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恰逢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笔者前些年每当到这个时节总要写一点文字以示纪念。于今这种书写的感觉越发艰难了,说到“五四”,我们能否说点具有新意的东西呢?这是一个很令人尴尬的问题。坦率地说,我至今都很佩服“五四”时期的那些先贤大哲们。在民智未开的年月里,他们用先知般的预言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时代的序幕,并以远见卓识的思想为我们的这个长期积贫积弱的国家开出了一剂震古烁今的处方——科学与民主,由此也确定了中国在现代史上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2.
只有当我们有了民主的土壤,科学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五四"先驱在引进民主和科学救中国,把民主放在科学的前面,说明"五四"先驱真正理解民主对科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感谢民主与科学杂志社邀请我来参加这次座谈会,我对“五四”毫无研究,很愿意来听会和学习。孙伟林让我讲讲龚育之对五四运动的看法。幸好昨天我找到龚育之在2005年写的一篇短文,内容正是谈“五四”,题目是“从两大口号到三大口号”。  相似文献   

4.
按上述报道,这不是北京市怀柔区的发明,而是他们借鉴了别的地方的经验。至于是哪些地方的经验,没有说;在那里采取这一做法的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如何,有哪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又由怀柔区做了补充修正,也不详。依我看,这个办法,显然不是出自如广东、浙江以至上海这样经济发达的省市,而多半是经济相对滞后,基层群众上访频繁的地区。因我的一篇旧文《质疑一个“双向责任承诺书”》,在《民主与科学》2005年第五期刊出后,我重看一遍,发现其中有个说法有偏:DS为这类“承诺责任书”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就是这些地方一贯致力的制止上访(尤其是集体上访),…  相似文献   

5.
年年逢“五四”,岁岁谈民主,说实话,民主成了“五四”的一个符号,久之,人们便不大去想符号本身的意思,连《民主与科学》杂志编者也觉得今年纪念“五四”的稿子似应该挖掘点新意了。  相似文献   

6.
我觉得“五四”有几个意识应该受到重视。第一是忧患意识。“五四”时期,当中国文化跟世界文化接触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弱势,“五四”前辈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就提出向西方学习,科学民主就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我认为“五四”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有一个问题我很是想不通,为什么我们能肯定古代历史上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改革,但是却总是对“五四”的向西方学习颇有微词呢?  相似文献   

7.
今天在这里召开“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座谈会”,我想谈几点感想。首先,我觉得我们这代人,也可能包括了我们以后的几代人,对于五四运动的精神和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了解的并不多,或者说很不了解。我们只知道五四运动倡导“科学与民主”,“反帝反封建”,但一遇到具体的问题就说不清楚了。比如“五四”是否导致了全盘西化、导致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相似文献   

8.
2006年6月是《民主与科学》创刊100期纪念,写这样一篇纪念文章,我义不容辞。众所周知“德先生”“赛先生”是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提出的、指明中国前进方向的基本口号,而《民主与科学》就用这样的口号作为它的刊名。“民主”这个词儿在我们中国早已有之。《辞源》该条释文:“民之主宰者,旧指帝王或官吏。《书·多方》: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三国志·吴·钟离牧传》:“仆为民主,当以法率下。”上引《三国志》的话,意思很明白,一看就懂。译成现代口语,更清楚,那就是钟离牧说的,“我为民作主,应当用法来率领部下”。上海辞书出…  相似文献   

9.
刘为民:现在我们的大学学费一个劲儿地上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总感到应以国民教育为主。孔子两千年前就讲“有教无类”,他收的学费也只是“束脩”而已,这在当时也不算难办。“五四”前夕废私塾,兴新学。五四文化先驱都很重视平民教育,从鲁迅到陶行知,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规模扫盲,我们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绩。中国青少年的入学率,包括在  相似文献   

10.
今年第四期的《上海文学》刊登了老舍的儿子舒乙纪念冰心的文章《真人——冰心辞世十年祭》,他专门写道,有一年,纪念五四运动,冰心先生在电视节目中听了纪念大会的发言,很郑重地说:“五四者,科学、民主也”,又补充说:“科学、民主对‘五四’而言,就像月饼对中秋节,粽子对端午节,而不是爱国主义;说五四运动只是爱国主义是不对的,是避重就轻。”  相似文献   

11.
“五四”提出了民主与科学,这两点确实抓住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命脉,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确实没有民主和科学的传统,“五四”把这两个口号提出来,是非常恰到好处的。直到今天,我们的民主和科学仍然任重道远。而且,民主和科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二者在中国的发展不相对称。科学是得到了比较长足的发展,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些落后,但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一每年一度的“五四”纪念日又要来到了,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其它事件不同,时隔八十五年后,当我们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来提及时,我们仍然会因为一种久远的情节而深思它的缘起、过程和影响,我们会激动于似乎永远也不会过时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并在发生于漫长年月前的这个不同寻常的案例中找到许多富于启迪和警示的内容。历史地看,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在时光流逝中经历了一条极其曲折的前进道路。辛亥革命颠覆了满清皇室以后,中国当时的执政群体在外观上起了变化(因为即使是一个资深历…  相似文献   

13.
由民主与科学杂志社来举办这个纪念座谈会,是很有象征意义的。 进入历史新时期以来,我们纪念了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七十周年、八十周年,现在又在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我讲几点感想式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说到五四新文学传统,我们有必要把五四以前的初期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身区别开来。五四以前的初期新文化运动,早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时就肇始了。它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  相似文献   

15.
眼看又到“五四”。每逢临近这个日子,人们总是愿意谈起科学与民主的话题。其实,关于这个话题,往往也有许多的误解。例如,在传统的理解中,科学真的与民主有很强的关联吗?至少,对此是可以有争议的。因为,就科学以及科学研究的本性来说,科学并不要求民主,而是将对科学问题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科学》是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以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要服务对象。《民主与科学》2009年将进一步优化栏目,增加版面,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突出"民主"与"科学"的主线,在改进和创新中形成鲜明的特色和风格。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与民主"是强国富民之路,是世界之潮流。上溯173年,1840年鸦片战争的耻辱唤醒了中国知识界。我国的仁人志士抱着科学救国的愿望,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奋斗。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精神,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五四运动在思想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将五四精神表述为:爱国,进步,科学,民主。可见,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的中心口号是科学与民主。吾虽然从那时起就常说,科学法是西洋文明最大的贡献;近年又总喜把科学界说为用科学法得来的一系之辞(或说,一套的话),而科学法是算数与实验的结合,从罗素说。但民主方面究竟也不可忽。  相似文献   

19.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思维变革过程的继续和发展,它的发生并非偶然,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道德伦理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而个人解放又是道德伦理革命的一个主要内容."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高举的两面旗帜.  相似文献   

20.
永远在路上     
《世纪行》2016,(5)
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领导和我们谈新闻宣传,频率最高的词是"策划",讲的我们都头皮发麻,我们没策划吗?会前我们做了一个整体方案,洋洋洒洒六七千字,很详细呀!"还不够!"领导说,还要有"中"观策划。当晚我们拿出了"十个重点提案的策划方案"。"还不够!"领导说,还要有每个重点提案的宣传策划文案,一直到小标题。这个我们也做到了。"还不够!"领导说,还要有特殊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