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立我国空间权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莹  刘敏捷 《前沿》2005,22(7):126-129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人口膨胀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限的土地资源日显稀缺,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由地表扩展到了地表的上空与地下的立体空间。从而使空间权制度研究逐步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具体分析了空间权的性质、具体的构成体系,希望借此加深人们对空间权制度的法律思考,促进空间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吴正荣 《人民论坛》2010,(7):242-243
老庄"大美",实质上是指形上之"道",或由形上之"道"显现出来的"本源之美"。在老庄美学体系中,个体需要特定的生命超越,才可以感通"大美"的存在。依据老庄"道在一切中",以及"道器关系"的思想,这种感通发生的同时,亦即"大美"以一定的形象形之于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老庄"大美",实质上是指形上之"道",或由形上之"道"显现出来的"本源之美"。在老庄美学体系中,个体需要特定的生命超越,才可以感通"大美"的存在。依据老庄"道在一切中",以及"道器关系"的思想,这种感通发生的同时,亦即"大美"以一定的形象形之于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明确规定用益物权准用善意取得制度。集体经济组织对其不具所有权的土地与承包方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行为,承包方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符合法律规定的"公示"原则,主观上对发包方没有所有权不知情,属"善意",因此,其可依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承包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5.
王保民 《乡音》2013,(4):21-22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基本要素,也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当前,我省土地管理面临的形势可以概括为"三难两迫切"。"三难",即用地缺口大,保障发展难;违法用地多,查处整改难;耕地后  相似文献   

6.
空间问题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空间概念在日渐被社会理论界所关注时,其内涵逐渐由自然属性转向社会属性。与"时间"在社会理论中被广泛重视不同,"空间"则是在不断地"拯救"之中才"浮出历史的地表",进而形成了以探讨世界体系与空间结构差异格局为主导的宏观空间政治研究和以分析权力支配与互动为特征的微观空间政治研究。而空间研究具有展现生活世界实践的有效性,当对空间问题的关注转至对日常生活的理解时,其又将可能推动生活政治的研究拓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室外公共空间管理的基本项目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即"洁、美、亮、序"。重点是"序",即公民在公共空间的行为秩序。建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的联动机制、发挥公民参与公共空间管理的作用,是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寸土寸金,守土有责。在当前全市上下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加快""率先"热情高涨的当口,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中央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绝不能碰土地"高压线",否则会影响全市发展大局,耽误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全市上下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科学发展、国土安全的战略全局着眼,认真总结我市土地管理的经验、问题和教训,依法做好土地管理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土地资源日益匮乏是大中型城市发展中的难题,在地表开发建设饱和之后,城市建设向地下延伸成为必然趋势,地下空间成为了城市的重要资源。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不仅能有效拓展城市空间,而且还可以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环境、加强城市防灾避灾能力、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益。早在19世纪,巴黎、伦敦等城市就开始建设地铁、下水道系统、敷设地下管线。1982年,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将地下空间列为"潜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地下空间以其良好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10.
卢颂馨 《岭南学刊》2021,(2):106-113
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在澳门得到了成功的实践。然而,与澳门高速发展的经济相伴随的是土地空间开拓的问题。澳门突出的人地矛盾制约着经济适度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这是澳门土地空间开拓的必要性所在;此外,澳门具有填海造地、土地租赁和区域合作三种模式的实践基础,亦合乎《宪法》和《澳门基本法》的精神,涵盖于“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论内涵和主旨之中,这是澳门土地空间开拓的可行性。因此,笔者认为,在探讨澳门土地空间开拓问题时,只要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均是可以进行治理权制度上的创新和尝试的。  相似文献   

