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斌 《理论探讨》2020,(2):131-1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主要包括对发展道路已有成果的充分肯定,对目前发展道路延续性的清晰认知,对未来发展道路的充分信心。道路自信是不断推进民生建设的现实需要和思想保障,给民生建设提供和平的发展环境、不断补齐民生发展短板的艰巨任务,都需要坚定道路自信。从中国道路已有发展成果看,道路自信的根本依据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道路自信来源于对我国民生问题的科学把握,来源于深厚的群众基础,来源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发展成就。从中国道路发展延续性看,道路自信的实质内容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不同阶层的多层次的民生需求。从中国道路未来发展看,道路自信的价值追求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基本着眼点,把实现人民幸福安康作为根本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为国家开展一切工作的重头戏。习近平的民生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共产党宣言》中人民立场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的民生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的地位,深化民生改革,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的民生观极具独特的价值意蕴,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红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越性,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6,(8)
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对于我们民政部门而言,要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情系群众、关注民生的为民情怀,也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人民的责任。解决好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使人民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是人民的期盼,也是中国梦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以实践的视域科学地阐发了民生思想,认为民生的本质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民生的实现过程是满足人的生活需要,争取解放、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说,马克思对民生的关注不是停留在人道主义之上的阐释,而是诉诸于"武器的批判".考察马克思在民生问题上的致思理路,挖掘其思想中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能够为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群众路线与实现中国梦具有内在一致性。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贯彻群众路线,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有利于汇集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有利于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有利于促进民生的改善,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具体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之本在于厚民生。民生改善如何,民众感受最深。当代中国民生问题之复杂,解决难度之大,堪称举世无双,但今日中国所谓之"民生问题",其意境已明显然不同于往昔,也不同于他国。当前,民生问题已成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和发展着重解决的重点问题。"中国梦"就是"民生梦",对民生问题的求解正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民生问题该怎样解决?中国将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重在解决民生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稳定、和谐。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条件和基础条件,解决民生问题重点要做到:重民生、保民生、安民生、强民生、和民生。  相似文献   

8.
蒋淑晴 《学理论》2011,(18):24-25
坚持执政为民与解决民生问题在本质上高度一致,都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实现人民的福祉。立足民生视角,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历史经验,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需要理论视野下的若干民生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要和利益是民生问题的内在尺度与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是解决好人民现实利益的基本问题;民生发展是目的性和工具性、生存性和享受性的有机统一,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是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是有条件的、历史的,民生追求的价值取向是人的普遍受益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梦实现的过程是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感的过程。而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与人民幸福这种高度契合,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国梦不仅仅包含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包含着"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而这一梦想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现阶段,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民生为本,实现国家富强之梦,并不断地使国家富强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2)
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凸显的民生问题,因为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所以一直是国家兴亡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深化改革的历史起点上,党和政府要比以往更加"着力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社会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只有这样,"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国家的强国梦,是民族的复兴梦,是人民的富裕梦,是社会的和谐梦。从伦理向度看,中国梦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民生幸福、生态和美为价值旨归,充分体现了政治伦理、文化伦理、民生伦理的要求。必将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认同,获得最广泛的伦理支撑,中国梦的实现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价值追求,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为人民造福",从本质属性上看,中国梦就是为人民造福的梦. 一、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诉求 习近平同志把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界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三个基本规定不是彼此分割而是内在统一的,其统一的基础和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民幸福,换句话说,无论是国家富强梦还是民族振兴梦,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梦.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29)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做了全面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7月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的网民人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44.1%,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为3.97亿,使用率为85.7%,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规模最大的网民群体,在互联网、广电网、移动网融合的背景下要运用好现代网络传媒,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通过网络传递正能量,统一思想,坚定全体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向世界展示今日中国的崭新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引导民众牢牢把握机遇,从而实现个人梦、中国梦、民族梦。  相似文献   

15.
<正>民生问题是社会安全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认真履行检察职能,保障民生促进和谐,是新时期检察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检察机关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才能够维护、实现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以关注民生为切入点,强化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也是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检察机关要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牢固树立亲民理念,各项检察工作都应该着眼民生、保障民生,把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31)
民生问题,不仅是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的问题,而且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党和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也十分关注民生问题,并提出"中国梦"的新理念,"中国梦"的实现与民生建设息息相关,它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就是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7.
发展网络民主服务民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主"就是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作为民主的新形式、新渠道和新平台,网络民主正通过"灌水"、"拍砖"等形式向我们走来.网络民主的发展必将深刻改变民众的社会政治参与模式,切实推动参与民主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的实现.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然而,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如何,必须征求人民意见,由人民来评判,就要发扬民主.所以,民主与民生问题是须臾不能离开的,犹如一个钱币的两面,网络信息社会里,尤其要重视网络民主在民生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为此,文章重点论述了如何通过网络民主的规范有序发展以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金辉 《学理论》2014,(4):10-11
民生问题,不仅是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的问题,而且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党和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也十分关注民生问题,并提出"中国梦"的新理念,"中国梦"的实现与民生建设息息相关,它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就是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会建设问题凸显发展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解决民生问题必然离不开民主政治的发展。因而研究民生问题,不能就民生谈论民生,而要紧密地联系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来解决民生问题。在社会建设凸显的背景下,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社会福利和人的持续发展等社会权利的要求凸显了;在社会建设凸显的背景下,尊重和保障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包括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问题凸显了。  相似文献   

20.
徐培华 《民主》2013,(6):13-14
中共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中共十八大报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再到“中国梦”发展定位,诠释的都是一个共同主题——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