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郭健 《求索》2007,(1):181-182
《西游记》有大量诗文和情节是袭自佛道典籍。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可以判断《西游记》的主旨不是阐扬佛教。《西游记》作者对道教内丹学比较熟悉,对佛教则了解不深,极有可能是位文化程度不高的道教内丹学家,而不可能是位治学严谨的佛教徒。  相似文献   

2.
郭健 《求索》2008,(9):162-164
胡适于1923年所作的《西游记考证》一文被后来的《西游记》研究者广泛引用。然而,由于胡适对与《西游记》密切相关的道教内丹学知识缺乏了解,其考证也不够严谨,所以此文中对明清时期的《西游记》研究现象、《虞集序》、《西游记》的性质和主旨等诸多内容的评论都存在问题,严重误导了后世学者。  相似文献   

3.
道教内丹学与《西游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游记》作者肯定熟悉内丹学。以内丹学为线索研究《西游记》,可以肯定《西游记》作者不可能是吴承恩、陈元之等人,而明朝青词宰相李春芳则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三国》(投资1.5亿)正在热播,随后《西游记》(投资1.3亿)、《红楼梦》(投资1.18亿)、《水浒》(投资已经过亿)都将陆续与观众见面。这些内地电视史上首批投资过亿元的大剧,看上去手笔豪华,但实际上从找钱到花钱,都不如数字所反映出来的光鲜。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看《西游记》,特别讨厌唐僧,搞不懂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固执,不听悟空的建议,还总把悟空赶走,结果自己却被妖怪捉去。但是,当我成为一名管理者后,我开始理解唐僧的苦衷了。  相似文献   

6.
吴黎宏 《现代领导》2011,(10):47-47
在《西游记》第五十回中,孙悟空化斋前,用金箍棒划个圈子,时唐僧等人说:“这个圈子,比铜墙铁壁还管用,你们只要坐在里面,保管万事无忧。如果出了圈子,一定会遭妖魔毒手。”只可惜,唐僧耳根软,听了八戒一通鬼话,走出圈子,最终为青牛精所擒。事后,悟空对唐僧说:“只因你不信我的圈子。却教你受别人的圈子。多少苦楚,可叹!可叹!”  相似文献   

7.
少年时读《西游记》,整个身心都神游在光怪陆离的古代神话世界里,对孙行者七十二变,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崇拜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8.
2010年农历庚寅年,俗称“虎年”,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聊一些与虎有关的话题。在人们心目中,虎象征着神秘、勇猛、尊贵、威武。虎有好多别称,许嗅《说文解字》称虎为“山兽之君”;《西游记》中称之“寅将军”;《水浒传》中称之“大虫”;《聊斋志异》中称之‘‘豉王子'’;有些地区还称之“大猫”。  相似文献   

9.
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并非《西游记》的主题。大量揭露、批判和挞伐形形色色的卑劣行径,事实上构成了本书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复旦教授、研究所研究员、季羡林弟子、梵文学者、汉堡大学留学生、北大青鸟董事……有众多显赫头衔的钱文忠从《百家讲坛》走入大众的视野,迅速在2007年刮起一阵"玄奘风"。  相似文献   

11.
李正越 《今日上海》2011,(11):25-29
话说北魏年间,神州大地出了一位如今初中学生也熟悉的大家郦道元。他历任永宁伯、太傅掾、尚书郎与治鹅侍御史等朝廷高官,繁忙政务之余,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参阅473种书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1252条河流,记录相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与神话传说,完成了长达30多万字、共40卷的辉煌著作《水经注》。  相似文献   

12.
二、台湾杂谈 (一)政党认识 好事者将台湾政坛上几个主要政党比喻为古典名著:国民党-《红楼梦》,其中的贾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剩空壳子;民进党-《水浒传》,其中的梁山好汉,山头分布,以造反起家,谁也不服谁.  相似文献   

13.
心坚石穿     
“心坚石穿”一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在《掌故大辞典》中记载着这一典故的来源。南朝梁陶弘景在《真诰》中云:“昔有傅先生者,其少好道,入焦山石室中,积七年,而太极老君诣之,与之木钻,使穿石盘,厚五尺许,云:‘穿此盘便当得道。’其人乃昼夜穿之,积四十七年,钻尽石穿,遂得神丹,乃升大清为南岳真人。”后人用“心坚石穿”这一成语来说明:只要意志坚定,石头也能穿透;只要下定决心,  相似文献   

14.
《霍比特人》犹如《西游记》,矮人们和霍比特人去孤山一路林林总总的妖魔不少,半兽人残暴,火龙史矛革凶悍,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不过老慕最讨厌的还不是它们。因为这两位虽然凶残,却还是明刀明枪地来,很少有什么阴招。在这方面最令人厌恶就是那些蜘蛛魔。看到那些白乎乎黏兮兮的蜘蛛丝,浑身就起鸡皮疙瘩。一旦陷在蜘蛛丝里,你就是有天大的力气,也难以脱身,要不是霍比特人比尔博凭着兜里的魔戒已经有了点法力,否则连他及12个矮人都成了蜘蛛魔碗里的菜。  相似文献   

15.
多年之前,《大话西游》红遍中国。这一部构建在经典神怪片《西游记》之上的带着“时光穿梭”、“移魂大法”、夹杂着各种无厘头笑料、透露着爱情光芒的后现代神怪喜剧片,火速在大江南北热得天翻地覆。当人们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体味电影所要表达的东西时,已经完全淹没在口口相传的经典台词之中。  相似文献   

16.
余见 《公民导刊》2011,(9):54-55
《洛阳伽蓝记》作于北魏灭亡,东西魏分裂(534年)后,杨街之借佛寺盛衰,反映国家兴亡,其中既寄托了故国哀思,又寓含着治乱训鉴。至于缀拾旧闻掌故,详述京城地理,正《魏书》之曲笔,补史志之阙失,于历史地理研究亦占重要地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文秾丽秀逸,烦而不厌",繁简得宜,文笔优美,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也是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7.
刘胜 《现代领导》2008,(3):29-29
王复耕(王福根),上海宝山人,一九五一年生,承家学,自幼热爱书法艺术,学书从颜字入手,继学二王、怀素、黄山谷、王觉斯等,后得力于三石——《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潜心研习,四十余年笔耕不辍。  相似文献   

18.
读过《西游记》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孙悟空与妖魔激战的故事。每当危急时刻,孙大圣只要从身上拨下一小撮毫毛,送进嘴里咀嚼一下,再吐在手掌中,用口轻轻一吹,霎那间,就会变化成无数的小孙悟空,漫山遍野地向妖魔扑去……  相似文献   

19.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相似文献   

20.
突现原形的妖怪狞笑着一步步逼近,大惊失色的唐僧一面步步后退,一面叫着:“悟空!悟空!”这是我们在《西游记》中时常见到的镜头。因此,提起唐僧,很多人都会说他是一个胆小懦弱,优柔寡断的糊涂和尚。其实,真正的唐僧——玄奘,却是一个胆识过人、精明强干的大德法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