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作家的“乡愁”是一个历史的产物,不单纯是一个情感的问题,也不是个人的情感,而是民族的行为的结果,是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大连这座都市所具备的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特殊性,决定着研究这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价值所在,看似平凡的个人化的日本作家的“乡愁”和“大连记忆”,其实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情感,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折射出残酷血腥的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罪恶。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城市形象在于它有与政治、经济融为一体的文化软实力。巴黎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核心就是古典主义美学观。这使得巴黎在17世纪之后的每个时代都充满了“时尚”、“新潮”的现代性。并因领导着世界的文化潮流而具有世界性,使法国的政治、经济在世界上保持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探讨古典主义如何成为巴黎城市文化形象中永远的“现代活力”,对拥有着大量传统文化资源的中国,建设“现代”“世界”的城市文化形象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同时是政治权力重构的过程。具体而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有一个从城市国家到国家城市的身份转变。当城市进入国家政治之后,国家与城市不可避免地把自身的权力结构嵌入了对方政治体系之中,从而形成了复杂的政治关系。这种关系既体现在国家的形成中,也体现在城市的转型过程中。现代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国家与城市权力关系调整的过程,国家无法吞噬城市,城市也无法侵蚀国家,城市与国家在双向的政治吸纳中实现城市主体的独立性,也维护着国家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4.
莫国平 《各界》2006,(12):7
“企业文化”发源于日本,形成于美国。1982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Terrence Deal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Allan Kennedy合著的《企业文化》一书正式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管理理论诞生。企业文化是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的管理学说,是科学管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中特别突出了精神和文化力量。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开始不断创新,很多企业提出了“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新概念,我认为是非常科学和值得推崇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2)
旧时哈尔滨音乐文化具有地方和民族性。发展到近代,由于沙皇俄国在哈尔滨修筑中东铁路以及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日俄文化开始传入哈尔滨,并与当地传统文化交融、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音乐文化,具有移植性、中介性和交融性。站在历史的角度浅析日俄文化对哈尔滨音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支撑着一个国家、民族、地区构筑未来美好家园的信心和理念。从这个意义而言,文化自信也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和底气。立足东北区域文化优势,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样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时代命题,也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历史任务。东北区域大部分城市选择“文化城市”的战略,在城市更新和转型过程中,由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转变,推动文化赋能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文化及其公民的价值观、道德观对城市思想、城市精神以及城市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日益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充分认识和努力培育城市“软性竞争力” ,已成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任务。该文从培育现代城市文化、抓好市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培育城市“软性竞争力”的基本内容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静 《理论导刊》2001,(6):58-59
从企业文化的发展及其在各国的实践应用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与民族习俗、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国情、历史环境、风俗文化能够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和多样性的企业文化。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就必须以中国的国情为基础,而不能全盘照抄从异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异国企业文化。一、深刻了解“义利之辩”是建立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起源于日本,勃兴于美国,在80年代风靡世界,成为一种独特的管理思潮。其中,日本企业文化和美国企业文化两种类型最具特色,并为日美两个超级…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发展动力,是塑造"城市人"的关键因素;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是一座城市的记忆,二者统一于城市有机体之中。城市建设既要懂得它的外表之美(建筑),也要注重它的内心之美(文化内涵),只有将物质化的建筑和灵妙化的文化相结合,才能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南锣鼓巷拥有着极具北京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富有混合、独特的文化气息。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相交融,中式与西式在这里相碰撞,南锣鼓巷因此成为中外游客体验老北京民俗风情、感受流行文化的首选。通过分析南锣鼓巷这一典型的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蕴含着丰富而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毫无疑义,“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即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在争取民族独立,祖国解放的艰苦的革命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秀的文化精神这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这是因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精神的精华部分,其中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优…  相似文献   

11.
战前,日本对外侵略、君临亚洲、称霸世界的指导思想是大和民族优秀论。今天,这一思想又以新民族主义的形式再现于日本社会思潮之中。其核心是:既然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那么对其他民族来说,就理所当然地处于领导地位。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日本学研究所长梅原猛教授。他和他的同事继承战前哲学家西田和文化历史家高山等的学说,在“战后政治总决算”、“争做政治大国”思想指引下,创造了‘”独特的京都派新民族主义理论。’日本许多高级官员对梅原猛等京都派的理论都大加吹捧。对这种新民族主义思潮,许…  相似文献   

