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国外,特别是在东南亚,为一个中国人建立纪念馆并不多见。但在印尼苏门答腊岛棉兰市却有一个,它就是张榕轩纪念馆。提起张榕轩,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他是活跃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华侨实业家。他与弟弟张耀轩合作修筑的潮汕铁路,开创了中国近代史民营铁路的先河。他还是著名的慈善家,在国内捐资修公路、铺桥梁、建学校、赈灾民,"凡遇一切善举,无不慷慨乐输,虽巨万无少吝"。  相似文献   

2.
1990年8月8日,中断已 达23年之久的中(国)、印(尼) 两国关系终于实现了正常化。 中印复交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 泛关注,但人们对复交幕后人物唐裕却知之甚少。实际上,唐裕不单是一个实业家,还是 一个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唐裕,1926年出生于印尼棉兰的一个华侨家庭。童年时,唐裕曾随父母回到祖籍地——福建省安溪县蓬莱镇温泉村,翌年返回印尼,后被他的父亲送往新加坡学习。日本南侵后,唐裕走出了校门,到兄长唐连良开办的泉安船务有限公司任职,开始了他的航运生涯。起初,他的事业并不如意,但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以及从生活中积累而来的经验获得了成功。印尼独立后,唐裕受命负责印尼国民船务公司,对方便当地民生和组织商品供应起了很大作用。1957年,唐裕负责印尼permina石油公司在新加坡及海外的事业。60年代,他用自置的油轮经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地生意,后以他的印尼名字成立了敦那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50年代正是印尼华侨社会处于转折变化的时期,其变化的迅速、激烈和深刻,都是前所未有的,它集中表现在印尼华侨民族主义意识的迅猛发展。在30—40年代太平洋战争前,印尼华侨掀起了抵制日货,全力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浪潮,有力地推动了以陈嘉庚为首、以新加坡为中心的南洋华侨总会的建立。二次大战后至40年代末,印尼华侨一方面旗帜鲜明地支持当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大力支援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4.
华侨华人社团在东南亚及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华人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它是华侨华人报刊杂志、华文学校及华人企业经贸网络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之一.早在1900年,印尼华侨华人正式成立了近代印尼第一个华侨华人社团——巴城中华会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笔者赴印尼棉兰华人社区的个案考察为依据,把棉兰华人社团、社团领袖按经济实力、社会活动能力做了划分,并就各层次的社团与社团领袖的关系,分析了棉兰华社的内部结构,以期探讨这一有特色的印尼华人社区。  相似文献   

6.
孔迈,原名东平,号祥哲,1919年生于荷属东印度(今印尼)苏门答腊棉兰市。父亲孔繁光昔年随祖父漂泊到那里谋生,积攒些钱回祖籍广东省普宁县十八乡南婆城(今下架山镇南城村)建了三座砖瓦屋。1926年大革命时期罹兵燹。翌年冬,他随母亲回乡修建屋子,眼见残墙断壁,又听乡亲们讲述“八·一”南昌起义军抵普宁于流沙与堵截之敌血战的故事,给他幼小心灵留下深刻印象,1928年冬,9岁的他随母亲重返侨居地。  相似文献   

7.
陈嘉庚与印尼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分析陈嘉庚与印尼华侨的关系。在太平洋战争期间 ,印尼华侨在日本法西斯统治下 ,为保卫华侨旗帜陈嘉庚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嘉庚精神”及其光辉榜样对印尼华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陈嘉庚所倡导的印尼华侨要促进大团结 ,要重视和加强华文教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断增进印华民族友谊 ,仍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印尼华人的基本情况目前印尼华人(包括已参加印尼国籍的华裔和尚未参加印尼国籍的华侨)到底有多少呢?由于缺乏印尼的官方统计数字,因此众说纷云,按1983年的印尼人口推算约有632万人左右。因种族、宗教等隔阂和种种政治原因,印尼排华事件经常发生,华人生活艰难。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大多数华侨在印尼政府于1980年颁布简化入籍法令之后,都加入了印尼籍。印尼华侨的历史可以追朔到五代,甚至更远。据史料记载,公元924年(五代后唐同  相似文献   

9.
试论印尼华侨、华人的认同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四十五年间,随着东南亚各国及中国的形势发展与演变,印尼华侨华人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侨民属性、国籍、民族、政治经济地位与身份,社团、教育、社区结构性质和作用演变的同时,也逐步产生了“认同”转向的问题。看不看得到或承认不承认战后,特别是近二十五年来印尼华侨、华人认同的大转向,关系到我  相似文献   

10.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华人在印尼大多从商。本文以印尼官方公布的数据和部分权威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印尼华人和华商资本数量进行推估,指出印尼华人约达1000万,华商资本达1638亿美元。自1980年印尼政府放宽华侨入籍条件后,绝大部分印尼华侨通过入籍成为印尼公民,而华侨经济也自然演变为华人经济,成为印尼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印尼华商资本仍面临诸多困境,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在印尼的锡克人不超过五千人,大部分居住在北苏门答腊的棉兰、民礼、先达、直名丁宜、丹戎巴来和丹戎普拉等地,少部分居住在雅加达(约一千人)和泗水(约一千五百人)。 锡克人最早进入印尼大约是在1905年间,也许还要更早些,因为在北苏门答腊的班达亚齐发现1899年建的锡克寺院。有一部分锡克人是在1945年印尼革命时期前后进入印尼的。当时英国作为联军的一员派遣部队到印尼,其中就有锡克部队,即印尼人误为“廓尔喀部队”。当他们的部队撤回印度时,有一部分锡克士兵不愿回国而开小差留在印尼。  相似文献   

