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晋国之变     
晋文 《前进》2016,(4):20-23
正在中国历史上,从春秋到战国的社会,是在一种"变革接着变革、战争连着战争"的态势中得以进步的。在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动荡时代,晋国之所以能纵横捭阖,称霸诸侯,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大剧,主要取决于其在六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贯穿着变革的主线,高扬着创新的主题。晋国的历史,是顺应潮流、追求进步的历史,是勇于变革、革故鼎新的历史,也是内增实力、外展形象的历史,对西周社会变革、华夏文明进程、三晋文化演  相似文献   

2.
晋国之风     
晋文 《前进》2016,(4):23-27
正一个国家的强盛,既有赖于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军事实力,同时也离不开厚重的文化实力。积淀厚重、传承悠久的优秀文化,就是晋国赖以称霸的精神之源。晋国文化旷远悠长、根深叶茂。大河厚土的滋养,远古社会的发轫,英雄神话的陶冶,尧舜禹时代的铺垫,夏商时代的锤炼,不曾断裂的文脉延续,为晋国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孕育母体,营造了历史环境。正是基于此,在西周至战国这个承前启后的轴心时期,晋国文化以其敢担当、重民本、尚大义、求变革的鲜明特  相似文献   

3.
正山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18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表里山河的独特地理形势、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传承、人才辈出的生动壮阔画卷,不仅使山西历史文化呈现出完整性、先进性、包容性等显著特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清晰而鲜明的印记,而且对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力、渗透  相似文献   

4.
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战国时属晋国地,故简称晋。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分晋国,因而又称“三晋”。山西位置扼险守要,境内资源丰富,文化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西地下埋藏着不尽的宝藏,其分布广、种类多、储量大。已探明的矿产117种,探明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24种。其中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素以“煤乡”著称。“人说山西好风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为山西留下丰富的人文资源。山西古代建筑数量之多和艺术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据统计,山西宋金前的木结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70%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截至2014年,山西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452处,山西是文物大省,山西人是最有理由彰显文化自信的,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首先,山西没有挖掘透彻自身的文化底蕴。山西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数千年的演进,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秦汉以来,山西历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灿烂辉煌。山西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可惜,大部分山西人对自己脚下的土地并不了解,更对  相似文献   

6.
孟苗 《今日山西》2004,(1):20-21
从远古时期的尧天舜日,到盐池思古,先民耕作渔猎,迎来了华夏文明的曙光;从晋国叱咤风云,敢为人先的伟大业绩,到云冈北魏时期多种文化碰撞,西方佛教化为本土文明;从古槐移民们背井离乡,眷恋故土的离情别感,到晋商突起,山西票号独领风骚打造天下最富……一部民族交响组曲以雄浑的气势,明快的节奏,高昂的音调,浓郁的地域特色,演奏出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辉煌,演奏出三晋儿女的自豪———华夏文明看山西。由省委宣传部精心策划推出的又一文化精品“华夏文明看山西———民族交响组曲《华夏之根》”,在山西电视台以2004年元旦音乐会的形式隆重推出。…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地处中国中西部的黄土高原东部、黄河中游地带,因位居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这里是晋国的领土,故简称“晋”,并沿革至今,“三晋”为泛称。在700多年前的元朝,开始设置“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辖今山西全境。1369年4月(明朝洪武二年)改称“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正式称“山西省”,相沿至今。山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大量的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表明,早在180万年前,我们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介绍源远流长的山西历史。  相似文献   

8.
山西。这方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神奇土地,史有“表里山河”、“人文祖地”之称,“物阜民勤、人杰地灵”之誉。历史曾深情地选择了这方水土———最早的“中国”在这里诞生、奠基,华夏文明的基因血脉在这里萌发、传承、凝聚。自古三晋乃龙行之地,多少天之骄子,风流人物,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在今天更显示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建设先进文化的进取态势和充分的自觉、自信。“华夏文明五千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表里山河千秋业,三晋英杰有后人。”我们应永远铭记先辈的业绩,继承其人文精神,弘扬其民族正气,继往开来,创造出中华文明更加灿烂辉煌的新世纪。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为大家介绍山西历史名人。  相似文献   

9.
山西。这方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神奇土地,史有“表里山河”、“人文祖地”之称,“物阜民勤、人杰地灵”之誉。历史曾深情地选择了这方水土———最早的“中国”在这里诞生、奠基,华夏文明的基因血脉在这里萌发、传承、凝聚。自古三晋乃龙行之地,多少天之骄子,风流人物,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在今天更显示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建设先进文化的进取态势和充分的自觉、自信。“华夏文明五千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表里山河千秋业,三晋英杰有后人。”我们应永远铭记先辈的业绩,继承其人文精神,弘扬其民族正气,继往开来,创造出中华文明更加灿烂辉煌的新世纪。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为大家介绍山西历史名人。  相似文献   

