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也许人们会不加思考地回答出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但从马克思创建其哲学体系的根本目的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大众哲学。辨证性和唯物性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方法和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伟大之处,就在于它颠覆千年以来哲学的精英性、贵族性、缥缈性,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性、实践性、应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真正具有普遍实践意义的大众性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哲学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康祥生中国哲学如何走向新的世纪,如何繁荣发展,这是哲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注重实践,坚持哲学应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新世纪、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一、应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目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相似文献   

3.
《新长征》2000,(9)
尧尧在2000年第10期《理论前沿》撰文认为,世纪之交的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转型期,在整合当代中国精神的精华中,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阶段,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在下个世纪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哲学研究主要的课题并且获得重大的发展。哲学应用应成为主体与客体互动的中间环节和桥梁。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至少要达到如下目标:①体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②不再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而是把它们统一起来,一以…  相似文献   

4.
论哲学应用中的世界观向方法论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观与方法论系一对既统一又对立的范畴。两者都是一种高层次的观念意识,统一于人们的认识世界活动之中,但各自规定的内容、功能的侧重点及逻辑层次不同。两者作为哲学现实化的两个基本中介要素,对于哲学应用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两者的转化又是哲学应用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提出并论证了:①应用哲学的对象是对哲学应用的研究;②应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问题;③应用哲学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和中介性的特征;④应用哲学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研究方法;⑤应用哲学出现是时代的需要,必须反对和克服哲学神秘主义和哲学应用简单化、形式化、庸俗化倾向,应用哲学才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我们坚持实践第一,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不能不研究如何提高实践质量和实践水平问题.实践质量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如期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高质量的实践会加速这一进程,反之亦然.实践质量取决于实践的自觉程度,实践的自觉程度又取决于哲学应用的能力和水平,取决于实践主体的素质.要提高实践质量,就要克服实践中的盲目性、随意性、非理性倾向,注重哲学  相似文献   

7.
怎样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环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经历了由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应用马克思主义到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系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分别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层面的概念,这些界定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大体上要经历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期和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即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中国文化和实现转换者,三者的相互作用即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观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事实地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之中,新时期需要重构马克思主义观念形态,需要梳理马克思主义观念形态体系.马克思主义观念形态的重构和体系化,需要依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依托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根基,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契机与结构.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可将马克思主义观念体系重构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时代观、马克思主义国际观、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里无谓的概念之争,弄清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正统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学,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英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本文基于对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调查数据,以结构方程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研究,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与"认同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与理论假设。结果表明态度的双重性导致在认同、信仰与践行马克思主义时具有不确定性;学习依然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但更倾向于通过认同与信仰的行为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依然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立思考、强烈认同与高度信仰是践行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通过大众化得以深化;马克思主义是否需要大众化是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能否实现大众化直接关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命。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需要通过不断时代化保持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向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出迫切要求;当代世界潮流和趋势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构成极大压力。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式是:转变理论思维,改进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用马克思主义武装、感染、凝聚群众;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建设;坚持现代化方向,着眼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当代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工作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工作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广度、深度以及效果。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具有较好的认知水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作用、内容以及成果高度认同,并且对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综合素养给予了较高评价。工作主体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坚实基础,并有效地促进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真信、真学、真懂和真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主题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疑难,对它们的认识影响着我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包括四种: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在揭示和尊重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富裕幸福而斗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有一个演变历程,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从马克思主义具体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马克思主义创新化五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6.
百年信仰笃定,百年初心弥坚。回首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成长到发展壮大,一以贯之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和理想信念的灵魂,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百年党史,从思想理论维度看,就是一部探求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陈曙光 《探索》2012,(6):4-10
要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必须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和边界,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要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其要旨在于一、要真学马克思主义,才会真懂马克思主义,进而真信马克思主义;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革命理论,用以指导实践;三、要尊重实践,要尊重群众,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四、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学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通过加深对“三个代表”的理解,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9.
当代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工作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广度、深度以及效果。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具有较好的认知水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作用、内容以及成果高度认同,并且对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综合素养给予了较高评价。工作主体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坚实基础,并有效地促进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真信、真学、真懂和真用。  相似文献   

20.
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始终不渝地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