12.
远在荷兰殖民者入侵印尼之前,华侨经济在当地已经拥有一定的基础。荷兰侵入印尼之后,为了巩固其在印尼的殖民统治,一方面迫害华侨,企图剥削华侨原有的权益,另一方面又想利用华侨与当地居民的密切关系,作为开发和掠夺当地资源的工具,同时华侨为了本身的生存,也不断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以上这些原因使得荷兰殖民者不得不让华侨保留一部分原有的权益,从而使华侨经济获得逐步的发展。战前,华侨在印尼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本帝国主义于1941年年底发动太平洋战争把战火引向东南亚后,福建华侨不但支援和参加了祖国的抗日战争,同时还参加了侨居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这种斗争在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印尼、缅甸、越南等地都有所表现。本文以历史事实论证福建华侨参与东南距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贡献。一、菲律宾闽侨的抗日斗争 1、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的英勇奋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偷袭珍珠港,把侵略中国的战争扩大到东南亚一带,随即侵占了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印尼和缅甸等地,日军铁蹄所至,烧杀淫  相似文献   

14.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林金枝副教授自五十年代末期起,便开始从事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研究。他硕果累累,引人注目。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和《中国经济史研究》上面发表了有关这一领域的多篇论文,我都得到了及时拜读的机会,从中获得很多教益。最近又蒙惠赠他的大著《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概论》和  相似文献   

15.
关于印尼发展华文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尼是全球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 ,大约占总人口的3% ,即约有800多万 (也有人说有1000多万 )。90%以上已加入印尼国籍。20世纪50年代 ,印尼华侨教育曾经蓬勃一时 ①。1966年苏哈托政府掌权后 ,对华侨华人实行强迫同化政策 ,内阁主席团1967年颁布的第37号令宣布取缔华文学校、社团和报刊。从此华侨教育在印尼绝迹。虽然当局后来曾允许办特种民族学校 ,每周授2节华文 ,但此类学校于70年代初被关闭。1998年5月 ,哈比比政府执政 ,1999年10月14日 ,文教部颁布第269号令 ,允许开办华文补习班 ,但因基层…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商界名人唐裕先生是有名的企业家,又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致力于架设友谊之桥,为中新及中印(尼)友谊奔忙,成为协调中印(尼)恢复直接贸易的一员和中印(尼)复交的幕后人物。  唐裕是一位传奇式人物,祖籍福建安溪县。1926年生于印尼棉兰,50年代移居新加坡,以其印尼名字创办敦那士私人有限公司,自置油轮经营印尼与新加坡之间的石油运输;70年代成为新加坡航运界领袖人物,荣任新加坡船务公会主席,有新加坡“船王”之誉。  唐裕是个奇才,通晓英、中和印尼文,还能讲一口流利的闽南话。他在1960年曾对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提供…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侨联主办的《华侨华人与中华文化论坛》于9月29日在北京隆重举办。该论坛以"传承与发展"为主题,来自海外的印尼、英国、美国、巴西、埃及、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24个中文学校校长及老师、部分海外侨团负责人、市侨联所属侨团北京马来西亚归侨联谊会、缅甸归侨联谊会、北京华商会等20个侨界社团的代表和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商业是印尼华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华侨很早即在印尼爪哇各地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十九世纪中叶,特别是1870年荷印殖民政府被迫废除“强迫种植制”,实行“自由竞争”的新殖民经济政策以后,华侨商业(包括零售业,仲介商和批发商)在前此阶段经营发展基础上,逐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它对促进当地民族及华侨的工农业生产发展,物资的交流,提供人民生活的便利等方面都起过  相似文献   

19.
●4日,印尼孔教协会在雅加达举行盛大联欢会庆祝春节。印尼总统苏西洛及夫人、前总统瓦希德、雅加达特区省长苏迪约梭、中国驻印尼大使兰立俊等印(尼)中各界人士出席。来自印尼各地的华族代表约4500人参加了庆祝活动。印尼总统苏西洛在致辞中表示,非常高兴和华人一起庆祝春节,谨向全国华族人民致以节日问候。●4日,马来西亚联邦政府艺术、文化和遗产部以及槟榔屿州政府和华人社团在北部槟榔屿州首府槟榔屿市(槟城)举行马来西亚全国新春大团拜活动。马来西亚最高元首西拉杰丁、总理巴达维等马领导人以及来自马来西亚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华侨…  相似文献   

20.
1954年前后中国解决与印尼“双重国籍”问题的外交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回顾了中国与印尼"双重国籍"问题的由来,探讨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对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所持的保留态度,着重揭示了新中国解决与印尼"双重国籍"问题的外交背景,认为放弃"双重国籍"是新中国在权衡周边安全环境和国家利益得失后进行外交战略和策略调整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