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举制度不仅涉及如何实现人民主权和民意的真正而有效表达的问题,而且涉及不同政治力量和不同政党的切身利益.比例代表制被认为是“最民主”的选举制度,对比例代表制的调整和变革一般都是为了加强权力结构的稳定性,实现政治统治的有效性.二战后,法国选举制度经历过数次重大变革,基本确立了单选区两轮多数制,完成了从偏重民意代表性向偏重统治有效性的转变.在这种有利于大党或政党联盟的选举制度的影响下,困扰法国一个多世纪之久的政党力量分散化的格局有望得以改变.地方议会选举制度和欧洲议会选举制度的安排上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全国议会选举中单选区两轮多数制导致的民意代表性缺失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政党体制是特定民族国家和地区社会环境的产物,并且是在与动态的社会环境的联系中演化的。台湾地区政党体制演变是在现有体制框架内由国民党主导进行的,在演变的过程中又受到台湾独有的政治文化和选举制度改革的影响,目前属于不稳定的两党制。通过对台湾政党体制演变过程的梳理,可以得到几点启示:竞争性政党体制的建立需要民主的社会生态环境;执政党要抓住有利的政治时机,主动改革政治体制;政党体制要反映政治发展的要求;政党体制的建立要与国情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政党作为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纽带,为适应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或主动调整或被动接受以适应现代化进程。这种与现代化相联系、总体上与现代化同步的改革进程,就称为政党现代化。政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政党不断调整政策纲领和组织结构、提升社会沟通和选举能力、拓宽经费筹集和利益表达渠道、完善民主机制和政治功能的过程。在选举型社会,政党通过提名候选人以夺取或巩固政权、  相似文献   

4.
在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政党大幅崛起。极右翼政党具有族裔民族主义的实质属性。欧洲议会选举显示,欧洲选民分野从阶级分野向族群和地区分野转化,极右翼政党是得益于该政治转向的族裔民族主义政党。从供给—需求模型的角度看,极右翼政党崛起的供给因素主要在于极右翼与民族国家共同体构建模式的契合,以及主流政党在移民问题上内化了极右翼的主张,共同(合流)趋向极化;更为重要的是需求因素,即与民族主义紧密相关联的、由其产生危机的民族国家模式、代议制民主、福利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四方面的共同放大作用,急剧增加了欧洲选举市场中对族裔民族主义政党的政治需求,从而导致极右翼政党的崛起。  相似文献   

5.
境外政党长期执政态势是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当代非洲在军人政权或一党制向多党制转型过程中,形成了左翼政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格局,这是非洲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持续发展的压力、政党格局的变动、系统腐败的延续、政治民主的滞后、西方民主的输入是非洲左翼政党长期执政的主要挑战。非洲左翼政党要保持和强化长期执政地位,必须实现向团结政党、廉洁政党、现代政党和开放政党的转型,成为引领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长期执政具有"双刃剑"效应,以执政有效性和执政合法性为核心,实现向现代化执政党的转型,是长期执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2009年民主党政权的成立使日本两大政党制的发展迎来高潮.日本短期内再度实现两党政权轮替的可能性较小,但政党竞争在选举层面形成了主要在两大政党之间展开的格局.以2012年民主党政权的崩溃为转折点,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向极端多党化.安倍时代形成并延续的"一强多弱"政党格局或将成为日本政党政治的"新常态".进入"后安倍时代",自民党与公明党间的执政联盟也将继续保持稳定并具备长期可持续性.第一在野党的再度崛起成为难题,在野党的政治重组将呈周期性循环态势.  相似文献   

7.
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是世界文明演进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西方特别是西欧,是世界最早出现政党的地区,是世界政党制度的发源地.西方近代政党制度的产生,以及由此逐步形成的政党政治,使西方国家的上层建筑实现了革命性飞跃,对本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治演进带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社情民意和政党政治发生深远变化.社会民主党作为欧洲主流政党和左翼政治力量,陷入了新一轮选举困境,其持续衰退改变了左翼阵营内部的实力对比,打破了左右两大阵营的传统平衡,加速了各国政党格局的分化重组.政党格局演变、左翼阵营内耗和选举制度的差异程度又影响了各国社会民主党的政治走向.与得益于选举制度的英国工党不同,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法国社会党的选举困境十分严峻.以2021年德国大选为开端,欧洲主要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政党博弈.在竞争性和周期性选举的压力之下,社会民主党亟须找到政治空间的合适定位,有效实现政党变革、党内团结和党外联合,才能避免沦为边缘政党.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的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在此时期俄罗斯经历了许多震荡与磨难,现已成功解决了发展道路上的许多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俄罗斯的政治和政党制度的一切变化几乎都是激进的社会经济转型进程导致的。政治变化反映了建立国家经济潜力的复杂经济进程。俄罗斯的发展潜力是在改  相似文献   

