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家康 《湘潮》2012,(6):4-7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和许多共产党员一样,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他在国民党中央机关工作了3年,担任过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等职。  相似文献   

2.
胡松涛 《湘潮》2023,(10):14-15
<正>白面书生上“梁山”,率领百姓打江山毛泽东本是一介书生。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国共合作后,蒋介石拿到了“枪”——他在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中任校长,后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毛泽东拿到了“笔”——他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10月兼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在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毛泽东1925年12月26日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的身分,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关于上海(民国日报)审查结果报告》(档案号:汉12753)和1927年他以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常委的身分,与常委邓演达、陈克文起草的《土地问题草案》(档案号:类号484/275)。这两份珍贵史料没有收进大陆权威版的《毛泽东年谱》,因而鲜为人知,现作一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许人俊 《党史博览》2007,(10):45-50
项与年早年离妻别子赴南洋从事革命活动,回国后成为中共红色特工,在上海滩惩治叛徒特务,营救遇难战友 项南,1918年生.其父项与年,1925年秋入党.当时国共实行合作,两党关系密切,毛泽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谭平山任组织部长,林伯渠任农民部部长,国民党左派人士彭泽民任海外部部长.  相似文献   

5.
广州是毛泽东长期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1923至1926年,毛泽东曾多次来到广州从事革命活动,他先是在广州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讨论和起草各项决议案及大会宣言,在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成为负责中央日常工作的三名成员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毛泽东和许多共产党员一样,在广州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他在国民党中央机关工作了3年,担任过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等职,并主编过《政治周报》,还担任过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广州所从事改造中国的伟大实践和对中国革命和发展道路进行的睿智探索,是其人生中的一次重要历练,对于其后来的崛起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在羊城留下的深深足迹,也永远印刻在了广州人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湖南,遭到了反动军阀赵恒惕的疾恨,1925年8月毛泽东被通缉,不得不离开家乡,于同年9月底奔赴广州。10月5日,在国民党第11次中央执行委员会议上,国民党中央常委,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以政府事繁,难于兼顾宣传部长职务为由,向会议提出请曾与他在上海执行部共事并做出很大成绩的共产党人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对于汪精卫的提议,会议很快予以通过,并要求毛泽东立刻到宣传部主持一切。毛泽东担任代理宣传部长期间(1925年10月5日至1926年5月25日),不负众望,很快使国民党的宣传工作有了新的变化。时任国民党中央常委会秘书长的林佁渠曾对此作过较高的评价。他说,有一件事可以乐观的就是本党在海内外的宣传工作很有进步,“本党在以前对于指导民众运动的宣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从台北国民党党史馆获得几通未曾公之于世的信札,对于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时代情境和当事人的个性特色颇有帮助,兼具史料与鉴赏价值。其中,毛泽东的亲笔信札有3封,都是他担任国民党要职时写给国民党中央的短笺。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之后,毛泽东即返回湖南领导农民运动。1923年6月,毛泽东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大会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决定与国民党  相似文献   

8.
“周主任年轻有为,实在是 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之初,任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戴季陶为政治部主任。但戴季陶辜负了孙中山的期望,他反对国共合作,歪曲三民主义,孙中山对他极为不满。 一天,戴季陶因和国民党右派分子张继争吵,“委屈”之余不辞而别。政治部无人负责,形同虚设,孙中山忧心如焚、食不甘味。  相似文献   

9.
<政治周报>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由毛泽东主编的国民党中央的机关刊物.此前,学术界对于毛泽东以该刊物作为阵地所进行的政治斗争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但是很少关心<政治周报>时期的办报经历对于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的形成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实际上,这一时期毛泽东处于中国政坛的高端前沿和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对于国民党新闻宣传的观察非常清醒,他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宣传报告>等文件,系统总结了国民党中央对于新闻事业的经验和失误,这为毛泽东党报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和理论雏形,毛泽东党报理论中的对敌斗争原则、真实性原则和党性原则等核心内容,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它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军队党的生活》2008,(1):70-70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20~3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同意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有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10名共产党员为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大革命高潮的起点,有了国共合作才促使全民族的  相似文献   

