怀与激情的“万体馆”。虎年新春伊始,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内,综合馆“万体汇”启动部分试运营,迎来了众多“以球会友”的申城市民。这座未来占地达到35.96公顷的新型城市体育公园,除了新规划建设的综合馆“万体汇”。  相似文献   

2.
周洁 《新民周刊》2022,(11):50-53
为了让市民朋友在家也能看到高质量的文艺演出,沪上各文化文艺单位“艺起前行”,推出云演出、云展览、云美育,让这个“倒春寒”也有一股文艺范儿。不仅如此,有才的上海市民用画笔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用琴声带给大家鼓励和安慰,通过一根网线将正能量传递到了每个人心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各种使“市民社会”这一主题和设想进入德国学术和政治讨论并发挥作用的讨论分支。不同讨论分支的共同之处在于,“市民社会”在社会和政治对比中、并且部分地在与国家的对立中被理解为“官方的”政治、行政管理和统治体系。在这方面,“市民社会”具有显著的社会一参与和政治一解放特征。本文第二部分介绍了德国“市民社会”和所谓“第三部门”的社会一政治实践。在引用实证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特别确定了三组市民社会活动:其一是健康卫生和社会服务,其二是文化休闲,其三是环境、消费者保护和市民参与。本文的最后批评性地指出,市民社会活动有被国家“工具化”、遭其利用而被转嫁公共事务和开支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应琛 《新民周刊》2022,(26):8-15
“全域公园,无界融合”,这是上海公园城市建设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晨雾消散,上海迎来新的一天。在大宁公园内,约一万平方米的荷花池边已经围着不少拍摄和观赏的游客。作为浦西市中心最大的绿肺,大宁公园自开园后就备受市民的青睐,是市民茶余饭后、节假日休闲的首选。随着人们对优美生态绿色环境需要的日益增长,摩天大楼林立的“水泥森林”不再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标配”,“城市建在公园里”才是最“IN”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居委会”成了热词。种种矛盾的焦点聚集于此,将许多年来似乎淡出市民视野的居委会推到前台。在中国,居委会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大都市和中小城市的居委会管理是不同的,新兴城市与“老牌”大都市的居委会管理也是不同的。从此次疫情期间各个城市所见,也能印证这一点。疫情之后,值得深入思考的一点是——未来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何在?  相似文献   

6.
汪捷宇 《法国研究》2004,(2):178-185
以人为本是一个宽泛的词藻。可以说,一切与人有关的认知活动,都应该以人为本。之所以想起这个字眼,是因为我有一次在阅读美国总统林肯葛底斯堡讲演辞时,他界定美利坚民主政府的三个限定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ofthepeople(民有),bythepeople(民治),forthepeople(民享)。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借用这三个介词短语来思考翻译与人的关系呢?无意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谈翻译问题,本文只想按照这个临摹来的思路,试图将翻译与人的关系也定格在“人”的(ofthepeople)翻译,“人”翻的(bythepeople)翻译,为“人”而翻的(forthepeople)的翻译。一、“人”的(of…  相似文献   

7.
旧书店是城市文明的载体,也是与城市共生共存的胎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期待中,应该有它的位置。小朱书店的悲喜剧颇让市民怔忡:曾经在家门口的旧书店,黄鹤一去不复返了。我问了一位经营旧书店的老板小伍,他也不能确定现在上海惨淡经营的旧书店还有多少?扳扳手指,靠近复旦大学的  相似文献   

8.
奥列格——一位22岁的大学生——和其他几百名莫斯科市民一起冒着蒙蒙细雨,挤在一条狭长的小巷里。不管刮风下雨,每到周末,那里就挤满了人。这就是莫斯科的寻找合适住房的“半黑市”。奥列格的胸前挂着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愿意用位于莫斯科西北部的一套两间的公寓换两间一个房间的套间,地段不论。他抱怨说:“我和妻子同我的父母住在一起,每天我到莫斯科国立大学,要化2小时,至今还未找到分开的房子。”奥列格的例子很典型,一年来,每逢星期天,他都要去这个非官方的  相似文献   

9.
王煜 《新民周刊》2022,(28):20-23
“工作比较稳定,也比较轻松”,这是她在入职之前对社区工作者的想象。2022年春季的全域封控,不仅让上海的居民重新认识了居委会,还更多地接触了“社区工作者”这个名称。社区工作者到底在做什么,他们和“社会工作者”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上社区工作者的岗位?他们能否当好居民身边“最亲近的人”?  相似文献   