12.
淄博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新兴工业城市.今天,淄博人站在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之上,担负起发掘、弘扬历史文化,建设现代文化名城的重任,创造着与古人不可同日而语的新的辉煌.这个城市的负责人,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工作.他们认为,这是搞好文化名城建设的前提.他们始终把包括历史文化研究开发在内的文化建设,作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从市委常委会到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文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议规划,定措施,像抓工业、抓流通一样,一天也不放松地抓文化建设.在市第七次党代  相似文献   

13.
国外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设新型农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同时也是必须实施的重要战略之一。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踏上或经历了这个历史阶段,发展中国家也必须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东亚的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实施了世界闻名的“新村运动”,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造村运动”。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及美国等也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进行农村改革和建设。这些国家的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基本解决了农村与城…  相似文献   

14.
深圳作为古老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排头兵”,在其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萌生着一种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新质文化,这种新质文化的表现之一,即深圳人的种种现代意识。时下深圳提出“现代文化名城”的建设目标,相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而言,意在使深圳成为一个以非历史文化,或日非传统文化,也就是现代文化闻名于世的城市。这一目标的现实可能性正在于特区文化中已然萌生的现代意识。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商品经济的大市场。发达的市场经济造就了平等自由的社会观念,新型的契约关系逐步打破了社会流动上的等级障碍…  相似文献   

15.
关健斌 《求知》2011,(1):40-40
2010年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结束对越南的访问之后又实现了一大壮举——登上了与日本有争议的南千岛群岛的国后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该岛是南千岛群岛中最南端的一个岛屿,也是距离日本本土最近的岛屿。此次成功“登岛视察”使梅德韦杰夫成为苏联和现代俄罗斯历史上首位登上南千岛群岛的国家元首。  相似文献   

16.
市区事权配置——境外模式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制度的存在,既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与社会环境相互交换的产物。现代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市辖区体制的形成是城市化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而产生分区治理需求的必然结果,由于各个城市市政体制、城市政府职能定位、自治传统、辖区人口和面积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而表现出不  相似文献   

17.
周平 《政治学研究》2020,(1):32-44,M0003
突破中国民族话语中以“民族”概念专指少数民族的思维的限制就会发现,人类历史上的“民族”概念最早形成于欧洲,指的是具有国家形式的人群共同体。这样一种与国家结合在一起的民族,具体表现为国民的共同体,是在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民族形成后便将形成过程中经历的人口国民化、国民整体化等蕴涵于自身,使其成为蕴涵一系列社会政治机制的人口组织形式,并为欧洲现代社会、现代国家和现代政治的形成奠定基础。在“民族”概念的使用范围拓展以后,不具国家形式的各种历史文化共同体也被以“民族”概念来指称和描述,从而使民族的种类迅速增加。这样的民族共同体又对民族国家的统一、稳定和治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国内和国际政治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如此形态多样和影响深远的民族现象,政治学者不能漠然视之,而必须积极主动地关注和研究。由此形成的民族议题,既是政治学理论和知识体系构建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解释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和发展及政治学知识体系完备和创新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8.
深圳要建成国际性现代化的城市,没有文化是说不过去的,这也是城市的客观需要。现在提出来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意识到和没有意识到,差别很大。八十年代,深圳文化的发展带有自发性,结果使“港式文化”在深圳有一定的市场。后来意识到了,开始提倡高雅文化,这我是拥护的。但最近几年,我不再仅是讲高雅文化了,深圳要建设“现代文化名城”,就要针对深圳的实际,创立自己特色的文化,而不只是外来的高雅文化。我不同意深圳是文化的转运站的说法,不能只做“过客凉亭”,要有自己文化目标。高雅文化也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有些是历史的、过…  相似文献   

19.
邹庆国 《学理论》2008,(4):54-56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其中有许多闪光之处,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仍有积极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可分割,绝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要结合现实社会的发展使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同时传统文也需要在时代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目标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民族传统的“和”文化给中国共产党人以智慧,智慧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丰富、升华了传统的“和”文化。“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至今仍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依据国内外具体实际,审时度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吸收了传统“和”文化的有益营养,形成了以和谐、和解、和平为鲜明特色的“和”文化理念,它是传统“和”文化的现代新生。弘扬“和”文化,有利于化解矛盾增强社会凝聚力,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树立中华民族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