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十一五"是吉林农业农村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方略,深入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吉林农业农村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取得了辉熄成绩。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强农惠农政策。实施了投资260亿元的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国家增产千亿斤粮食战略。全省粮食生产连续4年获得大丰收,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省粮食总产2722亿斤,年均54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比"十五"期间提高80亿斤,其中2008年达到了568亿斤,今年粮食总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吉林已  相似文献   

2.
11424亿斤!这是2011年的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加49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实现“四个首次”,即首次迈上11000亿斤新台阶,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0斤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3.
杨根平 《群众》2013,(3):23-25
一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10年下发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开创了江苏"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一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持续发展。2012年粮食总产674亿斤,位居全  相似文献   

4.
综合信息     
《政策》2010,(11):63-64
"十一五"现代农业步伐坚实 "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粮食生产能力稳步增强。2007年以来,粮食年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万亿斤新台阶。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王际娣 《小康》2024,(2):30-31
<正>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丰收,颗粒归仓。从东北黑土地到中原大粮仓再到江南鱼米之乡,全国13个产粮主产区成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  相似文献   

6.
数字     
粮食总产首次连续4年增产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在基数较高、灾害偏重、政策效应递减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粮食总产有望超过1万亿斤,实现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增产,扭转了粮食生产多年来"两增一减"或"两增一平"的发展局面,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从恢复发展跨入稳定发展的新阶段。这是记者从农业部日  相似文献   

7.
毕美家 《小康》2014,(12):22-22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粮食的供给情况,方方面面都非常关心、关注。在粮食“十连增”的高起点上,今年的形势如何,大家也很关心。现在可以说是尘埃落定,可以讲,仓满库盈。根据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数字,今年粮食产量是12142亿斤,增加103亿斤,增长0.9%。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连续两年跨上1.2万亿斤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8,(3):73-74
与国际粮食“吃紧”形成对比,粮食自给率10年保持在95%的中国显得从容许多。国内粮价上涨表现出温和性、结构性和可控性等特点。 从我国粮食供求总量看,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作用下,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超过1万亿斤,连续4年获得丰收。粮食消费平稳增长,当年产需基本平衡。国家粮食库存充裕。国家现有1.5亿吨到2亿吨的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1倍。  相似文献   

9.
正从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到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11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连续11年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有力推动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粮食总产迈上1.2万亿斤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相似文献   

10.
一、三省贯彻落实农业政策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今年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支农政策,受到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热烈欢迎。实践表明,这些政策的出台,是非常正确、非常及时的,对解决"三农"问题,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由过去农民向国家提供积累,转变为国家对农民的支持和保护。湖北、四川、江苏三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村人口1.58亿,占全国农村人口的18%;耕地面积1918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7%;2003年粮食产量分别为385亿斤、636亿斤、494亿斤,合计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5%。总的看,三省根据中央的部署,进一步提高对"三农"问题和确保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制订配套措施和实施  相似文献   

11.
96粮食大丰收——是喜还是忧继1995年我省粮食生产开始走出徘徊局面后,1996年再创新水平,全年粮食总产达到680亿斤,比上年增加23亿斤,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84年增产近10亿斤。在人们满怀丰收喜悦的同时,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也产生了一些忧虑,主要是:一忧价格下跌难收益。由于连续两年大丰收,粮食已由自给略  相似文献   

12.
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是国务院于2008年7月通过的第一个省级增产粮食规划,是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引水工程、灌溉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正月初三,返乡的记者驱车驶出郑州市区,沿新密、禹州、登封、郏县一路西南,满眼的平原或是山峦麦苗青翠,一座座村庄沉浸在新春的阳光里,远处不时传来鞭炮的炸响声。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耕地占中国1/16,粮食总产连续4年超干亿斤,占中国粮食产量的1/10,小麦产量占中国1/4强。每年向外输出300亿斤以上粮食和粮食制成品。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河南"农之势"的影响力已越出国界,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农产品生产和输出大省,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连续6年突破千亿斤,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国农业连续13年增收的情况下,粮食仓储量不断增多,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已迫在眉睫。对此,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发现,黑龙江作为国家商品粮主产区,仅去年玉米产量高达1000亿斤,其中商品量达800多亿斤,粮食库存消化压力很大,亟需推进粮食产业化加工和就地转化。但是,黑龙江省各市县地方国有粮库仓储能力大的约几十万吨、小的仅有几万吨,除粮食仓储功能外均不具备搞大规模产业化加工的能力。再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区粮食总产由八○年的8.2亿斤,增加到八六年的8.89亿斤,六年间全区共生产粮食53.04亿斤,提供商品粮19.31亿斤,商品率达36.40%;人均年生产粮食1716斤,提供商品粮636斤。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发展林牧渔业,兴办乡镇企业,使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由八○年的17593万元,增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我省粮食总产达到743.4亿斤,连续4年超过700亿斤。粮食单产达到493.5公斤/亩,继续保持全国首位。除了增产,种植结构调整也是过去一年中我省农业亮点之一。2016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698万亩左右,粮食播种面积7658.57万亩。粮食产量喜人、种植结构调顺,还得落到卖粮更加顺畅,才能实现增产增效又增收。在全省人代会中,代表们纷纷为我省农业经营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8.
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对2011年工作回顾,还是对今年工作的部署安排,都连着民生主线,体现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特别是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依然保障农业全面丰收,实现了粮食总产连续8年增长,连续5年超万亿斤,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完全赞  相似文献   

19.
数字天下     
《时事报告》2013,(1):7
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2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11791亿斤),比2011年增加1836万吨(367亿斤),增长3.2%,实现"九连增"。在世界粮食发展史上,排名前6位的主要产粮国除中国外,只有美国和印度实现过"五连增"。  相似文献   

20.
我区农村初级市场,绝大部分是在统购完成以后和二月份粮食局长与县社股长会议后,才开始恢复与建立起来。目前共有初级市场一九二个(其中国营领导的二九个,供销社领导的一六三个),从今年一月截至四月底不完全的统计,共上市粮食二、二一四、三○三斤,计农民上市粮一、五一○、二七八斤;国家上市粮七○四、○二五斤。其中群众互调一一、三三四斤,农民与国家交换八八三、七五八斤,国家收购了粮食六○三、七九一斤。缺粮户及作坊买粮一一、三九五斤。农村初级市场的恢复与活跃,对活跃农村经济,安定农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