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李菁怡  周建 《前沿》2010,(22):58-60
公权私用和以形式代理代替实质代理,是公共权力根本性的悖论,这种悖论的后果是权力腐败的发生成为公共权力"设计的产物".本文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对公共权力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解析公共权力健康运行的机制,提出可以通过促使公共权力运行机制的良好运转来有效地预防权力腐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前进》2015,(7)
<正>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得出结论:凡有权力者都易滥用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严惩滥用权力就是要遏制公共权力"癌变"和腐败形势蔓延。制度不能形同虚设,必须严惩滥用权力,但凡"权力出笼子,就让人进笼子",驱动公共权力回归制度和法制正轨,这也是维护法治权威性的兜底策略。从量变到质变规律看,以权力滥用是否违反法律为界限,一方面主要有为官不为、为政不廉及公权乱用等纪律、作风范畴的问题,如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腐败现象最本质的特征是公权检化,即被某些掌握公共权力的人用来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公共权力本来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它为什么会私化?为什么能够被认化?如河有效地防止这种私化?弄清这些阿题,对于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公共权力之所以能够被私化,除了非权对性原因也就是人们私利私欲的膨胀外,关键还在于与权力有关的诸种原因。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倩况。第一、对权力的性质认识不清楚。每个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有一定的权力,但是,某些领导干部往往把自己手中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年来公共权力滥用之普遍,危害结果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逐渐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一切缺乏监督制约的公共权力,必定导致腐败。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公共权力及其异化治理的伦理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权力是一种维持、调整和发展社会生活基本秩序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制性力量,它与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公共权力背离维护和追求公共利益的目标就会形成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异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伦理方面的缺陷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从伦理角度加强对公共权力异化的治理将有助于公共权力的合理有效运行和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年来公共权力滥用之普遍,危害结果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逐渐使人们普遍而清醒地认识到,一切缺乏约束的公共权力必定导致腐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约束。  相似文献   

7.
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关键是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的制度建设。在权力的横向配置上,实现不同权力主体的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在权力的纵向配置上,一种是在党外,掌权者应是受民意支配的、对人民负责的;另一种在党内,实现党代表和广大党员对于党委领导的制约。社会权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制衡,通过大众传媒和公共舆论来制约公权和表达人民的呼声,实施社会监督。这样权力配置的三维空间,是反腐倡廉制度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李抒望 《政策》2004,(6):54-55
近年来,我国公共权力滥用之普遍,危害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人们清理地认识到,一切缺乏监督制约的公共权力,必定导致腐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9.
阿计 《浙江人大》2015,(Z1):44-46
2014年,从民生议题到改革决策,从权力进退到权利博弈,从强力反腐到法治升级……急驶于转型之路上的中国,在公共治理的求索道上,留存了鲜明的印记,必将对未来提供有益的启示。公权的进与退公共治理是国家叙事的永恒主题,其核心问题是,公共权力如何划定合理的行权边界,既不缺位失责,又不越位滥用。对于2014年的中国而言,收获的答案可谓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10.
谭斌 《现代领导》2001,(4):22-22
公权腐败的主体和客体 准确地定义“腐败”,对于反腐倡廉不仅有显然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各国专家学者为此却大伤脑筋,莫衷一是。笔者以为,既通俗又较严格的表述,应当这样讲:腐败是公职人员为了谋求私利而利用职位便利滥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不够严密的简化的说法,就是“以公权谋私利”。这个定义表明:第一,腐败行为的主体是公职人员,  相似文献   

11.
谢金林 《求索》2008,(4):90-92
公共人是现代公共管理基本的人性预设。公共人所以与政治人、经济人相区别,因为他有着特定的内容。公共精神、公共权力、公共责任构成了公共人的基本伦理意蕴。公共精神是公共人从事公共活动的精神气质,公共权力是公共行政活动中的权力理性,公共责任是公共人通过公共活动对公众的伦理承诺。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依法高效行使,并能受到广泛的监督和制约。当公权逾越法律疆界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纠偏,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违法能够得到严格惩罚,制度话语和公民话语能够在法制框架内得到充分保障,实现国家良法和社会善治。依法治国,关键是党委权力的正确行使问题。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党委权力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发动枢纽。依法治国首先要求党要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  相似文献   

13.
一、公权弱化及表现公权弱化即国家权利意志及权力职能在权力运作过程中不能正常实现其意图、目的和作用的现象。公权弱化本质上是对国家权利意志的侵害,对国家权利机关及授权机构、部门的权利职能的削弱,使国家权利意志难于真实、完全地贯彻和实现,不同程度和范围地否定国家权利机关及授权机构和部门的权力控制和运作功能,使其一定程度形同虚设,最终甚至破坏和否定整个社会政治机体的健康存在与发展。公权弱化的现象纷繁复杂,但从行为弱化方式来说,主要表现为三种:其一,作为方式的公权弱化,所谓作为方式的公权弱化即权力主体形式…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指权力行使人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它作为一种畸型的社会现象,植根于社会机体中,是潜伏于社会机体中的一个毒瘤,任其发展就会侵蚀社会的每一个细胞,破坏整个社会的免疫力,导致社会的无序和权力的解体。江泽民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核心是政府与个人之间的权利关系。政府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力,作为资源配置的依据,两者不仅在性质上不一样,在行使方式和行使目标上也不一样,由此所形成的利益关系也不一样,如何协调好公权和私权、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拙文 《人大建设》2009,(12):14-15
立法工作为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服务,不仅表现在制定立法计划即立什么法的问题上,最重要的还在于合理配置权力资源,正确规范权力与责任、公权与私权、公权与公权、私权与私权之间的关系。现实生活中,法治环境不佳的问题首先表现为权力的设置不合理,多强调权力,而考虑义务和责任不够。  相似文献   

17.
加强监督以防止公共权力滥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良泽  杨玉民 《前沿》2006,(2):175-177
当前有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着滥用公共权力的腐败行为,有的将公共权力特权化,有的将公共权力私有化,有的将公共权力商品化,有的将公共权力资本化。公共权力滥用的原因多种多样,监督不力是造成权力滥用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防治权力滥用,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  相似文献   

18.
<正>“绝对权力”绝不仅仅是指拥有权力的“个人”,拥有权力的“集体”同样也会让权力绝对化;在“绝对权力”当中,权力的本质就变成了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享受”,他们就独享或者分享权力带来的一切好处。一个巨大的半球形会议中心,被6幢气势恢弘的崭新办公大楼簇拥着;数百亩绿地、园林、假山、喷泉环绕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几只鸭子在悠闲地游弋……6月20日新华社著名栏目“新华视点”报道  相似文献   

19.
彭兵 《理论月刊》2007,(3):70-72
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权力的运行机制应用到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进而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目标。公共权力具有人民性、相对性、支配性、权威性、组织性、稀缺性、经营性和代理性。当公共权力不受到限制时,掌权者就会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去侵害公民的权利,这需要通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舆论手段在体制内解决公共权力运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公共权力的制衡路径设计基本组合思路为对于最高层级的公共权力,在制衡路径上应当选择横向制衡;对于中间层级的公共权力,在制衡路径上应当选择以纵向制约为主,横向制衡为辅;对于最底层级的公共权力,在制衡路径上应当选择纵向制约。  相似文献   

20.
三十多年前,盲目畏惧乃至迷信权力,还是普遍的国民心态。但如今,公共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并为侵权行为承担责任,已是中国社会的政治常识。社会观念的这一深刻变迁,以及约束公权、保障民权的制度革命,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问世的《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