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城市群已成为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我国应构建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的汉长昌都市圈,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仅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之后的第四增长极。问题的关键是要促进江西“赣三角”城市群的崛起。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的经济竞争,将从单一的城市间竞争,变为区域性城市群的竞争。当前,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区域是,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三大城市群。而武汉城市群是长江中游也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富活力的城市群之一。省委书记俞正声多次强调“要注重发挥武汉周边城市群的作用”。发挥武汉周边城市群的作用,对于武汉市、湖北省乃至我国中部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学习与实践》杂志自今年第一期起,在本刊与经协委合办的中部论坛专栏刊发了系列关于建立武汉城市群的研究文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4月19日武汉市经协办与本刊联合召开座谈会,专题研讨武汉城市群问题。与会者认为,武汉要与省内周边城市建立经济共同体,共同打造城市群,同时要打破行政区划,加强与外省邻近城市的协作,建立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中国第四个经济优势区。  相似文献   

3.
资料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根据规划,17年后,作为圈内“龙头”的武汉,将达到中等发达田家的城市水平,有七成人口住在城里,城市圈内的城市基本形成内外快速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公用现代网。专家认为,以武汉为中心的都市密集区优势突出,与周边资源丰富、成本竞争力突出的城市群优势互补,是我国内陆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加快武汉城市圈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形成湖北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极、中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经过努力可以发展成为继沿海地区之后第四大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徐加爱 《政策瞭望》2011,(10):22-25
在新的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把浙中城市群定位为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圈、新的重要增长极,以及我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参与全球竞争的三大主体城市群之一,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金华发展的重视。我们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正>都市圈是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和带动力量,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经阶段。未来五年,北京将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以更大力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津冀协同联动,推动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打造中国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统筹城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相应的增长极作为平台和支撑。目前,东北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海西经济区、西三角经济圈、黄金中三角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都在致力于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打造,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同时在东北、中部、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打造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依托税收政策是促进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中三角"是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大城市群为核心,位于中国地理中心,具备科教资源雄厚、工农业基础好、区位优越等多方面发展优势,具有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的巨大潜力,并正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战略。为此,本文对"中三角"经济和税收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从税收政策的层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面助推"中三角"城市集群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90年代“汉(武汉)长(长沙)昌(南昌)”发展极的构想提出了湘鄂赣协作发展的问题.今天,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格局的均衡具有深远意义.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设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四极,有必要解决好五个方面的战略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湖南经济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和“中部崛起”重点扶持的城市群,在区位条件、交通通讯、经济状况、科教状况等方面都具备成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现实基础。加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促进产业分工,加快产业升级;建立真正权威、高效协调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将成为构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区域经济从整体角度的协调发展已日益显示出必要性和迫切性。将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相融合,实行区域整体联动发展,已成为城市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如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及以京津唐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已构成全国的一级核心区,成为我国城市密度最高、经济最发达、活力最强劲的经济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和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竞争的最具实力的中心区域。但是,沪、苏、浙等地方政府行为的选择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是相矛盾的。文章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分析了空间统筹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跨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土地资源协调和产业发展协调对地方政府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协调发展进程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提出了地方政府所应该选择的正确行为。  相似文献   

12.
童中贤 《求索》2008,(7):8-10
在我国京广线上,由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共同形成了一条大的经济隆起带。整合这三个城市群,构筑第四大城市群,培育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不仅是促进东中西互动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也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虽然与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相比.这一城市经济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与目前已经提出要构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其它区域相比,却又具有很多相对的优势和较强的内生成长性。  相似文献   

13.
刘西忠 《群众》2022,(5):15-16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指出,要“着力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水平,支持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宁镇扬、苏锡常一体化进程,努力把沿江地区打造成全省现代化建设先行带、引领带”。推动沿江地区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就必须顺应和把握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律,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在支持苏南地区巩固放大引领优势,加快打造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同时,支持苏中地区跨江融合,加快实现中部崛起,提升北沿江的发展能级,通过南北沿江高质量高水平的协同,切实增强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动机”功能,增强对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的引领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和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培育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根据其功能和定位,目标是将其建设成全国第四大城市群,将长江中游经济区建成国家发展第四极。  相似文献   

15.
魏后凯  成艾华 《政策》2012,(4):49-52
当前,我国的区域竞争正在由个体竞争走向群体竞争。在这种群体竞争的新时代,城市群正日益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提升国家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导地区,成为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核心增长极。目前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已初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徐海贤 《群众》2017,(18):37-38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苏依水而生、因水而兴,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平原和水域面积占比均居全国各省(区)首位,而江淮生态经济区尤具水乡和田园优势,该区域的整体保护和绿色发展对江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和“两聚一高”的战略指引下,江苏省域空间重点推进“1+3”功能区发展战略,立足于省域内部地理环境基础、资源经济特色的分区特点,突出扬子江城市群的龙头和核心带动作用,同时加快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特色化发展,通过各功能板块差异化定位,分类引导,特色发展。其中,江淮生态经济区在省域“1+3”战略格局中定位明确,是唯一以生态功能为主体定位的区域,该区域对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是探索后发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功能板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长江三角洲打造世界第六城市群战略规划的理论机理、意义、实践基础与操作途径进行了论述。长江三角洲打造世界第六城市群 ,符合在全国范围内培植经济增长极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对各级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方面将产生应有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发展仍然处于非平衡状态,其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再到新的均衡战略轮回。“中部崛起”战略,力求解决国内经济区域失衡和新一轮经济转型问题。武汉在中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让武汉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构造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极,符合增长极理论所要求的在较为发达的城镇实行重点推进,以带动整体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19.
孙柏宁  朱晨曦 《群众》2023,(2):21-22
<正>我国新型城镇化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高级形态,都市圈的作用不断凸显。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下,都市圈以城市间密切的分工协作,正成为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本单元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群和都市圈要集约高效发展,不能盲目扩张”。构建集约高效的都市圈格局,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更有利于加快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形成新时代中国空间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已经形成了三个“经济极”。武汉城市经济圈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板块的“第四极”,武汉城市经济圈的组建不仅对湖北省和长江中游的发展,而且对全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