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向妻子证明自己的魅力,给平淡的婚姻生活加加温,身为中学历史教师的丈夫,竟然花钱请一位素不相识的发廊妹冒充第三者给自己写信。没想到,4个月后,“第三者”找上门来要和他假戏真做。被逼无奈,他只得花钱买平安。可他那一点可怜的工资哪里能填饱“第三者”的肚子?最后,他不得不去偷……2001年3月6日,本文主人公孙满江在安徽省某劳教所接受了笔者的采访。采访中,他几次流下悔恨的泪水,他说:“我以为玩一点儿爱情技巧,会使婚姻生活更加浪漫,没想到,到头来我不仅失去了爱情,还把自己送进了高墙……”多想再回到从前…  相似文献   

2.
莫特 《民主与法制》2010,(23):48-49,47
7年前,甘莉承租了一个水面达40余亩的渔场。合同中写入了一个特别条款:租赁期满后,承租方享有优先租赁权。几年过去了,租赁到期了,一个“第三者”突然插足,渔场承租人悄然易主。被撵出渔场的甘莉心有不甘,于是,2010年国庆前夕,甘莉一纸诉状将出租人和“第三者”一起告上法庭,她要用优先租赁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趣味概念     
◎理发师悖论理发师悖论是1903年英国哲学家兼数学家罗素针对数学领域里的集合论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悖论。悖论的内容大致是,在村里,有位理发师,在理发馆门前竖立着一块招牌,上面写着:“只给村里不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刮胡子?”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如果理发师给自己刮胡子,他就属于自己刮胡子的人,显然按时事报告告示中的意思,他不能给这类人刮胡子,因此他不能给自己刮。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他就属于自己不刮胡子的人,显然按告示中意思,他应该给这类人刮胡子,因此他必须给自己刮。生活中,美国“星巴克”咖…  相似文献   

4.
日前.河南郑州一个名为“横刀夺爱网”的网站秘密开张.网站称能为情感出现问题的“第三者”提供合适的横刀夺爱策划方案.帮助第三者“转正”。对此,市民大多表示反对,专家斥这种赚钱方式太卑鄙,  相似文献   

5.
2013年8月2日,浙江省诸暨市公安局看守所内。气温高达摄氏39度。“香港风水大师”徐泓吴拿着起诉书副本有些焦躁不安。这是在他关押后一直想看到的东西,又是他极不想看到的,手拿起诉书,"他仍在问看守所管教:“我没有骗人家钱,都是他们自己要给我的。我怎么就成了诈骗罪?”其实,大师此刻仍在他自己营造的“角色”里。纵观他几年来行径,与其说他是一个“香港风水大师”,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导演”。那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6.
他一坐定便开始讲自己所做的事:汶川地震救援,募集上亿元善款给西部发红包,高调向社会公布捐赠成绩单……他给我们读当天报纸上报道他的文章标题——“一个陈光标太少”。他憨厚地笑着。  相似文献   

7.
婚姻是一个万花筒,变幻莫测。人生漫长的生命之旅,谁都不可能为你买来保险。当有一天。你发现你苦心经营的婚姻出了问题,“第三者”在敲你的家门,你该怎么办?本篇爱心提醒给你的善意启示,你喜欢吗?  相似文献   

8.
一个初中都未毕业的农民,竟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频设连环套,竟骗了大学生、工程师……。他经常开着白色本田车四处招摇,并给自己戴上“反贪局干部”、“准派出所所长”、“市政管理员”等“高帽”,为了赢得被骗者的信任,他还吹破牛皮,将一些重要的市领导说成自己的亲戚和哥们。凭着他的“变脸”妖术,在不到两年内竟然敛财近30万元。那么他是如何施展骗术的?  相似文献   

9.
沈颖 《人民公安》2006,(18):20-21
“他的个性存在明显的问题”记者:你认为“邱自幼丧父”,母亲是间歇性精神病这种家庭出身,会给他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李玫瑾:邱兴华没有很好的早年经历,这是个最初的心理背景。他自己也承认自己极度缺乏亲情。一个人的早年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钱,而是家庭的氛围,可以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10.
1994年8月9日,当时担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的陈希同在市委信息工作会议上讲了一番话,强调信息工作“要多报忧”。他针对市委获得的信息中“喜多忧少”现象,分析了下面的“五怕”心理:一怕给单位抹黑,二怕影响自己政绩,三怕上级追查,四怕影响兄弟单位关系,五怕捅漏子惹麻烦。他说,“这‘五怕’给我们领导带来的是信息封锁”;“勇于暴露自己忧的一面是一个领导成熟的表现,将忧的一面报上来,我们会齐心协力解决它,否则将养忧遗患。”  相似文献   

