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国家必要干预市场经济是经济法的精髓张宇霖,顾瑞,张立琤国家必要干预市场经济是经济法的精髓。把握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必要干预的内涵,对加强经济立法、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及经济法理论研究,均具有指导意义。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史是国家必要干预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目前内、外部面临的问题;经济法产生、形成的规律;经济法的本质;入世与我国经济法的建设等问题作了评析。指出:经济法的产生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政治国家、法律法学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经济法是典型的“两只手的法”。在面对入世挑战时,中国经济法肩负着准确为国家角色定位,培育、强化市场主体,发展中介组织等重任。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法的改革与创新——一种制度变迁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经济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在改革开放、社会转轨的大背景下完成的。经济法的发展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方面,"渐进式改革"注定了经济法在发展初期以国家本位为主导、以经济行政法规、法律"双轨制"立法为特征,在稳定的前提下,以较小的社会成本获得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政治的科斯定理)。早期我国经济法属于典型的"由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意识形态的转变、以及国内外法制环境的变迁,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经济法完成了从国家干预法到国家协调法、从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从国内法到国际转轨、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硬法到软法、从公法到公私融合的六大转变。"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时代下,"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经济法正迎接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法的困境不是因为我们使用了西方范式的经济法理论,而是市场经济不成熟及其体制性障碍。如果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无论如何变换经济法概念,只能形成诸多务虚的伪命题。真正把握中国经济法困境的学者应当建立在充分认识现实国情背后体制性障碍的前提下,发挥经济法的前瞻性功能和预防性功能,构建经济法具体制度,做经济法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以此推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协助突破经济法困境背后的体制性障碍。如果经济法越位思考,将使经济法变得“四不像”,最终将肢解经济法,并给反对经济法是独立部门法的人提供了强有力的藉口。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之后,如何利用机遇、迎接挑战,已成为我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WTO体制内如何利用好政府这一资源,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作用。在传统的经济法理论中,因为市场失灵而产生国家调节,经济法是授权法,即“国家调节经济之法”。但是在谈到经济法是政府调节经济的基本法律形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锡林 《法制与社会》2011,(24):108-108
经济全球化催生和影响着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商人、国家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持续地推动着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在此形势下,国际经济法主要在国家主权弱化、立法内容多样化及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等方面呈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反垄断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中国反垄断立法问题研究漆多俊反垄断法是现代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基本法律之一,是经济法体系一个重要的基本构成。在西方国家,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宪章”,“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并长期居于经济法体系的核心地位。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不制定这种法律。我...  相似文献   

8.
国际经济法规则是调整国家管理其对外经济政策的特殊的国际法律规范,各国际经济法规则以及国家的国内经济法规则存在着既冲突又统一的复杂关系.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有必要将一部分国际经济法规则宪法化,成为其他国际经济法规则以及国内经济法规则的原规则,以便使国际经济法规则以及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经济法规则之间达到充分协调统一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9.
张守文 《现代法学》2024,(1):121-133
经济法中的国家主体,具有不同于政府等主体的特殊性。基于经济宪法和经济法的相关规定,国家主体在经济法中具有独立地位,其经济职能的履行和经济职权的行使,应受经济宪法和经济法的约束,以体现国家理性的要求。此外,经济法中的国家主体在总体上是“现代国家”“经济国家”,并在经济法的各个部门法中具体体现为预算国家、税收国家、债务国家、规制国家等多种国家形态。研究经济法中的国家主体,应结合国家目的或国家目标、国家任务、国家职能、国家理性或国家理由等影响因素,分析具体的国家形态,由此有助于审视法律规定背后的法治原理和法治问题,揭示经济法制度中国家主体存续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在法治框架下解决国家调制行为的合宪性、合法性问题,切实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依循上述研究路径,有助于提炼经济法中的国家理论或国家主体理论,深化经济法学主体理论乃至整体总论的研究,推动经济法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反思与自省: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法”的重新定位刘仲铭一、十余年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反思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一词源于西方。所谓的"经济法"产生之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有完备的民商事立法和行政立法。关于经济法产生的通常描述是:资本主义国家以民商法体系调整...  相似文献   

