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兵团法治建设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兵团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法治兵团建设。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法治思想,需要兵团各级领导加强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格遵守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以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兵团。  相似文献   

2.
<正>全面推进法治兵团建设,实现兵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增强全兵团法治意识,为推进兵团法治建设提供保证。一、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增强干部职工法治意识是全面推进法治兵团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法治文化是指一定国家的人们在参与各种法律活动时采取的行为模式和内心遵循的行为准则,反映了人们对法治性质、功能等相关问题的理解与评价,体现了人们对法治的认同与尊崇。全面推进法治兵团建设,需要法  相似文献   

3.
"控权-服务"论是新形势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所在,"控权"是基础和手段,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形";"服务"是目的与归宿,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魂"。从应然的角度看,当前我国正朝着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稳步前进,而从实然的角度看,依然存在诸多的难点与困境。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需要从法律体系与政府建设层面出发,坚持立法先行、监督执法、严格司法,并增强法治意识、培育法治文化,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权力监督,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强化领导者法治权威。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关于"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思想,确定了时代的两大主题改革与法治之间的关系。这对构建法治意识形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如果在"于法有据"之法问题上,或者说改革的合法性问题上出现错误的理解,也会对正在推进的法治与改革事业造成伤害。由于"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是涉及改革方向的重大问题,我们需要从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中理解深化改革的合法性,而不能把改革"于法有据"之法简单地理解为制定法;要准确理解改革的法之依据,首先要求我们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做到根据法律进行思考,应该把法之范围确定为法律渊源系统;在构成法律的法源形式中去寻找发现可能用于改革的法律;同时还需要根据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进行充分的论证;最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法治与改革关系之中运用法治方式来确定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之法。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法治建设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抓手。加强意识形态法治建设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是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有序发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加强意识形态法治建设的重点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法律为基本手段,调整规范意识形态领域的法律关系,尤其是要把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的治理纳入法治的轨道。具体讲:利用法律的规范性特征,为意识形态建设构建规范的法律准绳;利用法律的相对稳定性特征,为意识形态建设构建稳定的制度环境;利用法律的强制性特征,为意识形态建设构建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并且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法治是现代制度文明的核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立法的关键是要实现科学立法;执法的关键是严格,执法必严;司法的灵魂是公正;守法的关键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当前,兵团的法治建设不能完全适应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要求,要从推进兵团立法工作、规范执法体系、提升司法公信力、运用法治思维、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深化兵团法治建设,为新时期兵团发挥好"三大功能"和"四大作用"筑牢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搞好城市法治建设,对建设法治中国意义重大。建设法治城市,也要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各个环节共同推进,使法律在城市生活、管理、运行过程中处于最高地位。要推进法治城市建设,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能力是关键。"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从思想和工作两个层面为实现依法治国指明了具体路径。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首先要维护宪法权威,营造法治环境;其次要培养法治思维,提高法治能力;再次要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和任用机制,最后要完善监督问责体系。  相似文献   

8.
喻中 《唯实》2014,(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一重要论断为建设法治中国规划了新的路线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过程中,法治国家勾画了一个整体性、纲领性的目标。建设法治国家,一是要求国家机构严格依法办事。国家机构在法律设定的权力、职责范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是推动法治兵团建设的人才动力和组织动力,在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建设法治兵团的大环境之下,提升兵团领导干部法治意识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大普法教育,严格对领导干部的制度约束,加强监督考核,强化法律信仰,使领导干部在办事处事中有较强的法治思维和法律逻辑,在遇事能够综合分析,依法行政,推动兵团法治建设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建设的系列论述,特别是他当年建设"法治浙江"的众多做法和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不少内容在建设"法治中国"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相关论述中都得以充分体现。从建设"法治浙江"到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兵团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兵团创建群众精神家园、加强维稳戍边队伍建设、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需要。加强兵团法治文化建设要以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为核心内容。目前兵团法治文化建设还存在部分领导干部重视不够、法治文化建设基础和条件薄弱、法治人才匮乏、经费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法治人才培养、建立制度、完善机制,发挥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兵团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公报中,"法治"一词出现了50余次,"依法治国"也是高频词。专家普遍认为,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相似文献   

13.
党的领导是法治成功的根本保证;法治的建成、巩固和持续,则最终要落脚和依赖于全民守法。所以,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法治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改革开放以来从法制建设到法治建设,党领导全民守法始终是重要的一环。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逐步完善,随着法治被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和宪法权威至上性得到确立,执政党在制度层面的法律保障和价值层面的法治指引下,日益重视法治文化建设,领导人民着力打造法治中国建设最坚实、最广泛的基础,弘扬法治精神,"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不断坚定法治信仰,养成法治习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目前的法治现状较不理想,法律一定程度上处于虚置状态.农民选择法律的成本与收益之间不能形成合理的关系,社会成本、经济成本及可能的司法腐败带来的成本均不支持农民选择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从经济学角度看,"厌讼"是农民在中国农村现实条件下的一种理性选择.因此,要建立合理的机制及加强相关制度建设,降低农民诉讼成本,才能使中国农村走出法治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法治建设主流观念表现为唯理主义建构观,其重视设计国家的法律制度而忽视总结提炼地方的法律实践.当前,各地方的法治举措频繁,“地方法治观”逐渐明晰.从“法治国家”到“法治地方”的观念转型,有益于在经验总结与反思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法学界对地方法治的研究已初具规模:在概念上,“地方法治”仍有争议;在地方法治必要性上,学术界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论证;在地方法治的路径上,学术界对湖南、广东等省的地方法治经验进行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中国"是统括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概念。习近平的"法治中国"思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历史演进的当代结晶和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治理经验的传承与发展,是政治性和学术性、传统性和现代性、世界性和中国性的高度统一,构成人类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中国"指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法治国家、法治政党、法治社会三个方面构成,"法治国家"指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公权力,国家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法治政党"指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领导行为、治党行为的法治化,"法治社会"指社会主体自觉守法、依法自治。  相似文献   

17.
法治文化大背景下,推进法治建设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要着眼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立足农村具体实际,针对新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法治氛围缺失、司法体系不健全、普法教育不足等诸多问题和弊端,进行全面客观分析原因,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法制,健全司法体系,加强普法教育,才能引导农民群体不断提高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8.
鲁春霞 《前线》2014,(2):65-66,126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以及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状况还不尽如人意、行政执法随意性较大、司法公信力不足等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法治信仰薄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法治信仰的内涵及实践意义,探寻培育法治信仰的有效路径,以保障和促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深刻认识加强法治建设是兵团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履行屯垦戍边政治使命的需要。对构建和谐兵团具有重要保障和促进作用,提出了加强兵团法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实现的关键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从确立法治理念、完善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三个方面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