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文化名县与最佳人文居住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宏 《桂海论丛》2005,21(4):89-91
历史文化资源对于现代文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特别是稀有的历史人文资源,它是旅游景点的文脉和文化源头。富于文化内涵的建筑和人居环境,会大大增强城市的文化魅力。人文居住环境建设要承传和升华历史文化,展示民族风貌、追求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2.
屯堡地域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资源之一,其蕴含的忠诚爱国精神、传统伦理道德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素质、人文精神和立志成才的品格。而深入了解其形成和发展轨迹,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培育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且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有特殊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余永红 《前沿》2010,(13):143-146
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使陇南白马藏族的民居建筑和村落布局独具特色。"5.12"特大地震,使白马村寨遭到较为严重破坏,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怀下,目前白马村寨的重建已接近尾声。但重建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新民居样式单调统一,传统文化韵味不足。白马村寨的灾后重建,应强调行政干预与民族文化保护的有机统一,将民族建筑艺术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起来,达到人类居住区域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使白马藏族的民居更加坚固实用的同时,保持民族建筑美学特色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筑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本文试从儒家的人文精神、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及传统文化的整合功能三个方面对中国典型建筑中传统文化精神的浸染和渗透现象进行了文化审视。  相似文献   

5.
近代广西侨乡建筑的形成具有自身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成因,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变迁、经济结构变化、中外文化碰撞等方面,由此形成外廊式建筑和演进式乡土民居的建筑类型,这些建筑承载着广西侨乡特殊的历史与文化,广西侨乡建筑的文化价值不言而喻。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下,结合广西侨乡建筑特点,提出按“点—线—面”的分类原则,分为点状分布的单体建筑、线状分布的文化遗产、面状分布的族群聚落,可依循重塑文化精神、构建文化廊道、“产、地、景、文”一体化等对应途径加以保护与活化。  相似文献   

6.
谭舯 《统一论坛》2012,(4):25-27
建筑并不是一项单纯的工程技术,而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地理、气候、人文、习俗、政治、经济等情况的集中体现。j500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其勤劳、智慧的双手,在华夏大地上构筑了数以亿计的各式建筑,缔造了历史悠久、内涵精深、特点鲜明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7.
土司府衙庄园建筑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有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黔川彝族土司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留存的府院建筑,已经不是原生形态,但是还有大量土目府衙遗存,这些府衙、庄园建筑保留了彝族历史与建筑文化精华。近年贵州宣慰府等的重建,融合了历史记忆、多元文化,并在抽绎彝族哲学思想与建筑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符号型塑,虽然遗失了部分彝族建筑文化内涵,但也保留了基本的真实特质,是一条值得探索和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旧建筑是中国乡土村落文化的代表,当前研究多从建筑美学与城镇化建设的角度谈及少数民族旧建筑的保护、改造与利用,很少考虑到少数民族建筑与乡村聚落空间的公共关系,围绕建筑文化空间的保护治理来探讨少数民族旧建筑的社会关联性,对其民用结构的濒危改造提出了全新思路,反思民族视觉元素保留中历史文化细节的遗落,认为少数民族建筑历史景观的再生利用提供了现代人"反秩序生活"的宝贵经验,指出纪念少数民族旧建筑所凝聚的人类自然生存能力并使之启迪城市生活是少数民族旧建筑保护、改造与利用的根本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人文”一词,源于周易“观于人文以化成天下”句,引入现代汉语,即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奠定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品位,从而折射出国民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有如煌煌火炬,烛照着国民的心灵,为社会提供正确的导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李琳 《求索》2011,(9):100-101,83
影响文化品格乃至文化形成的因素除了植根于地理环境基础上的经济或者说生产方式之外,政治和历史的影响力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洞庭湖流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历史的影响,形成了以水文化与巫文化为主并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具体表现为既富于忧患意识和变革精神,又富于幻想和浪漫激情。  相似文献   