11.
●婚姻不是儿戏!鬼使神差,她成了“第三者”;阴差阳错,她也有了“第三者”。没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就不可能有美满和幸福,社会道德建设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一个“公平”的饲养员,他把每天的饲料平分为份量相等的几份,给牛、马、猪、羊、鸡、鸭吃。他说:“谁也不少给,谁也不许多要。”结果牛马天天吃不饱,饿瘦了;猪羊因为吃得过饱,胀坏了肚子;鸡鸭吃不完这多饲料便在饲料上做起窠来。有人见了劝告他:“你这样的饲养方法不对呀,必须改变一下!”他听了还坚持自己  相似文献   

13.
不知是父母给他取名字时有先见之明,还是他牢记了父母的教诲,格外珍惜这个名字,在刘先进同志已经走过的56年人生道路上,“留”下的确实是一个又一个“先进”。他,23岁就带着一叠“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五好团干部”等奖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从中国人民大学跨入杭州红旗造纸厂的大门以后,一直以“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来要求自己,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1978年他进了杭州市人事局,二十年来,又有许许多多先进的称号伴他一路同行。人们常说,刘先进同志之所以先进,是因为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他现任杭州市…  相似文献   

14.
梅润身,名字中有水,他这一“身”也与水有着不解之缘。在水中搏击,水也滋润了他、练就了他,给了他丰厚的回报。18岁那年,一个城市男孩来到了大运河来来往往的一条船上,从水手、船老大到船长,他没有固定的“家”。漂泊生涯,一晃20年,他没说一声“苦”。梅润身把自己看成水之子。1984年,苏州轮船公司要创建一个三产企业,名  相似文献   

15.
闵行区区长王洪泉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生活的磨难、工作的锤炼使他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自己的权力是党给的、人民给的,所以做任何工作都要考虑是否对老百姓有利。在他办公室的墙上,“从政为民”四个字一直鞭策着他、警醒着他。办事要对得起良心、顺乎民心,要有党性。  相似文献   

16.
身分感     
所谓身分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即“我是谁”。人对自己都有个自我评价,这里既有中正的“自分”、“自若”、“自尊”、“自重”、“自知之明”,也有自我肥胖的“自负”、“自命”、“自视”、“自恃”、“自是”、“自诩”、“自夸”等等,还有失去自信的“自馁”,以及适当表现风度的“自谦”。人们从一个人的这些“自我流露”里,多少可窥见他之为人。比如一个支部书记,本来是党的基层工作者,他却处处以“官”自居,动辄发号施令,口口声声“这些老百姓”如何如何,你说他是怎么认知自己的呢? 身分感,也是对“他人如何称呼自己”的一种敏感。那位支书,人家叫他“老王”,他装听不见,呼他“支  相似文献   

17.
林旭升 《台声》2003,(8):34-35
●邓丽君、白嘉莉、凤飞飞、包娜娜均出自他的门下。●他像一罐老酒,越陈越香,永不走味。●他是“疯子”,也是“傻瓜”,因为他把自己的一切给了民族音乐。  相似文献   

18.
可贵的放下     
最近从一份杂志上读到这么一条消息:中科院院士、哈工大教授、激光专家马祖光,按他的理论功底和学术水平,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是名正言顺,理所当然的。但1997年学校推荐时,他不让上报;1999年第二次推荐时,他居然写信给中科院说自己“不够条件”,要求退回材料;2001年第三次推荐,校党委书记专门做他的思想工作,他才“听从党的安排”签字上报。马祖光带学生做实验,指导学生写论文,却不让署自己的名字,实在拗不过了,也只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最后。他说不能与学生争成果。学校分房子给他,他拒绝了。他说:“给我是锦上添花,给别人是雪中送炭。”他出席国…  相似文献   

19.
2011年,邓飞告别记者生涯,投身公益,“发起人”这个被他自己形容为“酷”的新职业,也随着他运营的“免费早餐”公益计划,进人了公众的视野。如今,已经成为公益人的他,所做的工作远比“发起”要复杂得多、持久得多。他给自己的警示是“让自己的内心纯粹、诚实”……当“免费午餐”越做越大时我发现我回不去了2011年开始的“免费午餐”计划,是500名记者联合发起的,那次我第一次用了“发起人”三个字,当时给自己的定位是提出者、倡导者。发起“免费午餐”计划时,我没有做任何准备。当时我参加天涯社区年会,我被天涯网友评选为“年度记者”,而“中国最美支教教师”蔡加芹正好就坐在我身旁。她说她的学生没有午餐吃,她吃饭时无法面对他们渴望的眼神。  相似文献   

20.
王文东在铁岭可算得上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东达空调大世界董事长、东达汽车服务中心董事长、市残联主席团副主席。可是见到他从车上下来时仍然忍不住心里一颤:他大腿以下的部分完全没有。采访中常常听到他不由自主地说“活个样子给自己看”这句话。也许,他就是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回报亲人和朋友们的吧!——采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