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林憧 《小康》2006,(8):32-32
建设新农村是国家实现小康战略目标重大举措,其核心是全方位地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9亿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构建好农村消费安全环境,才能有效保护这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然而目前农村的消费环境的恶化,给新农村建设大打了折扣。换句话说,农村消费环境安全问题的显性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在民间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农民消费者戏称为农民“消废”者,从中不难看出农村“消废”市场之严重。因此,新农村要建设好,首先就要“消除”农村的“废品”,开展一场农村消“废”运动。大量的案例表明,曾经荡漾在农民脸…  相似文献   

2.
劣质奶粉、长霉饼干、过期罐头、回收药屡见不鲜,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层出不穷。来自工商部门的情况显示,当前农村市场依然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消费安全是农村消费的突出矛盾。在“3·15”到来之际,不少农民和有识之士强烈呼吁:政府和全社会要共同行动起来,为农村消费者撑起一片蓝天,别再让农民成为消“废”者了!  相似文献   

3.
《山西政报》2006,(16):21-40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的决定》(晋发[2006]17号),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两区”)59个县(市、区)产业项目、交通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四个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并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相似文献   

4.
春节期间。农村消费品市场活跃,不少商家也瞅准了这个发财的时机,大量的商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农村市场,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但也给不少不法商贩提供了大举进犯农村、倾销假冒伪劣商品、大发不义之财的机会,致使尚不健全的农村市场成为假劣商品的重灾区,使农民消费者成为“消废者”,极大地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扰乱了农村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5.
劣质食品流向农村,农村市场成为食品安全的盲区,农村大有成“消废市场”之势。不法分子将假劣食品大量销往农村集贸市场和小卖店,农民往往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6.
从1999年力倡“新农村运动”,到去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中央政府摆在“十一五”纲要各战略任务的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广大农民群众更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满了希望。但是,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额的资金投入支撑,那么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发达农村相比是否要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历来重视农民问题。当前,党中央又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农民是我们党坚实的阶级基础,在城市,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工人阶级的重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大力开展以“展示新农村、推动新旅游、倡导新体验、树立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助农活动,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满足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商务部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实施“乡镇建连锁经营超市、村社建便民放心商店”的农村市场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双建工程”)。现就实施农村市场“双建工程”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实施农村市场“双建工程”的重要意义实施农村市场“双建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实施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重要举措。实施农村市场“双建工程”,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增强消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利于城市商业带动农村商业,建立起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实现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初,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建设连锁化“农家店”为主要内容的“建设新农村‘十网’工程”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机遇,将建设农村连锁网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力图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构建昌江城乡新型流通网络,改善农村市场环境,使昌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农业促发展、农民得实惠。目前昌江县已成功引进两家连锁经营企业,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中“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12.
《山西政报》2007,(14):20-23
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晋发[2006]13号)、《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和商务部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部署,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现代流通网络,促进农民安全、便捷消费,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我省“十一五”期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3.
赵俊超 《前进》2007,(3):21-23
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简称“两区”开发)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准确把握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发展现状,紧抓中部崛起机遇,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工程的实施不仅覆盖全省约半数的县区,还关系到省内几乎全部的政府部门。政府在组织实施“两区”开发过程中,创新机制、整合资金、形成合力,为顺利推进“两区”开发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4.
艾军 《中国发展》2014,(5):61-64
广大的农村地区生活着众多的农民群众,农村文化建设就自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其实质是繁荣城乡文化,核心是培育新型农民,关键是塑造具有农民特征、时代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农村新风尚。联系当前农村建设实际,关键要在“繁荣农村文化、激发农民热情、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方式和强化农民政治素质”5个方面下功夫,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一、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先进文化来支撑,繁荣农村群众文化作为乡风文明的最直观内容,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先进文化来哺育和支撑,没有繁荣的农村文化,新农村建设目标就难以实现。解决当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内…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扶农、稳农、富农”政策效应的进一步释放,广大农村已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大部分农民已迈向了“小康”之路。现在农村已充满了现代生活的气息与节奏,特别是寿险消费已成为农民消费的一种时尚和追求,目前我省农村寿险业务已占全省寿险业务总量的50%以上。如何保护、引导和激发农民的寿险消费热潮,使其潜在的持久消费动力进一步释放出来,这将是我省寿险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深化认识是进一步拓展农村寿险市场的关键所在。要把发展农村寿险市场做为我们寿险工作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简称“两区”开发)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准确把握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的发展现状。紧抓巾部崛起机遇,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工程的实施不仅覆盖全省约半数的县份,还关系到省内几乎全部的政府部门。政府在组织实施“两区”开发过程中。创新机制、整合资金、形成合力,为顺利推进“两区”开发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8.
沈永明 《当代广西》2006,(15):30-3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广大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广大农村党员是中坚力量。因此,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培养新型农民党员,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学习型群体”、“服务型群体”、“务实型群体”、“致富型群体”,达到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凝聚民智民力,共同建设农村新家园。强化培训,把农民党员培养成为学习型群体建立学习型的党员队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19.
毛永忠 《政策瞭望》2006,(12):39-40
十六届五中全会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了一幅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是我们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保护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历来是我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实行村务公开,正如在农村打开了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窗口”,使农村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有利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活跃农村民主生活,保障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村务公开是新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环…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国务院在倡导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同时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加快培养新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1]青年是农村人口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