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日本对企业的分类标准,一般是按业种、职工人数和营业额来加以划分的。按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法》的规定,在工矿企业中,从业人数300人以下或资本金1亿日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批发业中,从业人数100人以下或资本金3000万日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零售商与服务业中,从业人数50人以下或资本金1000万日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战后,日本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与现代化大企业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20世纪下半叶的日本有许多相似之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占全国总数的99%,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上还有教大差距。日本企业技术创新取得成功不仅得益于扶持政策和技术援助制度,也得益于日本独特的金融体系,其模仿创新及官产学结合研发模式也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中小企业金融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经济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日本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条件较差,信用等级也较低。一般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的形式在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所以主要靠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但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往往是金额小、笔数多,而且风险比较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日本政府在战后大力支持中小企业金融业的发展,成立了多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金融机构,如:相互银行、信用金库、信用组合和劳动金库等。政府还成立了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府金融机构。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对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经验很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4.
吴双 《海内与海外》2008,(10):35-38
美国《财富》杂志刊登的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各类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另有资料显示,我国的集团公司平均寿命7—8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3年。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全国3/4的城镇就业人口在中小企业工作。统计数字还表明,中小企业在我国各经济主体中最具发展活力,全国65%的专利技术、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  相似文献   

5.
十五世纪最初的二十五年,当中国在东方作为主要的海上力量获得暂时声望时,她已达到三个世纪航海活动的鼎盛时期。向海洋挺进始于南宋时期,当时中国船队控制了中国海东部;元朝时期,中国进而取得在南中国海的优势。明初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中国战船进入并巡航于印度洋,以显示中国的军事力量,在短暂的一段时间里,给中国带来了从日本至非洲东海岸辽阔地区的霸权。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日本为实现政治和军事大国的目标,不断加快海外派兵的步伐和“有事法制”的制定工作。日本之所以迫不及待地连续出台战争立法,其实质是为了突破宪法的制约,使自卫队“合法”地走向海外,追随美军侵略和干涉他国事务,重走军国主义老路。如果“有事法制”获得通过,必将进一步架空日本国宪法,也将对日本内外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日本型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企业本位”体制,在我国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日本“企业本位”体制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本文着重分析日本“企业本位”体制的含义及特点,从而说明企业内、外关系的相互融合,在促进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形成有活力的日本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日本企业应对日元升值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蕊 《东北亚论坛》2008,17(1):102-106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旬的近30年中,日本经历了4次汇率剧烈波动的冲击,但事实上,日本的贸易顺差却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继续增加,其背后的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为了应对日元升值,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措施,调整产品结构、转向海外生产、海外并购、开展外包业务、加强产品质量管理、降低成本,以应对日元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后,日本出台了三项法案,标志着其“专守防卫”的安全政策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它突破了自卫队向海外派兵的地域限制和使用武器的限制,扩大了政府海外派兵的权力。日本的新安全政策实现了日美同盟的质变,从根本上强化了日美同盟。但从长远看,日本的新安全政策不利于日美同盟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是我国第二大侨乡,闽籍海外华人约8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近年来,伴随着东南亚经济的起飞,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迅速兴起。这些颇具规模的华人企业集团,已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并逐步向海外扩展。因此,研究和探讨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的发展状况,对我省吸引东南亚华人资本的投资,加快闽东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闽籍华人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在70年代形成,而其资本规模和经济实力的迅速扩大则是在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中小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新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日本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其在投资规模、投资地区结构、投资方式以及信息技术利用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研究日本中小企业全球化经营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开展对外投资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封闭走向开放——日本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由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这种创新模式的转变在模糊企业边界的同时使企业内外部资源被共同应用于创新活动之中,其转变的根源在于分工的深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克服交易费用后对创新过程的分解和优化。日本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的转变为企业带来了效率、成本和利润上的积极效应,也促进了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对于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议论向海外派兵已有多次,而这次日本政府试图以立法形式达此目的,尚属首次。“和平合作法”的实质是日本要不要走军事大国道路做世界警察的问题。目前日本国内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力量仍占上风,但“和平合作法”之争实际上并未结束。今后事态发展,将关系到日本的基本走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吴双 《海内与海外》2008,(11):32-35
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 中小企业与品牌关于品牌,我想大家对它已经不再陌生了,它是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热门话题,我国的许多企业已走过了品牌创建之路。今天我们把它再次拿出来讨论,我相信这对中小企业来说仍具有积极而非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这一点仍是空白,对此,中小企业要勇于面对。有一句话叫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赶紧补上品牌这一课,这是中小企业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5.
略论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经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经济开发”安成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所谓“经济开发,始于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结束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前后历时40载,留下了一大批殖民遗产。怎样认识这个殖民遗产?对此,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日本某...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中小企业在世界范围的崛起,各国政府把保护、扶持中小企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日本是中小企业最多的国家,也是政府对中小企业最为重视的国家。在日本经济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一、移民规模和结构从移民的流量、流向分析,清代的海外移民在鸦片战争前后可以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鸦片战争以前的197年间,中国向海外移民的速度和规模不算很大,移入地主要为东南亚沿海沿港城镇,移民人数由明朝末年的50万①增长到1840年前的100至150万左右②。鸦片战争以后的71年,中国向海外移民的流量显然加速加大了,移民的流向也延及美洲、澳洲、甚至非洲、欧洲的部分地区,人数则由1840年的100-150万扩大到20世纪头十年代的700—900万③。在这些移民中,根据各种统计和描述的分析,闽粤华侨所占比例应在90%以上④。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日本参加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2月25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从1999年起,开始对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实施日美共同技术研究。日本参加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企图到底是什么?这一企图又应如何评价呢?日本与美国共同实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是高层体系防御系统,其发展项目主要是舰...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由于国有企业具有公共性和企业性的二重特性,因此民营化后,在强调发挥企业性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其公共性的特征。本文首先分析了日本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概念,介绍了民营化政策实施前有关国有企业公共性的争论;然后以日本国铁的民营化为例,从公共性和企业性的观点来检验其民营化的成果;并就日本国有企业民营化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关于日本的“规制缓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实  隋军 《东北亚论坛》2006,15(6):83-85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为摆脱石油危机和财政赤字,消减财政支出,力图通过“规制缓和”,放宽政府对企业实行的多种限制,为增强企业的开放度,给民间经济主体以更多的自由选择权,使日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增强了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