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全球语境下,少数民族典籍英译对民族认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新世纪来,尽管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以少数民族典籍英译作为研究对象,就其研究的意义、现状、英译标准、方法等进行回顾,并就此进行展望,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希冀能对此领域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从而繁荣文化,促进交流。  相似文献   

2.
口译中理想认知模式的建构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认知模式在人与外界接触中构建,基于人类经验之上。因此,不同文化的民族有独特的理想认知模式。口译是当今世界不同语言民族间的交流方式,译语正是通过各种理想认知模式的建构和对比后产生的。本文就英汉口译中理想认知模式的建构进行探讨,并提出英汉口译中理想认知模式的建构原则,对英汉口译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5,(6)
公示语是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桂西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让该地区公示语汉英双语系统的建立成为必然趋势,公示语英译的重要性凸显。但桂西民族地区公示语英译目前存在诸多乱象,因此,必须提高该地区公示语英译的质量,提升该地区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史大丰 《青年论坛》2009,(1):138-140
晚清时期社会剧烈动荡,大量外来词注入汉语词汇大家庭,这在《官场现形记》等小说中有显著体现。《官场现形记》中的外来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形式:借用日译词或日语借词,来自古代汉语的日译词或西洋译词,自创新词充当西洋译词;西洋借词,来自满族和佛教的词,等等。  相似文献   

5.
新词的汉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对外贸易及其他活动的日益增多,我国的经济文化生活呈现丰富多彩的景象。许多前所未有的相关词汇和名称纷至沓来,给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翻译理论与实务为基础,从时政、商务、网络词汇几个方面入手探讨新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在诗歌中,地名既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地理名词存在,也可寄寓诗人的主观情感而构成诗歌意象。"三化"理论(深化、等化、浅化)作为传达诗歌"意美"的有效手段,也是诗歌地名英译的重要方法。将意象的概念引入诗歌地名英译中,在"三化"理论的框架下探讨古典诗歌地名英译的具体方法,或可为诗歌英译提供些微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英译高校校训时,译者应根据符号三角理论,结合翻译目的理论,向英语文化读者展示我国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因此,校训英译应以遵循英文相关校训语言特征为原则,避免中式英语表达。这样的校训英译,才能更好的传播其校园文化,弘扬其校园精神。  相似文献   

8.
莫言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中大量使用拟声词,不仅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原文语境,同时使小说具有音韵之美。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归纳总结葛浩文在英译《天堂蒜薹之歌》时采用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并从宏观上把握葛浩文的翻译观,以期为拟声词英译提供指导。葛浩文在英译拟声词时主要采用直译法,对于不易译、不可译以及表意含糊的拟声词,采用意译、增译、减译以及造词等翻译方法和技巧,尽可能使译文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9.
谢青 《岭南学刊》2007,(4):111-113
汉诗英译,百般艰难:难在对汉诗中典故的诠释;难在对诗歌特有字词的把握;难在每一诗句尾词的押韵;难在对诗意诗境的准确理解。针对汉诗英译中普遍存在的典故、字词、押韵、理解等难点,通过典型实例的解读分析,也许能探求一些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想"与"因"结合的诗学观,不仅为诗歌创作、鉴赏和文学批评提供借鉴,而且也可作为汉诗英译的研究视角。本文从宇文所安英译王维诗的"译画入诗"、"译禅入诗"和"译典入诗"三个方面,探讨了诗歌画境中的动态性、静态性和光线色彩的和谐性在翻译中的摹写和润饰作用,分析了禅宗审美意境翻译中的"无我之境"、情景交织中的意境翻译的动感、声情意象翻译的乐感,总结了典故翻译的文化交互性,指出了宇文所安的翻译艺术的再现性重于表现性。  相似文献   

11.
李萍 《理论月刊》2014,(4):89-91
新词是一面镜子,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新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新词的形式构建和意义构建进行解构,研究表明,新词的产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其中隐喻、转喻、类比和概念整合等认知机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产生出原型效应。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英语新词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2.
关于现代汉语新词新语的研究很多,但是针对三音节新词新语的研究却较少。此文运用简单静态分析法,并从理论上论证和阐述了新词新语向以三音节为主的多音节化发展的理据,总结了三音节新词新语的增生方式,对比了"附加式"构词"ABB"式新词新语与传统词语的不同之处,并总结三音节新词新语主要构词特点,探讨了大量三音节新词新语的产生和流行反映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张文鹤  张汨 《思想战线》2011,(Z1):436-437
对外宣传是一种以翻译为渠道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可以说外宣翻译的质量是外宣工作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将从目前外宣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实际的案例,讨论外宣翻译中遵循的原则,译前处理的必要性和提高译文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岚  郑达华 《前沿》2012,(16):133-135
警务公示语的英语翻译正确与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本文选取多个警察机构的公示语英译语料,对警务公示语英译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警务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文本类型,指出公示语翻译可以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并从警务公示语翻译的准确性、统一性、文书语体、文化性、强制性等几个方面对所收集的公示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规范警务公示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英]鲁伯特·克罗斯、J.w.哈里斯 著,苗文龙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 法理学的另一种分法是将其分成特别法理学和一般法理学。特别法理学关注的是某一法律制度的基本假设,而一般法理学涵盖范围则更宽。按照奥斯丁(Austin,1790。1859)的看法,一般法理学研究成熟法律制度所共通的“原则、观念和区别”。本书所确定的研究范围是英国法中先例的运作。  相似文献   

16.
新书架     
《乡音》2013,(7):48-48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作者:[英]戴雨果,[英]海伦·布里格斯,[英]约翰尼·阿克顿著,吴春玲,刘海青,董晶译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本书作者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方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方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这本书的萌芽。  相似文献   

17.
对于民主党派来说,参政议政是其"生命和血脉"。参政议政包括参政和议政两个方面。而议政是普通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中国日报(ChinaDaily)将参政议政英译  相似文献   

18.
贾谊《新书》是研究西汉时期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语料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反映西汉初期时代特点的新词。在参照《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等大型语文工具书和描写《新书》新词的基础上,从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角度对其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时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时政教育也要联系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问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当今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和平演变的教育。时政课不能停留在仅仅让学生知道“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把时政教育变为“大事记”。如何开展时政教育,我有以下几点认识。一、时政教育必须加强反和平演变的教育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是当前国际范围严  相似文献   

20.
<正>“时政述评”剖析时政热点,强调述评结合,形式生动、内容鲜活,在教学中深受学生喜爱。如何进一步发挥“时政述评”的重要作用,构建大思政课课程体系?笔者认为,讲好“时政述评”,应正确处理以下三对关系。一、正确处理“大”与“小”的关系选材要“抓大放小”。“时政述评”以时政为载体,要发挥好“时政述评”的育人作用。在选择时政素材时,应掌握“抓大放小”的原则,即立足社会生活大舞台、中国复兴大背景、立德树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