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4,(35)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变化。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创新发展的对策是:利用新媒体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种新媒体的悄然兴起,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而言,机遇与挑战同在。一方面,新媒体刷新着高校师生的思维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重塑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但另一方面,新媒体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的冲击亦不容小觑,它们消解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巨大挑战。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热点,回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诉求,需要科学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本文以业界相关研究为基点,试图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路径。例如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地位,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导性;消解思想政治教育霸权,实现教育双方话语权平等;捕捉新媒体信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驾驭技能;构建多元对话机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以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更加厚重的话语权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5)
新媒体作为高校学生喜爱的交流平台,正逐步通过其建立的虚拟空间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认知理念以及思维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因其传播的"无屏障性"和内容的多样化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关注、研究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服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朱浩然 《学理论》2015,(5):253-254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也不断发生变化。面对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挑战,应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和新特点,科学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7)
新媒体的产生,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新媒体环境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认识和适应新媒体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任务。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恰当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大对大学生正确应用新媒体来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指导,创新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更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新媒体环境下,将现代化的媒体技术与思政课结合,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方式和过程,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和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本次问卷调查发现,许多高校已经将新媒体技术引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中,但对新媒体技术掌握还不够成熟,对新媒体的了解不够深入,仍需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4)
21世纪最重要的科技文化现象就是新技术的发明导致新媒体的诞生,依托高科技而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增长趋势日新月异,对高校大学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能否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并有效规避其消极影响,是推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培养一支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新媒体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学界从理论、实践的多个视角和层面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新媒体起源及其特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新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视域展开。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8,(1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这就需要系统分析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效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夏开成 《学理论》2015,(4):240-241
新媒体的开放性、渗透性、自主性、互动性等特征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机遇,而且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在新媒体视域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育功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首先阐述了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育带来的机遇;其次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育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最后探讨了利用新媒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育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9,(11)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立足新时代,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师资建设、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借助新媒体,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路径,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谭萍 《学理论》2014,(5):289-290
新媒体时代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折射出在网络等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教育的缺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创造性运用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础上,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占领网上阵地,应探索新途径,利用各种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8)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属性,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意味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挑战。因此,必须准确地把握新媒体的特征和属性,促进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结合,在提升理论认同、责任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新媒体背景下教育环境的变化和教育对象的特性,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提升,才能应对新媒体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思政课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策略提升教学能力,如建立师生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增加思政课教师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等。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4)
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手段,但也对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由于教师对新媒体运用能力偏低等原因,这给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而需通过加强培训教师新媒体的运用能力等途径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王换芳 《学理论》2013,(29):297-298
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08课程方案的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迎来了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机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课堂教学尽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3)
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要始终坚持突出一个永恒主题,提高两个群体素养,贴近三个有效载体,努力实现新媒体的运用与网络思政工作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通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大学生群体,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和生活化成为新课题。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提供了最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尊重大学生自主与个性,网络新媒体的作用是提高大学生信息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工作思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贴近青年,润物无声。大学生党员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是高等学校全员育人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榜样示范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