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十一五"是吉林农业农村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方略,深入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吉林农业农村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取得了辉熄成绩。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强农惠农政策。实施了投资260亿元的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国家增产千亿斤粮食战略。全省粮食生产连续4年获得大丰收,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省粮食总产2722亿斤,年均54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比"十五"期间提高80亿斤,其中2008年达到了568亿斤,今年粮食总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吉林已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上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流通领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政策措施考虑得更周全,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是安天下之本。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工作。近10年来,中央1号文件都紧扣农业和粮食主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罕见的"九连增",2012年达到11791亿斤。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综  相似文献   

3.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为民本,本固民安"。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三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处于高增长的情况下,花气力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尤为重要和迫切。"三农"问题既各有侧重,又是有机的统一。解决农业问题,就是要稳定地保障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安全,满足十多亿人口的衣食需求;解决农民问题,就是要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解决农村问题,就是要提高农村城镇化、工业化水平,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可以说,现在面临的"三农"问题,内容比过去更丰富,任务比过去更艰巨,困难比过去更大,机  相似文献   

4.
祁小纳 《协商论坛》2006,(12):19-21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篇之年。时至年终,盘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成就时,农业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页。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今年实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农业大丰收、农民大增收。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01亿斤增长10.3%,粮食增产占全国粮食增产的近一半,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可实现近10年来的首次两位数增长,高出全国5个百分点以上。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河南时,盛赞河南不仅解决了近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支持了全国,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河南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羊维达 《群众》2023,(6):8-9
<正>“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参加十四届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盐城是农业大市,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140亿斤,约占全省1/5、全国1%,可满足全省一半人口粮食需求;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15.2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盐城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契机,  相似文献   

6.
回首2004     
惠农政策力度大2004年新年伊始,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三农”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2004年,国家投入“三农”的财政资金达2000亿元;国家实施严格保护耕地政策,全国新增耕地2000多万亩;国家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有利于粮价回升;2004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0元,比2003年增长11.4%,全国农民总共增收600多亿元。粮食生产突破4550亿公斤,扭转了连续4年减产的局面。西部开发更强劲2004年,国家向西部基础设施累计投资8500亿元,60项重点工程中有…  相似文献   

7.
<正>信阳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素享"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8亿斤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1%,水产品总产量占河南省的1/4。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老区人民的勤劳坚守,信阳市相继创建为"中国最美丽城市""全国最佳环保示范城市""中国节能减排示范城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党中央在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后,又发出了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庄严承诺:受到农民欢迎的各项政策要继续稳定,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在农业和农村出现好势头的情况下,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2004年,全国财政投入“三农”的各项资金达到2000亿元,这笔资金犹如投向农民的厚礼,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粮食增产,总量超过9100亿斤,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预计增幅超过6%,农民售粮收入增加了600多亿元,农民外出劳务增长18.8%,农民“减负”增收达302亿元。…  相似文献   

9.
双周视点     
《时代潮》2004,(22)
聚 焦 “今年我国粮食丰收已成定局,粮食总产超过年初计划的4550亿公斤目标已经不成问题。”" ——随着全国秋粮收获接近尾声,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宣布,粮食增产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可以超过预期目标。"“到10月1日前,全国已向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12亿元,占补贴资金总额的96%,近6亿的种粮农民直接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通过粮食直补,已补贴农户13892万户,平均每户增收74元。”" ——有人认为中央于2004年初出台的“高含金量”的一号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全年粮食增产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省计委1956年农业生产计划,全省粮食播种面积6299万亩(包括复播在内),比去年扩大0.38%,计划产量为89亿斤。今年小麦实产量已超过原计划指标,秋粮虽因部分地区遭受雹、洪、虫等自然灾害,但大部分地区秋禾生长良好,如今后无特殊灾害,完成计划是可能的。去年全省粮食"三定"定产85.8226亿斤,定购(包括征收)20.8949亿斤。今年因扩大技术作物和基建占用土地以及为了适当照顾部分地区人食留量偏低等,征购任务调整为18.7429亿斤(贸易粮),折合原粮19.9002亿斤,占总产量的22.3%。这样,预计农村社会留粮会相应增多,如以全省农业人口1325万人计算,从总产量内减去种籽、饲料、公粮、统购任务,加上国家供应在农村的粮食,每人平均可达到418斤,  相似文献   

11.
豫政〔2007〕9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2006年,省农业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农业实用技术和增产增收新措施,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科学指导,真抓实干,为确保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较快增加,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去年我省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千亿斤大关,达到1011亿斤,比上年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1.03元,实际增长12.1%,实现近十年来首次两位数增长。为此,省政府决定对…  相似文献   

12.
尚志清 《中国减灾》1991,1(2):29-31
一、提高抗旱能力势在必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占耕地面积不到一半的灌概面积上,生产粮食占全国粮食总量的三分之二,生产棉花占全国棉花总量的四分之三,累计增产粮食3.1万亿斤,增产棉花124亿斤,增产油料375亿斤,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早灾仍然频繁发生,据资料统计,1950年~1986年(缺1967~1969年)全国早灾受灾面积超亿亩以上的有20年,其中1971~1986年的16年间出现了14年。特别是7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3.
<正>河南商丘是国家粮食主产核心示范区,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17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连续5年增产,连续3年超百亿斤,占全国的九十分之一,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组织奖"。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06年底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普查作为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主要是为了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掌握我国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研究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搞好第二次农业普查,有利于进一步摸清农业资源状况,制定科学的粮食生产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从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到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11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连续11年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有力推动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粮食总产迈上1.2万亿斤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相似文献   

16.
王际娣 《小康》2024,(2):30-31
<正>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丰收,颗粒归仓。从东北黑土地到中原大粮仓再到江南鱼米之乡,全国13个产粮主产区成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2,(7):92
近年来,淮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富民壮村强乡镇不动摇,坚持走"三化"带"三农"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基本现代化迈出了坚实步伐。(一)提升农业产出效益,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粮食总产达到90.7亿斤,居全省第三。新增高效农业40万亩、设施农业14万亩、高效渔业10万亩、设施渔业5万亩。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45元。(二)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学化水平持续攀升。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12%。在全国率先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的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中央政府和国人如此的重视。“三农”问题处理得好不好,不但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没有占中国人口70%以上的中国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三农”问题,国脉所系。 为了让读者对中国的“三农”问题有更多的了解,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研究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55周年,以此组报道,作为献给共和国生日的礼物。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迄今仍然是一个典型的“三农”国家,农村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0%多,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多,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50%多。而在新世纪之初,我国“三农”问题又成为举国上下高度关注的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  相似文献   

20.
郑楚光 《世纪行》2011,(3):16-16
影响粮食供给关系主要凶素:第一是粮食的生产。这方面主要受到粮食播种面积、农民种粮积极性、科技进步、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温家宝总理总结说:“我国有13亿人口要吃饭.土地资源有限,粮食安全始终是最大的隐忧。解决这个问题别无他途,必须依靠高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第二是粮食的消费。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消费需求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惊人的浪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