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晋国之风     
晋文 《前进》2016,(4):23-27
正一个国家的强盛,既有赖于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军事实力,同时也离不开厚重的文化实力。积淀厚重、传承悠久的优秀文化,就是晋国赖以称霸的精神之源。晋国文化旷远悠长、根深叶茂。大河厚土的滋养,远古社会的发轫,英雄神话的陶冶,尧舜禹时代的铺垫,夏商时代的锤炼,不曾断裂的文脉延续,为晋国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孕育母体,营造了历史环境。正是基于此,在西周至战国这个承前启后的轴心时期,晋国文化以其敢担当、重民本、尚大义、求变革的鲜明特  相似文献   
2.
2001年2月3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宣告成立,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剐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被聘任为院长,同时还被聘任为天津大学教授,兼任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名誉院长。消息一经传出,引起国内新闻媒体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我国理工科大学中普遍存在重科学技术而轻人文教育的倾向,造成理工科人才在人文修养和人文视野等方面的欠缺,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对理工科大学教育的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科学创新体系的建构所不可或缺。面对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天津大学经过战略性的思考,针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措施,建立  相似文献   
3.
晋国之变     
晋文 《前进》2016,(4):20-23
正在中国历史上,从春秋到战国的社会,是在一种"变革接着变革、战争连着战争"的态势中得以进步的。在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动荡时代,晋国之所以能纵横捭阖,称霸诸侯,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大剧,主要取决于其在六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贯穿着变革的主线,高扬着创新的主题。晋国的历史,是顺应潮流、追求进步的历史,是勇于变革、革故鼎新的历史,也是内增实力、外展形象的历史,对西周社会变革、华夏文明进程、三晋文化演  相似文献   
4.
对秦始皇宣称“匡饬异俗”,张岩先生认为这是严厉惩治入赘婚俗 ,表明在秦代曾发生过一次对母系制遗存现象的大规模破坏过程。其实不能把当时的入赘婚俗都简单等同于母系遗存 ,并且无论是就史料的征引和理解 ,还是对于基本史实的掌握与运用 ,这种新说均存在严重疏漏。因而可以断言 :秦始皇并没有进行过对于“母系制遗存现象的大规模破坏”,张岩先生的新说殊难成立  相似文献   
5.
创造奇迹的人蔡发恭同志模范事迹小记晋文高级工程师、山西矿业学院兼职教授蔡发恭同志在汾阳煤矿处于困境时服从组织安排,1992年7月到煤矿扭亏增盈。到矿后,用他超人的智慧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从1993年起,使该矿连续三年经济效益每年递增200万元,1995...  相似文献   
6.
晋文 《前进》2005,(11):34-36
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由省委宣传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旅游局联合主办的“华夏文明看山西”经济文化艺术周于2005年4月21日至28日在广州及珠三角,5月18日至5月24日在上海及长三角先后举行。这是继2004年底在北京举办的“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之后,我省举办的重要对外宣传活动。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十项:一,“华夏文明看山西”经济文化艺术周开幕式;二,《崛起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三,晋商题材新创话剧《立秋》展演;四,晋商题材大型舞剧《一把酸枣》展演;五,综合反映山西历史文化特色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展演;六,《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展》;  相似文献   
7.
晋国之脉     
晋文 《前进》2016,(3):46-50
山西是人类文明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诞生在山西南部的晋国,是山西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和华彩篇章。晋国,前后延续600余年,称霸中原一个半世纪,由立国之初的"方百里",发展成为囊括整个山西,并延展到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几乎是中原地区从西周末期到春秋时期的唯一大国,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独特作用,是最值得我们山西人梳理、总结和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多少年来,一代代学人,对文献、考古和民间传说做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但囿于确凿实证的缺乏,很多关键环节难以前后衔接,自圆其说。这些年,得益于考古发现的确凿证据,使得晋国的真实面貌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为整合考古成果,厘清晋国历史,重塑文化品牌,讲好山西故事,山西省文物局组织撰写了有关"晋国600年研究"的3篇文章:(一)晋国之脉:由西周叔虞封唐说起,纵谈了晋国从初创、崛起、争霸、衰落到消亡的历史过程,回答了纷争千年的晋国始封地问题,阐明了晋国在西周、春秋战国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二)晋国之变:以唐国初建实施夏政戎索新政为始,重点介绍了晋国历史上献、文、悼等几代明君贤卿主导、厉行的变革创新,总结了晋国变革创新的鲜明特色、重大意义和历史经验,同时指出了晋国变革中的深刻教训。(三)晋国之风:从英雄神话的濡染,到唐风魏韵的滋润,从百家争鸣的砥砺,到百花齐放的繁荣,简括地陈述了晋国文化在发祥、承继、弘扬、发展华夏文明整体进程中的先天禀赋、直根地位、鲜明特色和引领作用。这组文章对我省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促进文化强省建设和"六大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期刊发《晋国之脉》,《晋国之变》《晋国之风》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8.
杨国誉  晋文 《理论学刊》2012,(4):107-112
秦汉时期,律法的制定和执行者们已能注意针对特殊人群、特定情况和特定情节作出相应的刑罚减免规定和决定,从而使得秦汉律法中的刑罚减免体系得以完善和发展.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司法实践中还出现了自杀免罪、去职免罪、以功赎罪、替代免刑,以及基于“原心定罪”的减罪等若干免罪司法惯例.这些律法规定与司法习惯反映出秦汉立法和司法体系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进步性.但作为封建社会人治模式的产物,秦汉时期刑罚减免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而其与生俱来的时代局限也是在所难免的.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晋江市为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立现代观念、建现代城市、做现代人”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包括树立现代市民观念、培育现代城市文明、倡导现代生活方式三方面主要内容,分宣传启动、具体实施、总结深化三个阶段。今年将着力推进十项活动:  相似文献   
10.
晋文 《唯实》2015,(2):83-86
在中国古代,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仅就汉代史书而言,关于霾的记载便不一而足。但由于当时的科学认识水平不高,特别是天人感应的神秘解释,人们对霾的出现往往会产生很大的恐慌。史载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四月,因为出现了特别严重的黄霾天气,朝野震恐,成帝遂自责说:"朕承先帝圣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缪,日月无光,赤黄之气,充塞天下。咎在朕躬。"(《汉书·元后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