11.
任才 《传承》2012,(18):62-63,75
山东博山琉璃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明清以来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地处齐鲁腹地,其在历史传承与发展中颇受齐鲁文化影响,并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点。历史上齐国重商,博山琉璃亦呈现官商并行的发展特点与途径。由于鲁国崇尚典籍文化,博山琉璃承其传统,成为其发展中的一大特色。齐鲁文化兼容性格也形成了博山琉璃开放创新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语言可以传承历史。文字可以记载历史。在某些时候,建筑,尤其是房子,也许是更好的注脚。譬如,占罗马的斗兽场,被铁蹄和大火毁坏的网明园。于是,我想探究一下建筑与文化、历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潘琦  韦力萍 《当代广西》2004,(16):14-16
西江流域是珠江流域的干渠,由于历史上水文化的发展,在西江流域形成了历史根底深厚,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的文化现象。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看,西江文化的形成有其内因与外因。  相似文献   

14.
高兴 《学习与实践》2012,(6):130-135
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冯骥才是著名的城市文化保护者,他的城市文化意识在时间向度上表现出开放与建构的品格,同时强调城市文化的历史性和空间性相统一,尤为重视城市文化的时间意义和空间价值。冯骥才对于天津这座城市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天津历史文化在他看来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而构成的一种"奇异的创造"。冯骥才痛惜天津旧城遭遇"建设"性破坏,他将信念化为行动,通过文化"抢救"和文学创作来记录和描述天津的历史文化,彰显了当代中国文人的智慧、良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15.
一、建筑的思想文化意义作为艺术学科领域里的建筑艺术,它与绘画、音乐相比较,既有相同性又有特殊性。其相同性在于,它们都具有审美价值,带有艺术性。不同性在于,建筑是一门不纯的艺术,也就是说除了艺术性外,建筑更具有实用性、工程性和资产性。建筑艺术与政治、文化、宗教、艺术等社会上层建筑及意  相似文献   

16.
监狱标志性建筑作为监狱的"标识"、"标记",是一所监狱的名片,与其他普通建筑的根本区别,它在整个监狱建筑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显著,易为众人所睹;或其外型形象突出,识别性强;或其历史地位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成为体现其独特监狱文化属性的重要载体和符号。全国第一轮监狱布局调整结束后,新建或改扩建的监狱都建有标志性建筑,有必要就监狱标志性建筑作用、要求、应用等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由建筑物界定的客观空间对城市居住者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受到建筑设计界极大关注。城市空间的发展既要重视对经济利益与功能设计的考量,更应注重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纪念性建筑与传统建筑的空间处理方式要更多考虑经济、文化、生活、交通、旅游等城市各要素,全力创造一批具有现代都市气息、文化特质和人文精神的新城市。  相似文献   

18.
武汉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遗留下的丰富的工业遗产是城市生产、生活、技术及人文精神的生动写照,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文化生态学是研究武汉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一种新的路径。从武汉城市发展的价值定位出发,引入文化生态学的理论解析以及实现方法,初步构建武汉工业遗产文化生态学系统。在明确工业文化内涵和尊重地域特征的前提下,运用文化生态系统的分析方法,提出以整体保护、多样共生、动态平衡及文化生态格局建设为技术突破点,实现武汉工业文化遗产基因在历史环境变迁过程中的准确延续传承与合理再利用,打造武汉工业文化生态特色。  相似文献   

19.
西南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形式丰富多样,这些乡土建筑大多数散布于郊野乡村,建筑随环境地形而设,造型多样。其建筑装饰独具特色,题材多样,集绘画、雕刻与建筑于一体,其装饰文化内容丰富,这些建筑装饰内容包含了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建筑技艺、装饰手法、社会功能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0.
《江苏政协》2011,(2):54
<正>建筑遗存是历史的记忆和延续,承载着特有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更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发展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对历史建筑遗存进行有效保护与开发,使其与现代风貌交相辉映,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有利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