10.
政党联盟化是现代政党政治中的普遍现象。欧洲民粹主义政党为了壮大组织力量,增强政治话语权和政策影响力,采取联合结盟的发展策略,呈现出明显的政党联盟化动向。从组织学的视角来看,民粹主义政党组建联盟既源于组织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力,也与主流政党的代表性危机和竞争性政党选举体制密切相关。在联盟策略上,民粹主义政党淡化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注重实用主义的利益回报,联盟成员除了政治光谱上的同向者,也有传统主流政党,甚至还有处于政治光谱反向的合作者。它们通过组建执政联盟或组织议会行动同盟两种主要方式宣扬和推行民粹主义主张,给欧洲各国政治以及欧盟政治带来巨大冲击,进一步加剧了政党离心性竞争、加速了欧洲政治碎片化、加深了欧洲社会裂痕,使得欧洲政治发展前景更具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中东欧少数民族政党发展迅速,它们积极参与政治、表达诉求,而参加议会选举是其参与政治并力图影响政府政策的重要渠道之一.经过约30年的发展,中东欧少数民族政党出现了分化,有的发展稳定,通过议会选举进入议会;有的长期无法迈过议会当选门槛;还有的则由于缺乏支持者而融入其他政党或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已有研究对中东欧少数民族政党兴衰原因的解释侧重于国家的选举制度、当选门槛、少数民族的聚集程度、欧洲一体化的影响等,但这些解释仅仅揭示了少数民族政党兴衰成败的外因.事实上,少数民族政党的目标、意识形态、组织力量等自身因素也对其兴衰成败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政党联盟理论来看,欧洲激进左翼政党的激进左翼意识形态和选举政治实力,是其他主要政党选择激进左翼政党作为联盟伙伴的重要影响因素。欧洲激进左翼政党进入政府,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职位和政策目标,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执政提升政党形象和政治合法性。政府中的激进左翼政党通过充当社会民主党的"左翼良知",减缓或抑制了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但欧洲激进左翼政党所取得的政策成就大部分是"防御性"的,很难对总体性政治施加任何实质性影响。此外,加入联盟政府也给欧洲激进左翼政党带来了政治考验,如选举挫败、政治妥协、组织机构的压力等。如何将自己的理想主义目标转化为现实,是欧洲激进左翼政党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独大型政党制度作为多党制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指在实行多党竞争的国家,有一个政党由于实力明显超过其他政党实力的总和从而能够单独长期稳定地执掌政权.根据其所处社会结构的性质,可以分为同质社会中的独大型政党制度和分裂社会中的独大型政党制度两种类型.独大型政党制度下政党政治有如下特征:派系政治发达;独大型政党在组织体制及社会发展政策方面具有极强的社会整合能力;反对党的压力边缘化,政治中的民主往往内化为独大型政党内部各派系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英国传统上形成的单选区相对多数制度并非政党政治时代的产物,由此导致其根本缺陷——无法有效反映政党的实力与影响。尽管该选举制度有助于保证统治的有效性,但由于总是有利于少数大党,选举结果往往很不公正。对这一制度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改革呼声也日渐高涨。改革者们提出了一些替代性改革方案,各党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倾向于不同的选项。2010年大选,强烈要求改变选举制度的自民党与保守党联合执政;但2011年由其主导举行的关于选举制度改革的全民公决却被否决。这一结果是英国政党政治结构、国民政治心态、选举制度本身几个层面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共同造成的。此后,英国选举制度改革的前景在短期内变得黯淡,但是改革的需求仍然存在,各方争议犹存。  相似文献   

15.
袁东振 《当代世界》2013,(12):22-26
拉美国家传统政党立党时间早,历史根基深厚,许多党曾长期执政。随着全球化进程和拉美地区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拉美传统政党的政治地位遭遇前所未有挑战,政治影响力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即使那些仍继续执政的传统政党也面临严重合法性困境。但传统政党仍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一些传统政党仍具有掌控或主导国家政治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19年2月,塞内加尔的总统选举顺利举行,且投票率有明显提升,再一次巩固了其"非洲民主国家典范"的国际形象。塞内加尔政党政治经历了从事实上的一党制到全面多党制的演变。广大民众对民主的诉求是塞内加尔政党制度改革的原动力,较为统一的民族语言和宗教信仰为政治改革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然而,多党制的实现并不意味着民主制度的真正确立,新父权主义在多党竞争外衣下继续维系着权力和利益的平衡。近年来,塞内加尔政治生活呈现出施政重心向经济发展转移、民众在选举投票时思维理性化等新趋势。与此同时,宗教势力的政治影响依然存在,立法权的独立性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2007年5月,法国选举出了战后出生的年轻总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九任总统——尼古拉·萨科齐。6月。法国又选出了新一届国会,法国总统萨科齐所在的右翼政党——"法国联盟运动"赢得了议会中的过半数席位,这一胜利为其推行政治和经济改革,特别是他所承诺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日本自民党"一强"优势确立于2012年日本众议院选举,此后历经5次国政选举延续至今。自民党"一强"是一个"复合结构":从选民支持基础来看,自民党国会势力之强与选民支持基础之弱是一体两面;从日本政党政治格局来看,自民党"一强"依存于其对立面,即其他政党的"多弱并存",同时自民党与公明党结成执政联盟,其"一强"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依存于公明党。以选举政治为分析视角,自民党"一强"优势的延续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国政选举的低投票率,与执政联盟伙伴公明党在选举中相互通融选票,与保守政党日本维新会展开间接合作。从当前日本政党政治形势来看,建立在与公明党结成稳定执政联盟与选举联盟基础上的自民党"一强"优势或将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19.
普京2012年再任俄罗斯总统后加快了政党改革的步伐,因而俄罗斯政党政治版图出现了明显的新变化,大批新政党获准登记注册,成为合法政党;普京总统拟推出的政党改革新举措——恢复国家杜马混合选举制度,必将引起俄罗斯政党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拟于2013年9月举行的新一轮地区选举,对于正在变动中的政党体制来说,是引人注目的重要考验.  相似文献   

20.
在近年来席卷欧美的民粹主义浪潮中,英国独立党迅速崛起,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通过更是令其声名大振。但独立党并没有像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那样在本国选举中实现突破,只是在欧洲议会选举这种“次级选举”中取得过胜利。前独立党领袖法拉奇新组建的脱欧党在英国政治中仍面临和独立党一样的困境。英国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所面临的制约既来自英国不同于欧洲大陆国家的选举制度和政党结构,也源于英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