10.
湘君 《新民周刊》2022,(45):72-73
于他而言,上海是痛苦的“终结者”,也是幸福的“起点站”。黑米的祖辈是出生香港地区的华侨,他在荷兰出生并长大。在一个外国人包围的环境里,他常常怀疑自己,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为什么会有种族歧视?身为绝对的少数民族,他深感自卑渺小。5岁开始他脑中涌现各种胡思乱想,一个声音在心底响起:“我是谁?为什么在这里?人生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姬 《新民周刊》2023,(18):14-17
<正>努力在竞争激烈的上海文博界脱颖而出,这座区级博物馆要变成最好的历史课堂,变成市民美育之地,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大课堂。在全上海159座博物馆中,位于七宝镇新镇路的闵行博物馆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作为一家区级博物馆,闵行博物馆因为这两年让各种文物大展成为“网红”,在全国文博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要知道,虽然闵行博物馆2003年就已创立,但目前的新馆是2019年9月才开,其间还经历了疫情三年,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上海文博界脱颖而出,怎么看都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想念臭虫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22,(27):76-76
我很奇怪最近怎么会有点想念臭虫。我这里的“臭虫”没有隐喻,各位无需过度解读,就是结结实实的臭虫。曾和80后谈臭虫,后者表情就像听当年的达尔文谈一个新物种,“臭虫?”他嗫嚅着,“上海有臭虫?”看上去很是为上海不平。事实上,我们儿时,臭虫与我们共存的时间比蚊子还多,是大名鼎鼎的“四害之一”,无论虫格还是才艺都比蚊子高了个去。  相似文献   

13.
王悦阳 《新民周刊》2022,(34):62-65
一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总在博物馆、美术馆与剧场、图书馆之间显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来上海看美展”已经成为市民美好生活和游客体验上海的优选。无论是博物馆里丰富、浩瀚的历史珍存藏品,让人们直观且动情地意识到中华文化的璀璨多姿,恢宏浩渺,抑或是各大美术馆中精彩纷呈的艺术展览,古今中外,远至宋元时期的艺术珍品,近到现当代艺术大师的经典之作,在上海大大小小的美术馆中,观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心头好”,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来进行一次既可远及古代,又能穿越未来的艺术之旅。  相似文献   

14.
阿晖 《新民周刊》2023,(8):52-53
目前,上海全市每日上岗志愿者约12万人次,储备志愿者超过30万人。在上海,有这样一群志愿者,常年开展学雷锋活动,爱岗敬业、助人为乐,以志愿服务温暖人心的力量,持续传递着“志愿服务在上海”的温度,同时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走入了群众的视野,使其成为市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融得进的文明生活新风尚。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西哀士是以他的三句话闻名于世的。第一句名言是:“什么是第三等级?一切”……这句话是在大革命初期讲的;第二句名言“我活过来了”是在恐怖时期结束后讲的;第三句名言“我需要一把剑”则是在督政府建立前讲的。简短真实的几句话,至今仍能为人们所铭记,这种情况在历史上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6.
阿布 《新民周刊》2022,(29):78-78
上海“解封”后,上博的首次国际展,不仅在促进不同文明互鉴交流上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也是对市民心理的一种抚慰与慰藉。人类优秀文化将继续在上海这座城市交流、融合。入夏后,气温居高不下,谁还没有个海岛度假梦呢。而在上海博物馆,海岛的凉意以艺术展的方式抵达——“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展”正式在上博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7.
对于生活在上海的朋友们来说,一座座镶嵌在本埠街头巷尾的宝藏小店,一张张穿梭其间的生动面孔,早就成了最温暖的一抹回忆,最深切的一份惦念。三年前,上海曾推出支持海派特色小店发展的“十条举措”,收效显著。三年后,经历了疫情的严峻考验,作为一本上海出品的杂志,《新民周刊》忍不住关心:上海的小店们尚安好否?又该如何伫立寒风、踏雪寻梅,发掘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8.
李道揆 《美国研究》2003,17(2):119-127
20 0 2年 1 0月 ,收到李世洞先生以编者的名义赠送的《美国研究词典》(以下简称《词典》)。《词典》的面世 ,对于促进我国美国学的发展将起积极的作用 ,我为此很是高兴。但是在浏览《词典》时 ,我意外地发现此《词典》在转引本人的专著《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一书中的附录 2《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时 ,“对一些修正案的批准日期依据R .B .莫里斯编 :《美国历史百科全书》第 6版 (纽约 ,1 982年 )作了订正”(见《词典》1 1 76页 )。①但是 ,我现在写这篇短文 ,不是要讨论有关擅自修改他人原著的问题 ,而是这一件事使我认为有必要探析有关美国…  相似文献   

19.
周誉 《新民周刊》2022,(13):92-93
我不希望自己出名,但希望这个意外出名的执法视频能够激发更多的市民配合防疫工作。4月6日,一段时长16分钟的上海民警“教科书式”执法视频火了。在片中,执法民警条理清晰地表示:“任何人有任何意见可以提,我们是法治社会,但提要用合理合法的方式提。现在是抗疫时期,我们公安机关不仅要帮助居民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和治安问题,更要维护法治……”  相似文献   

20.
任慧兰 《新民周刊》2012,(37):50-53
听到视频里现场拍卖师喊"go、 go、 go",看到价格蹭蹭跳动,无疑让人肾上腺素激增。但对大多数国内拍卖行来说,网络与现场同时竟价只是"看上去很美"。肇嘉浜路的办公大楼里,上海华宇拍卖技术副总裁杨彦收到了一张邮政汇款单,这是一位从网上拍下邮品的藏家寄来的货款,最近刚把支付宝引入在线拍卖系统的杨彦不禁感慨,这些勉强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