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红军长征中,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陈云发挥了独特作用。他担负起指挥红五军团掩护中央红军转移殿后的艰巨任务;他在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作出重要贡献;他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推进,为赢得共产国际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形成的支持作出重要贡献;他为后人留下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珍贵历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宣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鱼恩平 《党史纵横》2006,(10):10-13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当我们在缅怀和颂扬领导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老一辈革命家和众多英勇的红军将士并追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时,有一人不能忘记,他就是在长征中为维护党的团结、争取红军长征的完全胜利立了大功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肩负重任历尽艰险从苏回国寻找中央红一方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后,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络中断,失去了联系。虽然陈云于1935年6月受党派遣退出长征并转道上海于8月抵达莫斯科,使得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了解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一些情况,但由于和我党没有建立起通讯联…  相似文献   

3.
正孤身一人闯新疆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派陈云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时隔一年多,没有音信。1936年6月,中共中央又派邓发赴新疆,再由新疆转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红军长征到陕北的情况。邓发从陕北吴堡出发,秘密到达西安,后凭着一张张学良签发的县长委任状,从西安坐汽车到了兰州。当时,盛世才  相似文献   

4.
被邓小平誉为"革命元老"的杨尚昆同志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长征初期,他和彭德怀一起指挥红三军团英勇奋战,保障了中央纵队的安全转移,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条件;遵义会议上,杨尚昆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领导;遵义会议后,杨尚昆和彭德怀一道指挥红军为成功跳出敌军的包围圈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中,他拒绝张国焘的收买,接受毛泽东交待的特殊任务,做团结工作,关键时候率部随中央北上,为彻底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阴谋活动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共产国际在指导第五次反"围剿"的过程中,由于始终存在着的教条式指挥及其"苏联利益至上"的倾向,使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不仅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而且还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陈云向共产国际所作有关长征的汇报,对于促成共产国际认识转变以及对于长征和中国革命的支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陈云有关长征的文献主要涉及《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随军西行见闻录》《英勇的西征》。在长征文献的研究中,陈云有关长征文献的发现及价值已有充分研究,不过有关《随军西行见闻录》著述时间地点的论述存在不同的说法,分析探讨此疑问,对于学界深入了解陈云有关长征文献的价值意义,加深对红军长征的认识了解,有着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孔德生 《理论学刊》2006,1(10):23-26
长征途中,毛泽东立党为公,挺身而出,凭借高超的斗争艺术,力促遵义会议的召开,保证了党的团结统一,特别是对内挫败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对外赢得了共产国际的理解和支持,胜利完成长征,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充分体现了一位成熟政治家的风采。  相似文献   

8.
陈云1935年10月15日《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俄文记录稿一页  相似文献   

9.
正1.共产国际控制力弱化,为中共党风建设留下了更加自由的空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后,共产国际对中共的直接或间接性的指示,无论是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前后相比还是与大革命失败至红军长征前相比,都明显要少得多。共产国际控制力的减弱,不仅有助于中共根据中国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及政策,而且有助于中共解放  相似文献   

10.
从长征开始到遵义会议期间,红军的精神面貌经历了从高昂到持续低落再上升的过程,在遵义会议决议传达到各部队期间达到顶点。其演变过程大致与长征中红军所处的战略态势相符。遵义会议对长征中红军精神面貌的好转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积极有效领导全民族抗战,党中央提出"以发展求巩固"的战略方针,打通国际通道、"背靠苏联"是中共这一时期的重要战略意图。苏联和共产国际一直支持中共打通国际通道,在红军落脚陕北后更为关切,并作出给予军事和技术援助的承诺。但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不希望与日本过早发生冲突,加之当时绥远伪蒙军与中国军队冲突升级以及日本特务遍布绥远的状况,遂变更援助线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军打通国际通道的军事实践。  相似文献   

12.
德日法西斯崛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全力应对希特勒德国的同时,又力图避免与日本发生战争,制定了通过开辟陆路交通线,从物质上援助中共及其领导下的红军,达到制约日本、保全自己的战略,"打通国际路线"就是落实这一战略的重要方针。"打通国际路线"既是苏联的需求,也是中共的需求。中共中央及红军在长征后期和长征结束后积极实施这一方针,对中央决策和红军的军事行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援助,中共及红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是,由于国内外局势的变化,特别是苏联与共产国际的原因,中共及红军始终未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13.
遵义会议前后,张闻天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促使遵义会议成功召开,实现红军军事战略的转变,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阮鑫 《党史文苑》2007,(10):32-33
遵义会议前后,张闻天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促使遵义会议成功召开,实现红军军事战略的转变,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姚群民 《党史文汇》2002,(12):30-30
在众多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早期报道中,陈云同志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是最早以亲历亲闻角度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与红军领袖的文献。文章于1935年秋写成,次年在中共主办的巴黎《全民月刊》上发表,同年在莫斯科出版单行本。此后,传入国内,以多种版本出现,流传很广。1934年10月,陈云作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的中央代表,参加了长征。1935年1月,他出席遵义会议。5月,受党中央的委托,陈云离开长征队伍,前往共产国际。他先到上海,8月,从上海启程,20日到达莫斯科。当时,苏联、…  相似文献   

16.
苏若群 《党史文汇》2016,(10):55-60
正一般认为,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报告之后,共产国际领导人对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才有了解。但从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来看,从1934年10月开始的一年内,连同陈云的报告在内,至少有六种信息来源让共产国际了解到红军及其长征的情况。一、1934年11月《真理报》的文章1934年11月14日,苏联《真理报》发表署名"Α·Γ·于上海"题为《争夺四川的斗争》的文章,系据《中国评论》周刊、《上海日报》《密勒氏评论报》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具有重大的意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解决问题的开始;提供了红军长征胜利的军事路线保证;提供了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组织保证;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起点。在新时期回顾遵义会议的伟大功绩,给我们以下启示: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原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既防右又防"左"的思想路线;必须在实践中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民主集中制。  相似文献   

18.
遵义会议批判了经共产国际批准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并取消了他们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分工时,又由张闻天(洛甫)接替了博古负总责的职务.这次会议不仅独立自主地对中央组织成员和分工作了部分调整,还根据红军所处的具体情况,制定党在领导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中的方针、政策.这对在共产国际绝对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确实是成立十四年来破天荒的大事件.虽然"遵义会议是在拥护共产国际大  相似文献   

19.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全国党刊研究会组织了"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全国党刊赴贵州联合采访"活动,我有幸参加于其中.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红军山,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茅台渡口,娄山关战役遗址,强渡乌江战役遗址,猴场会议遗址……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无论是聆听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的老红军讲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还是登280级台阶到红军山瞻仰烈士陵园,向红军烈士敬献花篮,无论是领略娄山关战场阵地的险要,还是感受昔日红军强渡乌江的艰险,无不令我对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萌生新的感怀、新的启迪,对红军长征精神生出几多感悟.  相似文献   

20.
德国人李德(1900——1974),即奥托·布劳恩,30年代作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和中国红军总部的军事顾问,直接参与和组织了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政治斗争,由于他支持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推行错误的军事路线,导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严厉批评,被剥夺了对红军的领导权,1935年底,李德辞去抗日军政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