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面对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实体经济低迷的情况,台州市路桥区以申报国家“城市矿产”为契机,以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确立“基地支撑、纵向拓展、横向耦合”的发展思路,围绕金属再生产业发展,提高纵向产业价值链,横向拓展产业共生领域,整合提升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2.
没有原生矿产资源的台州,靠什么在十分依赖金属资源的制造业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以循环经济理念改造提升传统金属加工制造产业,是台州市建设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的成功经验,也是台州打造"中国再生金属之都",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3.
王依友 《今日浙江》2014,(15):52-52
正在三山涂围垦区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内,台州市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的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数百名工人和各种施工机械正开足马力投入建设。这里是齐合天地公司总投资达10亿元的铜铝深加工纵横一体化项目的现场。工地负责人说:"项目自去年底开建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到年底计划完成投资2.5亿元。"齐合天地项目变荒凉海涂为发展热土的景象,是路桥区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开花"的一个缩影。路桥区委书记郑敏强说:"要通过抓基础设施、产业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对缓解资源短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资源再生产业的良性发展得益于政府导向的市场化发展模式和市场化产业链体系.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导向性作用,建立并完善资源再生产业链,市场化、规模化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将是完善和推进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一个长期工作.  相似文献   

5.
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产业集群存在着生命周期。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产业集群产生的制度原因、产业集群发展和成熟的制度绩效、产业集群衰落的制度风险、产业集群升级的制度创新等在其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情况作出了新的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动力机制,集群的动力包括生成动力与发展动力。产业集群的生成动力包括资源禀赋、社会文化、政府支持、企业间的柔性合作等多方面的因素,其发展动力来自于专业化生产的优势、集群学习效应、凝聚效应等方面。对产业集群生产与发展动力的研究对于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方治理作为治理理论的一个分支,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政府改革的指导理念。地方治理是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牵涉到地方政府等众多层面的利益相关者。随着地方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推进,其对经济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就是其在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因此,回顾并整理地方治理理论在产业集群升级中的深厚理论渊源,探讨当前形势下推动产业集群升级,促进产业发展,地方政府该如何有效作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武汉·中国光谷”产业集群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已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理论探讨的热点之一.目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环保、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集群格局,从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产业集群的理论为根基,分析硅谷等成功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集群形成条件,进而指出"武汉@中国光谷"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在国外源远流长,研究成果颇丰,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发展却也相当迅速.但作为一个与区域经济增长联系极其密切的理论,有一些基本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产业集群政策的风行并未能消弭理论研究上的分歧,反而对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可以在有限的目标范围内集聚各种资源,一旦形成并成熟后会产生强大的效应,成为县域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无论处于发达阶段、较发达阶段还是欠发达阶段的县域,都应该致力于培植产业集群,以实现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依托要素禀赋及创新资源发现和选择产业集群对产业集群的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有显著的地方性特点,发现和孕育产业集群的关键在于紧紧依托本地要素禀赋和创新资源。运用本地要素禀赋发展产业集群的主要途径有:(1)依托本地资源和能人的示范带动效应形成产业集群。县域产业集群集团附近,都有相关企业繁…  相似文献   

11.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程中,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措施激励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并建构了自身独特的产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为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先行者的示范.本文通过对英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分析,借助钻石模型理论,探究了英国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定位及发挥的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株洲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方红 《湖湘论坛》2007,20(4):17-19
推进株洲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株洲"十一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举措.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陶瓷产业集群、服饰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株洲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集群.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株洲产业集群可以分别选择市场创造、外商直接投资形成、内源型品牌企业带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及轴轮式、多核式、网状式、混合式的集群组织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提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问题,近年来引起了经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产业集群理论有三大流派,这些流派对产业集群内涵和概念的理解虽不完全一致,但对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却都是认同的.研究产业集群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产业集聚原理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得到了国际上学界、商界和政界的空前重视。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根据国际经验,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并促使其升级,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了区域竞争力。产业集群现象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非常普遍,其中以浙江省和广东省最为集中。湖北发展产业集群,应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大集群开放度,提高企业和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产业集群升级,并向区域创新体系转变。  相似文献   

15.
试论旅游产业的形态、结构、集群特征和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旅游学界对旅游产业的概念尚存诸多争议.因此,从旅游产业的内涵、产品形态、产业供求特性等方面挖掘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地理空间上的集聚趋势和集群特征,证明集群理论对旅游产业研究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旅游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这些研究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王滨 《求索》2011,(12):45-46
浙江产业集群对浙江工业经济贡献值超过了“半壁江山”,其发展速度为全国所瞩目。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视角出发,浙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有根可循”,深入剖析其内在实质和规律可为其他产业集群发展自身借鉴经验;浙江产业集群也一度出现“低端锁定”状态,探讨和研究其锁定原因及对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的发展给各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产业集群同样要经历产生、发展、壮大和消亡的过程.产业集群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集群内部存在诸多矛盾.如何克服产业集群中的种种矛盾,使之茁壮成长,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政府行为角度,提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理论是在区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趋于成熟,并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会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企业的技术创新、学术界理论创新、政府的规划引导对产业集群的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2016,(1)
伴随着市场与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旅游产业具有旅游产品复杂、旅游资源和设施依托性、产业结构松散和产业边界不确定的特征。笔者在分析海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基本状况基础上,提出集群整合、集合整合、集成整合的旅游产业整合方式,以提升海南旅游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产业集群及其现实理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在地理位置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机构,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进行生产经营的联结体。在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具有社会文化和环境的根植性,集群运行的基础很大程度上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这些因素是维持集群企业长期关系的纽带。资源型产业作为一类传统的基础产业,是指以自然资源开发和加工产业为主导的,有众多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聚集而形成的产业群落。产业集群能够促进资源产业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但是,我国有色等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也仍存在较为突出的现实困境,我们必须通过延伸有色资源产业链,加强区域产业的竞争与合作,加强技术创新等方式培育现代有色产业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