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国家教委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指出:“时事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摆在重要位置。”时事政策教育是中学生的必修课,是向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向学生进行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任务教育,向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以及国情教育。通过时事教育帮助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拥护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使之与党中央保持思想政治的一致性。根据实际我校对时政教学进行了改革,主要采用了如下灵活多样的形式,并初见成效。一、八面撒网,重点捕捞时…  相似文献   

2.
2008年考研政治大纲中“形势与政策”部分要求考生掌握一年来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为配合考生复习,时事复习30题的选题范围与大纲的要求一致(相关详细资料参见本刊2007年第一至六期“时政”、“国内外大事记”等栏目)。有关党的十七大的详细内容,参阅本期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3.
时事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时政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天下大事,加深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时事政策教育,因势利导,把时政教育寓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将时政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为政治教师,要紧密地结合当前的实际,适时地把社会上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和国内外重大事…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一直以“时事政策百科”为鲜明特色,专注梳理、归纳国内外时政要闻,为读者提供权威、实用的资料,赢得了干部、职工以及学生等广泛的读者群体的关注。新的一年,我们将强化读者意识,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二年来、在对初中高中学生的时政教育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爱好异同等特点,因人而异,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兴趣。具体做法有: 一、专题讲座。87—88年在高三教学中,学校安排了每星期一节时政教育课。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根据当时国内外动态及时向同学们进行时政教育。专题讲座是解决同学们对国内外“热点”问题讨论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8,(6):90-93
2009年考研政治大纲中“形势与政策”部分要求考生掌握一年来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为配合考生复习,时事复习30题的选题范围与大纲的要求一致(相关详细资料参见本刊2008年1~6期“国内外大事记”、“时政”等栏目)。有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详细内容,请参阅本期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9,(6):101-103
2009年考研政治大纲中“形势与政策”部分要求考生掌握一年来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为配合考生复习。时事复习30题的选题范围与大纲的要求一致(相关详细资料参见本刊2009年1~6期“国内外大事记”、“时政”等栏目)。有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详细内容,请参阅今年第5期《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问答》。  相似文献   

8.
我校初中的时政教育活动一般是通过收听新闻广播、组织读报、出黑板报、时事题问答以及有奖测验等方式进行的。具体作法是:①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宣传工具,让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事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占领宣传阵地。学校的公用黑板报,坚持定期更换内容,一周出版一次;各班的壁报、教学黑板也要及时配合。②各班集体订阅报刊,坚持经常读报。③学校成立了时事政治学习小组,吸收初中二、三年级同学参加,坚持每周活动一次。④每星  相似文献   

9.
传统时政教学只是在临考前一个月左右,对一年内的重大时事进行突击教学,学生记住有关人名、时间、地点、政策的名称和大概内容等等,能考高分就行。这种纯应试的时政教学法,根本起不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时政教学的意义远远超出应试的目的,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所以,时政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常抓不懈。  时政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国内…  相似文献   

10.
时事复习题的选题范围包括近一年来主要的时事内容(相关详细资料参见本刊2006年第三、四、五、六期以及2007年第一、二期“时政”、“国内外大事记”等栏目)。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04,(2):41-47
为配合考生做好高考时政复习,本期时事复习题的选题范围包括近一年来主要的时事内容。有关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请参见本刊2003年第4期《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问答》。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请参见本刊2003年第3期《学习胡锦涛重要讲话问答》。  相似文献   

12.
我校政治教研组在加强对学生的形势教育时,试验了一种“时事报告会”。就是每班成立一个时事学习小组,3-5人组成,负责管理班上的报纸杂志,并定每周的星期一和星期四读报课由时事学习小组成员轮流作三、四天内的  相似文献   

13.
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是2007年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今年形势宣传教育的重大专题之一。为贯彻落实中宣部关于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宣传意见,中宣部宣教局与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联合编辑出版了《时事报告》增刊“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专集”,  相似文献   

14.
上一学期,我们以每周一堂的时政课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时政教学。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生自备小本,摘录每周时事,课上师生共同发布新闻。这种做法,交流了各种信息,激发了学生对时政课的兴趣,促使学生每天去听广播,看报纸,了解国内外大事;同时也使一些胆子小、平日羞于开口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逐渐地锻炼了他们的胆量;而教师也从学生的新闻发布中得悉了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消息,便于积累材料、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5.
时政新词英译在我国对外宣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翻译界专门针对时政新词英译的研究不多,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时政新词英译研究更为鲜见。据此,将时政新词界定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大时事、政治形势和大政方针、政策和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的新词。  相似文献   

16.
1990年高考的政治试题中的单纯时事题,不偏不怪,广大师生异口同声地赞扬。广大师生之所以这样赞扬90年的时政考题,是由于现在“时政学习”过重的负担把大家压得太苦了。这种过重的痛苦原因:一是没有“确定的教材”,二是纯时政考题占分过多。由于没有“确定的教材”,加上过去某些时政考题又偏又怪,迫使政治教师不得不广泛搜集材料,除了翻找许多重要报刊,还要天天收听“新闻联播”,把自认为“重要的材料”大量编写,再刻印给学生。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必然造成“厚厚的一大”时政材料。学生手捧着它,被其中的“错、乱、差”搞得头晕脑胀! 正因为纯时政考题占20分,哪个学生敢于放松这“厚厚的一大”!只好被这“厚厚的一大”任意摆布了。结果,广大学生被那种难以承受的“错、乱、差”害得不浅,耗费了许多宝贵精力。对此,广大政治教师非常烦恼,广大学生十分痛苦,我们对于这种“空耗精  相似文献   

17.
我针对在学生当中不重視时事政策的学习,不爱收听(看)新闻联播,不大关心国内外大事的情况,在政治课上,试行了“小灵通”广播的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时事学习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被忽视。针对这种状况,本文试图从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等方面探索时事学习的有效性策略。从而使时事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此,我的做法是:一、教育观念的更新———正确认识时事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是学习时事内容的前提。作为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时事学习是教师关注学生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关注社会的需要。因此,时事的有效…  相似文献   

19.
时事课是高中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这为对中学生进行现实的国内外形势教育,使中学生及时学习、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最新方针、政策开辟了一条重要渠道。为了上好时事课,用好《时事》课本,激发学生对时事课的兴趣,增强时事课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国内外形势,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初步探索。其主要形式是:1.学生即兴时事点评演讲。每堂时事课开始时,选一名学生上讲台进行即兴时事点评演讲。我根据《时事》课本和电视、报纸提供的重要时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我们的政治课如同其他学科一样,围绕着这个问题,就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进行系列化改革。现就我们的时事政策的教学改革,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我们在时事政策课(以下简称时政课)教学中,将原来以教师“宣讲”为主的讲授课,改变为以“学生自选专题、演讲,教师归纳、总结”为主要形式的时政演讲课。全学期时政课的课时,集中使用,从准备开始到结束,全过程共安排了15课时。我们的时政演讲课,大致按以下三个阶段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