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社会处在矛盾凸发期和转型期,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一些问题和困难复杂化,考验着党和政府,而协商民主的发展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它有助于促进党的民主决策,加强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有助于获取人民信任,巩固执政基础;有助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网络条件下,则要利用微博等工具在打造协商民主平台,形成协商民主氛围,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等方面促进协商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沙棘 《中国妇运》2011,(8):35-37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妇女政治权利的主要指标,其实现水平是妇女解放,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共产党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妇女运动实践相结合,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的艰苦奋斗中探索建立促进妇女参政的法律政策,并在建设和改革中促进其不断发展、成熟,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参政思想和政策体系,积极推动了妇女参政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试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指出 ,一个国家的治理 ,既要以德治国 ,建设精神文明 ;又要依法治国 ,建设政治文明 ;既要加强党的领导 ,又要带领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实现党的领导的现代化。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必须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目标 ;用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 ,从而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因此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东民政》2008,(4):28-29
汕头市金平区地处中心城区,管辖17个街道160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有6个涉农街道46个涉农社区。近年来,金平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村民自治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巩固发展。一个文明、开放、安定、祥和、有序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金平区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完善和发展党内民主,用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我们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时于我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间,党内民主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从党中央到基层党组织,对党内民主建设的探索不断向深层次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实践和制度化成果,为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范德华 《思想战线》2013,(Z1):40-4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有效的刺激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优化旅游的环境,提升旅游景区的品质,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使游客在旅游中得到更多的享受,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加速生态旅游的发展,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凡古今中外的执政者,巩固执政地位的方法和途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实行家族式、军阀式的统治,依靠暴力维护执政地位;另一种是抓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让群众在发展中得到实惠,进而得到人民的选择和支持,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后者是世界历史文明发展不可逆转的执政取向。  相似文献   

8.
<正>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近五年来,党内民主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从党中央到基层党组织,对党内民主建设的探索不断向深层次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梁妍慧日前在浙江十七大精神宣传教育理论师资培训班上说。  相似文献   

9.
<正>【报告摘要】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民主和谐论的理论框架,以此作为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机制。文章从对现代社会发展经验的探讨中,提出了民主和谐论的基本理论框架,提出以民主巩固建设民主、以民主创新深化民主、以民主治理提升民主,以民主共识凝聚社会,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政策瞭望》2011,(7):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表明,以党内民主示范、带动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途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也同时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范柏乃 《民主与科学》2015,(2):42-46,53
<正>回顾人民民主发展历史是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是从人民主权到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工业社会,契约论者认为民主意味着人民拥有主权,通过某种制度实现人民主权自治,于是代议制很快登上历史舞台;随着社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当政党、利益集团等官僚体制不断渗透到代议制中,精英治理逐步成为民主的代言词,人民民主逐渐失去其核心内涵;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变过程中,以"协商民主"为核心的新型民主形式不断向精英治理发  相似文献   

14.
李桂秋 《求索》2012,(9):53-56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但普通群众对共产党的认可度提高,广大中间人士也增加了对共产党的认可和支持。这个时期共产党公信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有: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背弃民心,为共产党提升公信力提供了客观条件;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得到了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广泛支持;建立并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多方面力量的广泛支持;践行民主,得到了各界人民的广泛赞誉和认同;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巩固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升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中国共产党提升公信力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始终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始终坚持党自身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正>美好生活包括和平、文明、富裕、强盛、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安全等一系列价值追求,而这一切"软件"的保障就是民主,"硬件"的支撑就是科学。民主应该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充分考虑现行社会政治制度,顺应人民应有权利的民主形式,着眼于未来的社会治理结构,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方向。法治和打破垄断应该是当前民主与科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是我国宪法的主要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它是宪法根本原则的集中体现和运用。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宪法原则,不断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所谓宪法原则,就是指用国家根本大法形式规定的,调整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带有根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关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这一惠及当代、泽被子孙的重大决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妇女群体的状态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尺。妇女地位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中国妇女界对于科学发展观的拥护,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向往,就更多了一份热烈和深情。可以预料,随着这一战略思想持之以恒的实施,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国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广大妇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力量,也是科学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一民意测验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手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伟大的,它的实现同民主分不开.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一致的;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应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里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完成我们伟大的事业,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19.
全过程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跨越式发展,是优越于西式民主的中国式民主,是人类民主政治的新形态.全过程民主对资本主义民主进行了扬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其精髓在"全",根本任务是巩固党的领导,核心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全过程民主的当代构建可从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加强培育现代公民文化、推进网络民主健康发展、构建人民民主国际话语权这几点着手,从而开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邓群 《传承》2007,(8):37-38
构建驻桂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与广西人民的和谐关系,必须要做到:军爱民,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誉;民拥军,不断巩固和发展广西军政军民团结;通过双拥教育,建立新型和谐的军民关系。由此促进广西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