11.
目次一、共和主义源流及其理论精髓二、经济法视野下国家与市场关系既有研究的分析与批判三、共和主义视角下经济法国家与市场关系的重构四、共和主义视角下经济法国家与市场关系展开的路径:协商民主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直接关涉经济法基本理论的建构和实践的运作。故而,全面构建经济法视野下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意义重大。尽管  相似文献   

12.
目次上篇:从蓬勃兴起到初步发展一、部门经济法地位之确立二、早期经济法诸学说之理论争鸣三、初步发展时期经济法诸学说之统合下篇:从走向成熟到理性繁荣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法学之重构与反思二、新时期经济法代表性学说之考辨三、经济法基础理论共识之析出作为法学领域里的一个新兴学科,经济法学因应国家改革开放而迅速崛起,并在与经济立法、经济执法以及经济司法的互动中不断实现理论突破和创新,30多年来的诸多经济法理论命题和制度建构,契合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促进了中国法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历史分期是历史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中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变革与创新进行研究,科学确定经济法学发展的分期依据至为关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价值是法律价值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经济法的价值可以多元化,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应该是以维护社会整体效益为目的,同时,社会效益的追求又是以社会公平为条件。因此,社会效益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就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几个基本问题徐学鹿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关系。所谓宏观调控,是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目标地运用各种手段对社会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及其构成等主要经济活动实施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通俗他说就是政府宏观上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干预...  相似文献   

15.
社团协理:经济法第二特征●杨心明中国经济法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其立法宗旨之一,并通过强有力的国家干预来实现。然而,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当国家干预暂不到位或者偶有失误时,谁来捍卫社会公共利益?现行经济法理论语焉不详。笔者试提出“合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经济附属刑法论略李建华杨淑娟一、经济附属刑法的概念和特征经济附属刑法是随着经济法的产生而出现的。国家为了实现经济职能,一方面要采用命令与服从、管理与被管理的经济法调整方法实施正常的经济管理活动,通过经济法规定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经济法责任,为它们...  相似文献   

17.
国家在国际经济法中的特殊地位金晓晨在现代国际经济活动中,国家同自然人、法人一样,可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参与国际经济法律关系,享受国际经济法律权利,承担国际经济法律义务。国家作为国际经济的主体,是指以国家名义参加国际经济流转活动和管理本辖区内国际经济...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的中国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经济法的中国性问题旨在将经济法的本土性、回应性落实于实际。转型中国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显然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本土性,由此,需要经济法学研究秉持"嵌入"型思维来分析转型期经济法具体应回应的中国性问题,并在制度层面上作出应对。经济法解决中国性问题的进路,就是从法学思维出发,推动市场化转型与宪政转型的互动,着眼于社会分化下的强弱势群体间的利益、权利失衡,并构建以经济民主为中心的社会整体利益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国家适度干预原则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军 《法学杂志》2005,(3):120-122
政府在经济过度干预使国有经济效益低下,使市场被行政垄断分割成网络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腐败,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和规范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将国家适度干预原则作为经济法的第一大基本原则,在当前中国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法学总论30年研究:关键词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斌 《北方法学》2009,3(4):54-70
经济法是现代法,极少有现代化与传统冲突的痛苦,其开放性和对新观念、新理论的强劲吸纳能力,便于从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中获得支撑。中国经济法学总论30年研究表明,在我国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的共时性存在的具体语境下,经济法总论重在探究市场与政府、经济与法律、私法与公法这三对关键词。经济法既是“有关经济的法”,又是“经济法”。认真对待经济法,就必须克服“中国式”市场与政府、经济与法律、国家与社会、科技与财政等种种挑战,介于经济私法与经济公法、经济学与经济政策、经济行政与经济行政政策、传统与现代等横切面之间进行研究。经济法应主要作为法律科学而不是法律部门,经济法理论应由“小经济法”转向“大经济法”。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角色转型,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法学向何处去”的问题,真正面向中国社会的真问题,与西方经济法学前沿理论开展有建设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