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时期涉政公共事件多发的原因在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给执政环境带来的变化。因为体制不规范与政策多变问题的常态化、利益追逐与利益冲突的显性化、思想文化观念表现的多样化多元化、权力行使与利益获取合法性问题的现实化,造成执政过程中的公正难、协调难、施政难、共识形成难,容易诱发涉政公共事件。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涉政公共事件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角色、价值取向、行为约束因素等多方面的变化,使得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呈现出利益本位化、权力市场化、行为企业化、目标显性化、运作模糊化的特征,并在经济行为方面体现出一些独特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3.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的决策行为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特点,影响因素主要来自职能与角色定位、法律与政策、利益与官员素质、任期与资历、信息与监督等方面,为此,必须通过界定地方政府的决策权力边界,规范决策程序,公开决策过程,加强决策监督,让地方政府在决策时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公共事件多发,其发生必然有"燃点":意外事故引发、非直接利益相关者卷入、谣言流传催生、媒体网络介入、处置不当引致;其酿大机制在于社会弱势心态的蔓延、公民从众心里的推波助澜、责任人"损失厌恶"行为的放纵、网络媒体的炒作、事件微观动员效力与模仿能力的促成、问责不到位的"破窗效应";应对公共事件应把握时效性、公开透明性、客观公正性、权威性和民意基础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现代新媒体使公共事件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互动性与情绪性都更为突出,这一特点无疑给政府应急管理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因此,必须通过突出"快"、立足"防"、注重"细"、全面"引"、提升"能"等措施,有效提升政府应对和处理公共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由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即成为土地制度改革的焦点。本文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的现状,分析了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结合改革的实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株洲市宣传思想工作坚持立足全局找定位、跳出宣传抓宣传,注重把握好工作导向、基调和重点,以更好配合中心任务、服务全局工作。一、踏准同频的步子,紧跟中心不偏离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首要的是紧跟中央,紧贴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随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到党委政府有所呼,宣传部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期涉政公共事件频发,不仅对地方政府的管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执政党领导地位.大量案例表明,尽管涉政公共事件具有人为性和偶然性,但它所反映的官民矛盾无不是一个逐步积累和加深的过程,因而都是可以预防的.所以,强化危机意识、重视信息预警、抓住重点防范、建立制度机制,就可以大大减少甚至杜绝涉政公共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应对涉政公共事件的行为受多重因素影响,常常会在主动担当处理型、被动应付了事型、消极拖延等待型、强制打压驱散型之间相机抉择.地方政府应注意通过对话化解对抗、引导走向主导、及时赢得有时、主动防止被动、依法找到办法、公平实现太平、关心获得民心等行为细节来提高处置效率.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总体偏向于"经济人"。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公务员在经济行为中存在双重委托利益关系不对称、权力与责任不对称、激励与努力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地方政府公务员行政行为的"经济人"偏向,导致某些公务员产生弃责争权逐利、机会主义、"一把手"专政和寻租腐败等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