10.
马兴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2):116-121
春秋时期,北狄是山西境内少数部族中的重要一支,在与华夏族的交往中,晋国通过通婚、和戎和启土政策、结盟与兼并战争的策略促使北狄华夏化完成;受华夏族影响,北狄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得以进步,同时对华夏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申维辰 《前进》2005,(5):4-5
编辑出版《山西文学大系》是我省建设文化强省的重点工程。它的出版是我省出版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我省文化界的一件盛事。对于展示华夏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山西在华夏文明发展进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以晋南、豫西为代表的晋及三晋地域是中华本土孕育的文明中少有的没有发生文明断裂和失落现象的区域。我们可以从古史中关于尧、舜、禹的传说追溯到距今4-5千年的陶寺文化、一万年的柿子滩文化和13万年前的"丁村  相似文献   

12.
《春秋》2016,(4)
正伴随着中原龙山文化的崛起以及夏民族成为部落联盟共主、建立早期文明国家,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在此之后的商周两代到秦汉至最后的明清,中国整个封建历史时期的政治活动、文化发展中心就一直保持在了中原地区,再也没有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全部,或是孕育了全部的中华文明。一、从文明要素看文化到文明的转变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发现的众多  相似文献   

13.
正开栏语:山西是一个神奇出彩的地方。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千百年来,上自帝尧,下迄明清,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积淀了极其丰厚且别具特色的区域历史文化,留下了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山西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形成和中华文明发展的独特贡献,是由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其开创性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一大批熠熠有声的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及其  相似文献   

14.
左世忠 《前进》2012,(8):33-35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数千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历史,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山西这样一个既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我国“司法鼻祖”皋陶诞生地的地方,不仅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还有着深厚的司法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所包含的“德礼融于法”的重要特征和追求秩序、注重和谐的内在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如何科学把握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在批判的传承中探索法院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子和方法,是我们在推进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施琅 《两岸关系》2014,(5):38-39
<正>河南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发祥地,华夏历史文化的中心。自古以来,河南人才济济,相继诞生了老子、墨子、庄子、商鞅、苏秦、韩非、杜甫等历史名人,有中华始祖之称的黄帝轩辕氏也是在这里出生。为宣传中原宗教文化、宣传美丽中原、富强中原,河南省台办于4月初在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间,举办了"探寻中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两岸记者联合采访中原宗教文化活动,邀请了台湾和大陆有关媒体对中原宗教文化、河南经济  相似文献   

16.
杨振闻 《求索》2022,(1):30-39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蹂躏使中华文明"蒙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长期探索过程中,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科学方法论,科学对待传统中华文明的内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曾遭遇整体性危机的传统中华文明换羽新生。近代以来,中国人从器物、制度、文化等维度向西方学习,均遭遇失败。中华文明新生的过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和旗帜,实现自我革命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握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他一切文明中的积极成果,坚持文明互鉴,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其他文明的开放与包容,也宣告了西方文明关于"现代化=西化"神话的破灭。从"走俄国人的路"到"以苏为鉴"再到"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探索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超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高建生 《前进》2009,(8):20-23
在山西这块孕育了古老华夏文明的土地上,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从来不缺乏跌宕起伏的发展变化。但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迄今的60年发展,是山西真正具有现代意义变革与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变化中,山西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思想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杨波 《前进》2005,(10):25-27
山西省有着漫长的文明发展史和丰厚的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近几年来,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中,注重发掘和运用优秀文化成果,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宣传根祖文化,培育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力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与进步的思想库、东方古代艺术的博物馆。现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9处。但相当长一段时间,足以令山西人引为骄傲的灿烂辉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重视。当考古专家们在为他们的一起起考古重大发现而欢喜若狂时,热衷于挖煤致富的…  相似文献   

19.
数读天下     
《小康》2018,(18)
正5800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布研究成果,通过对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等众多遗址开展大规模考古发掘,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就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1000万据《世界移民报告2018》统计,中国国际移民人数位居世界第四,有接近1000万中国移民在中国以外地区生  相似文献   

20.
"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在曾经被称为"三晋"的这块土地上,承载了中华文明最古老、最厚重的历史。"仁者,恒爱之。"推动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一个核心力量就是"爱",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恒久的博大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