11.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是国共合作史上的重大事件。毛泽东在大会上有出色表现,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其间,毛泽东还参与了共产党党团的领导。但讹传甚广的"指导小组"说,忽视了毛泽东的作用。笔者最近较为广泛地查阅了有关资料和论著,  相似文献   

12.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酝酿阶段,廖承志是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的秘书。但他认识到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合作,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他不计较国民党右派杀父之仇的前隙,以民族大义为重,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奔走呼号。 1937年2月,国民党中央召开五届三中全会,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13人为力促国民党当局转变立  相似文献   

13.
《党的文献》2011,(6):3-1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建立了档案保管制度,保存党的文献资料。但在此过程中,尤其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重要领导人参加国民党工作的许多珍贵档案文献,大多保存在国民党的档案部门。1949年,随着国民党的溃败,这些重要档案移入台湾,收藏于国民党中央党史馆。20世纪90年代后,国民党中央党史馆开始对外开放档案。200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与该馆合作,陆续将这些档案进行整理、复制,并在胡佛研究所对学界开放,为中国史学界开展研究提供了便利。本刊特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金以林等同志,从中选编了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的几封信,予以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一、国共合作实现,孙中山决定加强宣传工作在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曾经三次来穗。1923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来穗,出席在广州举行的中共三大。1924年1月,毛泽东第二次来穗,出席国民党一大。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2月中旬,毛泽东从广州来到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由于在上海积劳成疾,经中共中央同意,毛泽东于1924年12月回湖南休养。就在毛泽东回湖南前1个月,孙中山北上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谋求国内和平统一,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日益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建立了档案保管制度,保存党的文献资料。但在此过程中,尤其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重要领导人参加国民党工作的许多珍贵档案文献,大多保存在国民党的档案部门。1949年,随着国民党的溃败,这些重要档案移入台湾,收藏于国民党中央党史馆。20世纪90年代后,国民党中央党史馆开始对外开放档案。200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与该馆合作,陆续将这些档案进行整理、复制,并在胡佛研究所对学界开放,为中国史学界开展研究提供了便利。本刊特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金以林等同志,从中选编了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的几封信,予以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在“联俄联共”时代,毛泽东曾在国民党内任职,国民党中央还一度积欠毛泽东6个月薪水,共计720块大洋(俗称袁大头)。1924年,国民党召开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毛泽东获拔擢出任候补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17.
1924年秋天,我们开始在厦门集美学校建立国民党。那年暑假,我从家里到汕头,想到广州工作。碰到兰裕业同志,他是中共党员,是青年团广东区委领导成员之一,厦门集美学校毕业班的学生,我在学校里同他来往比较密切。他对我讲:今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国共合作的形势很好。你想到广州很好,但广州参加革命的人多,而福建参加革命的人很少,你应该回到集美学校去开展革命工作,建立和发展国民党左派组织,直接与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杨匏安联系。那时,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人才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毛泽东是这一政策的践行者,他的工作重心在国民党内。他提出或实践了建立统一集中有纪律的党、建立群众的党、宣传部是实现党政策的总机关、在炮火中制造人才、争夺革命领导权、维护左派对党史解释的权威性等重要思想。这成为中共党建思想演进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杨匏安,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先驱;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曾在中共和国民党中央任要职,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作出了贡献;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逮捕,英勇就义。作为历史的丰碑,杨匏安的清霜坚傲骨和功绩已永载中国共产党的不朽史册。那么,在那些曾与他共事,最终牺牲在对方手下的国民党人眼中,杨匏安又是怎样一种形象呢?笔者特将国民党人评价杨匏安的部分资料辑录如下,从另一个角度彰显出杨匏安不朽的功勋和品格。  相似文献   

20.
谭平山与南昌起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平山,与陈独秀同为中共广东党组织的创始人。大革命时期受中共中央委派任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央组织部长、中共驻国民党党团书记,推动国共合作的发展,是大革命运动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