11.
词曲     
《时事资料手册》2009,(2):102-103
太空垃圾 即空间碎片,是人类空间活动的产物,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和卫星本体、火箭的喷射物、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的抛弃物、空间物体间碰撞产生的碎块等,是空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2.
李迪昕 《求索》2011,(10):166-168
在美国法域中,支撑役权作为一个重要制度,体现在它重视对土地所有者权利的保护,此外与不动产支撑利益有关问题亦是民法研究,尤其是在完善我国立法方面不容回避,倘若不能得到妥善处理,不仅会引发毗邻不动产所有人之间冲突,更会增添社会不和谐因素。尽管我国物权法出台并得以实施,但面对不完善之处仍存在之现状,笔者将以探讨美国法域上“支撑役权”制度为基石,在具体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借鉴,以期冀使支撑役权与我国立法体系相融合,使物权法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3.
阿计 《公民导刊》2016,(6):48-48
正从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所凸现的"公共利益"界定盲点,到各地"小产权房"风波所暴露的土地制度改革失语等等,无不反映了物权法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模糊不清,以至引发"物权法跛足上路"的担忧。这些"模糊立法",尽管部分通过日后的司法解释等予以明晰,但不少至今仍然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14.
范俊丽 《人民论坛》2012,(17):82-83
城市土地空间的利用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我国物权法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分层使用,但并没有真正确立空间地上权制度。法律规定存在未赋予空间地上权独立的法律地位、缺乏相应的登记规则以及权利冲突规则不合理等不足,为此需要立法明确空间地上权的独立地位、建立特有的登记规则以及合理的权利冲突处理规则。  相似文献   

15.
涉案财产包括作为犯罪之物、作为证据之物和作为财产保全之物,可以分为实物财产和非实物财产。查控涉案财产作为一种强制性侦查措施,在证据保全、财产保全、社会保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作为实物财产强制措施的查封、扣押,还是作为非实物财产强制措施的冻结、限制资格,都面临着控制犯罪与保障公民合法财产权的冲突。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物权法的颁布,构建合理完善的查控涉案财产制度,加强司法控制,成为司法公正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代议制起源13世纪英国议会的形成,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与新兴社会力量作用而生,并在近代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过程中,逐渐发展、完善。二战后,代议制逐渐被西方社会广泛采纳,至今已成为许多西方国家实现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代议"顾名思义"代表商议"、"代表议事",即某人代表某一特定的群体,同另一些代表其他群体的人,就彼此共同面临的问题(事务)进行商议、讨论、决定乃至采取一致的行动。而这些行使代议之权的人即"议员"。现代意义的"议员",由广大选民选出,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表达选民意愿、为选民谋取福利。议员的履职效果,一定程度上,决定议会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管道是运输石油、天然气的运输工具,具有财产性和公用性的二重属性。作为财产的管道是民法上物权的客体,此意义上的管道物权包括管道所有权(含基于不动产相邻关系管道延伸于管道毗邻不动产的合理法益)、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管道占用地地役权、管道典权等。作为公用物,管道因所运输的石油、天然气的物性而承载了特别的"用"意——保护社会公共安全,由此使《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成为公法色彩鲜明的民法特别法,也使管道物权具有了不同于民法管道物权的特别内容——管道役权。管道役权是管道之"体"因其"用"意(使用安全)而施加于管道毗邻不动产的法定特别负担或义务("相"),具体表现为管道毗邻不动产的各种禁限规定。民法意义上的管道物权和管道役权围绕保护管道安全为中心构成《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上的特别制度:管道安全保护带制度。  相似文献   

18.
张宇琛 《求索》2012,(4):229-231
刑法谦抑是个宏大的概念,本文将其解构为固有与升华两层内涵。固有内涵,即刑法谦抑性,包括断片性与最后性,"断片"在空间的维度内阐释刑法之谦抑——调控范围有限;"最后"在时间的维度内阐释刑法之谦抑——最后的选择;升华内涵,即刑法谦抑精神,是对刑事立法与司法主体的要求,立法与司法过程中保持克制,待以宽容,只有这样才是具有谦抑精神的刑法,才是真正谦抑的刑法。  相似文献   

19.
国家、集体、个人;土地、住房、车位、存款……物权法,与13亿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物权法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民事法律,是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制定物权法,要协调各方意见、兼顾各方利益,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历时5个年头,经过7次审议,从激烈争论到凝聚共识,物权法立法,以其历时之久、社会参与度之高、争议之激烈而成为中国立法史上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土地流转以来,就出现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象,客观上要求在制度上进行创新。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逻辑必然。"三权分置"的重点是强化土地经营权,在法律上应该界定其为用益物权。具体到操作层面上,建议界定土地经营权物权成立的条件;修改相关法律法规;设置土地经营权物权化的底线,即不能动摇农民集体所有权人的地位,不能损害承包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